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512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1881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41.
通过对2001年9月22-23日南疆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分析,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42.
造山作用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造山作用的特征标志出发讨论了Sengor造山带定义的缺陷, 总结了造山作用的六条特征标志,并给出了造山作用新的定义。该定义包括了造山作用的起因、特征标志和大地构造背景。评述了造山带陆内、陆缘、陆间三分法方案的不足之处和剪压造山带的单独设类问题,提出了造山带板内、俯冲、碰撞三分方案。针对碰撞造山带,笔者在总结探讨现有分类方案的优点的基础上, 提出碰撞造山带陆陆碰撞、碰撞增生、弧陆碰撞和无大陆型碰撞造山带四分法方案,其中无大陆型碰撞造山带是描述陆壳物质形成初期计体拼合聚合过程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43.
岩石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以用灰色预测模型完成。尽管传统GM(1,1)模型预测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预测偏差过大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逐步迭代法GM(1,1)模型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与原始数据库序列的凹凸性保护一致。利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对马步坎边坡预测测点G1沉降和开裂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逐步迭代法GM(1,1)优化模型计算精度较传统GM(1,1)模型和背景构造法GM(1,1)优化模型高,较好地反映了岩石边坡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44.
云南元谋古猿动物群化石埋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元谋小河-雷老一带含古猿新近系(上第三系)是一套紫红色含砾细砂-粉砂岩,夹有多层黄色砂砾石层。化石埋藏学研究及含化石层岩性特征、组合及沉积构造表明,该层以山前洪积堆积为主,并有发育的扇上河道沉积。通过30余个发掘地点化石野外埋藏资料及数千件化石标本的分析鉴定,化石埋藏类型有两种,埋藏Ⅰ型的化石数量稀少、保存完整,赋存在扇体细粒沉积物中;理藏Ⅱ型化石保存丰富但相当残破,赋存在粗粒沉积的扇上河道各个部位。化石埋藏类型与古气候、古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化石埋藏特征表明该区自然环境分带已形成。元谋古猿动物群的生存时代是一个从森林向草原-灌丛环境过渡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45.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考古文化在时空上,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可以造成考古文化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46.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冰缘地貌研究的启动者,他在近半个世纪前发表的两篇论文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形势,详细阐述了冰缘作用的特点、过程及其对解决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意义。裴老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当时强调了在古冰缘研究中综合分析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冰缘现象,这种在地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7.
本文着重论述了区内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地方病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了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地面变形等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8.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9.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太平洋东岸,绝大部分斑岩铜矿形成于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常产于板块俯冲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部分斑岩铜矿在形成时间上与板块俯冲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绝大部分的斑岩铜矿的形成可能与张性环境有关.成矿斑岩起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对冈底斯和玉龙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拆沉作用可能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0.
泾阳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月5日烃阳Ms 4.8地震是陕西省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研究了此次地震的构构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