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573篇
地质学   1839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82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61.
导纳函数的中国南海海底地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面积海域依然存在海深测量数据空白的问题,该文选取中国南海4°×4°(12~16°N,115~119°E)海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通过频率域上的相关性分析,得到重力异常在30~130km波长范围与研究海域海底地形的相关程度较高。以ETOPO1海深模型作为先验模型,应用导纳函数实现了在无船测数据情况下对海深的反演,最终得到1′×1′的海深模型。将反演结果与检核点进行比较发现,模型1在2 500m以上海域相对误差较小,反演精度较高;2 500m以下海域相对误差变化大,反演精度较低。无船测数据环境下,适当加入一定数量船测海深值作为控制点得到的海深模型2,相较于未加控制点的模型1,在1 000m以下水深处的标准差明显优于模型1,与检核点的差值精度最大提高了45%左右。  相似文献   
162.
栅格地图中的注记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位置信息,传统的栅格地图注记识别方法在识别过程中将注记和其对应的地理要素相分离,因此难以处理倾斜注记和弯曲注记。以连通域单元为基本处理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彩色栅格地图注记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连通域单元的方向、尺寸、密度、邻域四个特征提取注记像素集合,然后通过地理要素中心线对非水平注记进行方向确定,最后对注记进行聚类和重新排列,完成注记识别。通过对GoogleMap(谷歌地图)瓦片中的注记进行提取和识别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3.
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尾闾盐湖(一里坪干盐滩、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赋存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卤水锂矿床。那棱格勒河及其尾闾盐湖锂的物源仍存在一定争议,主要有围岩风化、古湖残留、含盐系地层淋滤、油田水、深部水等,目前缺乏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本文系统采集了那棱格勒河流域及其尾闾盐湖不同水体样品16件,分析了其主、微量元素含量及锶、硫同位素组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水体中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那棱格勒河水锂含量(0. 45~0. 79 mg/L)比楚拉克阿拉干河支流(0. 00~0. 05 mg/L)高出一个数量级,其高锂含量主要受洪水河支流的补给;洪水河高锂含量与其上游热泉水的补给有关,该热泉水锂、锶含量高、 87 Sr/ 86 Sr比值偏高, δ 34 S值偏低,与青藏高原典型热泉水地球化学特征(锂含量0. 4~34. 8 mg/L,锶含量0. 07~4. 24 mg/L, 87 Sr/ 86 Sr比值0. 71224~0. 71259, δ 34 S值- 10. 6‰~7. 6‰)较一致。那棱格勒河水(0. 71170)和尾闾盐湖卤水(0. 71143~0. 71156)相似的 87 Sr/ 86 Sr比值,以及研究区河、湖水硫同位素组成符合主要蒸发浓缩过程 δ 34 S值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均证明研究区尾闾盐湖卤水锂资源主要受那棱格勒河的补给;而古湖残留水、盆地西部含盐系地层淋滤水或油田水具有明显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和锶、硫同位素组成,这些水体对研究区尾闾盐湖锂补给的贡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4.
北祁连地区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中段,具有典型造山带的特征。区内志留系肮脏沟组沉积环境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其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就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选取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齐全的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室内薄片鉴定和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老虎沟剖面肮脏沟组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北祁连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大套的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沉积构造以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底冲刷构造为主,其中砂岩碎屑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砂岩段的滚动组分含量较高,纵向剖面上显示为向上远离物源区,粒度变细的演化序列。沉积特征指示北祁连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志留系肮脏沟组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流相,并非前人认为的造山俯冲阶段或者弧陆碰撞阶段的深水海相沉积,而是已经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陆相沉积。此时北祁连东部地区还未发生陆—陆碰撞,由此可知北祁连在早志留世碰撞为"西早东晚"的不规则点式碰撞。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北祁连造山带志留纪的古地理格局和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5.
李燕  邓运华  李友川 《现代地质》2021,35(4):1065-1077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特征和有利地质条件,并将沉积微相分析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氢指数)相结合,提出微相控烃的特点及机理,建立了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沉积、沉降速率近平衡;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并且河流和三角洲环境的广泛分布为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层均呈薄层状产出,纵向上发育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生烃潜力和氢指数相近,有机质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研究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微相控烃的特点,由河道、分流河道向远离河道、分流河道的河漫沼泽、沼泽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质类型变好,河流的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各微相的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古地理条件的不同是造成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研究区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及煤层展布特征的煤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6.
河流相砂岩储层内部由于岩性、物性和微小构造变化导致的不连续性特征是阻隔流体流动,影响注采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特征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这类不连续特征在地震资料上通常表现为地震振幅和波形的变化、同相轴的扭曲等,尺度通常小于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研究了基于曲率算法的储层不连续性特征的识别方法,通过模型正演分析发现曲率属性对于砂体之间不连续性特征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在渤海某油田砂体单元的应用分析表明,曲率属性对于储层不连续性的检测结果与后期生产动态及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技术能够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7.
特提斯域构造活动背景控制下发育一系列煤系烃源岩发育盆地,且环太平洋带古近纪和新近纪煤多以“富氢”为特征,生烃潜力巨大,这一类煤系是我国东南沿海含油气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因此,对特提斯背景下的煤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系统总结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分析特提斯域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时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归纳总结影响煤系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明确煤系烃源岩的有利发育条件及优质源岩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特提斯域控制下的煤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南亚沿海地区拉张背景下的盆地,多发育于断陷时期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发育年代与特提斯构造活动时期吻合;煤系烃源岩发育受古植物、古环境、岩相古地理、陆源有机质供给、构造活动强度、沉积–沉降速率等多因素共同控制,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将其归纳为母源因素、构造–沉积因素及保存因素3类;富含壳质组和富氢镜质体的植物类型是富氢煤形成的必要母源条件,有利的聚煤环境及稳定构造背景是煤系烃源岩大规模发育的关键因素,合适的水体条件和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我国东南沿海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煤系富含树脂体,珠江口盆地煤系富含孢子及花粉,琼东南盆地发育广泛的煤系泥岩,勘探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68.
文章采用ArcGIS和SPSS22.0软件分析珠江三级支流漓江上游大溶江流域内土壤pH、电导率、粒度、土壤总氮(TN)、土壤有机碳(TOC)、土壤无机碳(TIC)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在土下20 cm处为4.04~6.23,土下50 cm处为4.02~6.53,体现出土壤的地带性特征,土壤电导率均值为352.93 μs?cm-1(变化范围为145.00~1 015.00 μs?cm-1),流域内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具有显著差异性;(2)土壤粒径以粉粒含量最高(59.39%),其次是沙粒(33.26%),黏粒含量最低(7.36%),黏粒和粉粒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沙粒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2.04%~46.45%,在土下20 cm 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值为31.55%,在土下50 cm时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值为30.98%;(3)流域内土壤的TN、TOC和TIC平均含量分别为1.50 g?kg-1、15.25 g?kg-1、16.89 g?kg-1,其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一致,均表现为林地高、耕地低的特征;垂直分布上,土壤中碳、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主要是由于表层土壤最先接收枯枝落叶等腐殖质的分解,使碳、氮等营养物质在地表富集所致;(4)流域内土壤TOC、TIC、TN均与黏粒、粉粒含量呈负相关,与沙粒含量呈正相关,pH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沙粒呈负相关;流域内土壤TN与TIC、T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TIC含量和TOC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9.
尼洋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第四大支流,受冰川、积雪和冻土影响,水循环关系极其复杂。为深入研究该区域内的水文循环过程,本文在寒区水循环模型(WEP-COR)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和地质特点,构建了耦合“积雪-土壤-砂砾石层”连续体和“积雪-冰川”水热过程模拟的青藏高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WEP-QTP)。在尼洋河流域通过对2013—2016年的流量过程模拟发现,工布江达和泥曲站的逐月流量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810和0.752,比改进前的0.430和0.095有明显提升;以2015年为例,对比WEP-COR和WEP-QTP模型发现,WEP-QTP模型在汛期特别是主汛前(冻土融化期)模拟的流量过程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模拟得到的逐日流量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相比WEP-COR从-0.67提高到0.54。模型增强了地下水含水层的调节作用,使得流量过程更加平稳且接近实测,研究结果表明,WEP-QTP模型适用于青藏高原的水文模拟。  相似文献   
170.
辫状河流属于冲积河流的主要类型,对流水地貌景观、水生栖息地和河流开发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根据辫状河流演变过程与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定义与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并给出常用的形态表征方法与参数。总结辫状河流的4种野外地形观测方法以及水槽试验和数值模型的应用,比较它们的适合范围;描述辫状河流的不同形态单元的组成,列举沙洲形成、汊道调整与横向迁移、岸滩侵蚀、河漫滩淤积等基本演变规律;对比分析水流功率、床沙粒径、泥沙补给、滨河植被、河谷宽度等影响辫状河流形态动力学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青藏高原不同空间尺度辫状河流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和演变规律是河流动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