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以OIB, E-MORB和N-MORB组合为特征. 与世界典型的同类岩石相比, 这些岩石类型总体上表现为较低的Ce/Pb和Nb/U值, 少量岩石具有Nb的亏损和Pb的富集. OIB的(La/Yb)N = 5~20, N-MORB的(La/Yb)N = 0.41~0.5. OIB显示了典型洋岛玄武岩的不相容元素富集特点, N-MORB则具明显的亏损性质, E-MORB介于两者之间. 这些岩石围绕玛积雪山厚度较大的OIB熔岩和辉长岩向东西两侧呈现过渡关系, 即由德尔尼的N-MORB, OIB和E-MORB组合到玛积雪山的OIB向西又复为布青山的N-MORB, OIB和E-MORB. 从岩石类型组合和空间分布特征、玛积雪山的岩石厚度并结合OIB与MORB地球化学特征及推断的源区交代关系分析, 玛积雪山可能代表了古地幔柱沿洋中脊形成的洋脊热点构造或洋中脊岛, 极类似于今天的冰岛热点构造.  相似文献   
52.
利用美国冰雪中心(NSIDC)提供的北半球冰雪盖周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ERA-40积雪深度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积雪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在时间的年内变化上,青藏高原积雪过程主要集中在9月后到第二年5月前,并且最大值多出现在1月前后;在年及年代际变化上,小波分析显示,青藏高原积雪量变化存在3~5年的短周期震荡,同时也存在10年左右的长周期震荡,其中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末变化突出,并且青藏高原东部的变化比西部更明显.在空间的分布上,青藏高原积雪主要分布于西部同帕米尔高原相接喀喇昆仑山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和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和林芝地区,高原中部腹地主要表现为少雪区.  相似文献   
53.
郝润全  白美兰  邸瑞琦  刘克利 《气象》2006,32(S1):75-80
利用全区52个站点1961—2004年的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探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各降水要素的区域分布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降水量总趋势为增加态势,东部区为缓慢减少趋势,但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部和中郜降水呈减少趋势,西部地区呈明显的增加态势。而极端降水要素如暴雨日数、积雪日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越是年降水量减少的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出现的几率越高,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54.
伊犁地区近35年冬季积雪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地区8个气象地面观测站35a(1971—2005年)11—3月逐旬的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降水量和平均温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地区冬季降雪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最大降雪发生在新源;平均雪深最大的是伊宁县,最小的是特克斯县;冬季积雪日数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冬季降雪与平均温度存在着很好的响应关系。在SPSS中对冬季的平均温度与平均降水和平均雪深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平均雪深、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
FY-2C积雪判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三妹  闫华  刘诚 《遥感学报》2007,11(3):406-413
介绍了利用FY-2C资料进行积雪判识的原理,在阈值法基础上的辅助因子函数积雪判识方法以及相应的FY-2C积雪判识结果精度验证分析等。一般较为常用的卫星遥感积雪判识方法为简单阈值法,由于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很难客观反映下垫面条件差异对阈值选取的影响。以阈值法为基础,将所使用的主要变量以函数形式表达,以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季节、土地覆盖类型等作为阈值函数的变量,通过大量采样建立起多种阈值函数,从而实现随时空特点变化的阈值实时计算。该方法用于FY-2C积雪判识,较好地解决了FY-2C全圆盘范围内广大区域不同下垫面类型下的实时积雪监测。通过与NOAA-17人机交互积雪判识结果对比分析,该方法的积雪判识精度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积雪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柯长青  李培基 《地理学报》1998,53(3):209-215
本文对青藏高原SMMR修积雪深度、NOAA周积雪面积、地面台站积雪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西两侧多雪与腹地少雪形成鲜明对比,高原东部是高原积雪年际变化最显著的地区,它主导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并且与西部多雪区年际波动呈反位相关系。从60年代到80年代积雪年际波动幅度有明显增加趋势,积雪变化具有3年左右准周期。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积雪将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7.
气候变化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积雪和降水不均等特点,对流域进行分带处理,提出和建立了包含积雪融雪结构的水文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求得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况下的月均流量过程,分析气候变化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气温升高2℃,降水减少20%,则夏季径流减少52.59%,冬季径流减少1.77%,年均径流减少46.87%。  相似文献   
58.
青藏高原多,少雪年后期西北干旱区降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吴统文  李培基 《高原气象》1998,17(4):364-372
利用1957-1990年高原地区的雪深,地面气温,地温以及西北干旱区部分站强降水量资料等,进行了高原地区多,少雪年积雪特下,地震热状况以及西北干旱区的期降水量的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9.
窦贤 《国土资源》2004,(6):36-39
横亘在甘肃与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在中国西部算不上大山,但由于其特殊的生态作用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0.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台站观测的积雪和冻土资料,建立了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1965—2004年的变化序列,通过滑动T平均、M-K检验、动力学分割算法(BG算法)等方法检验出高原积雪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过程,而高原季节冻融层在1987年前后有一次明显的突变,冻结深度减少比较显著.当高原积雪偏少时,华南和西南降水偏多,而当高原冻结较厚时,全国的降水几乎都偏少.通过计算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与全国夏季降水的单因子相关和复相关发现,积雪和季节性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都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是如果共同考虑两个因子的影响,则能够提高夏季降水预测的准确率.考虑两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有3个明显的相关带,分别是北部沿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北部到陕北最后到河西走廊,中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则是沿武夷山经南岭到云贵高原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