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由于工业封头变形使得采集到的两期点云重心不一致,受点云重心变化的干扰,传统ICP算法出现局部收敛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对间欧氏距离计算点云加权重心的ICP改进算法。该方法通过给不同距离的点对赋予权值,变形区域的点对距离较大,赋予的权值相对小,有效地消除了变形区域的点云对重心位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ICP算法的精准性,有效消除重心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工业封头变形区域。  相似文献   
92.
以人均粮食占有量为研究指标,以河南省12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重心移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1990—2012年河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豫北中部、驻马店与信阳交汇处的东部地区形成人均粮食占有量高的集聚区域,豫西、豫西南山区形成人均粮食占有量低的集聚区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不断加强;河南省粮食生产呈现不均衡分布,人均粮食占有量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最后,通过空间计量经济模型SLM和SEM分析,结果得出,人均粮食生产空间格局与人均耕地面积、种植结构、历史发展基础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3.
利用海南岛人口、经济数据,基于重心模型和GIS平台研究了海南岛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及两者的耦合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海南岛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都偏离本省地理几何中心,位于其东北部,经济重心偏离程度更大;两重心耦合度较低,其空间距离逐渐缩小,但变动方向不一致,说明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94.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和海洋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综合运用中立型交叉效率模型、熵值法、耦合评价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选取包括区位熵在内的多层次评价指标,系统评价2008—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分析二者协调关系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整体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并由初级协调发展到中级协调,各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到良好协调不等,耦合协调度重心基本呈NE-SW的迁移趋势;改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关系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陆海双向联动和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95.
GPS资料揭示的小江断裂近期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发奇  尤伟  付云文 《地震研究》2012,35(2):207-212,295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5期的GPS观测数据,选择以区域重心基准为参考的方法,从大地形变测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小江断裂近期及其各段的地壳形变信息。结果显示:小江断裂近期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张扭性质,这种运动性质在汶川地震前后具有很好的继承性,这也说明了汶川大地震对小江断裂的总体运动趋势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2007~2009年的GPS资料显示小江断裂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0.65mm/a;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5.5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1.55mm/a;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2mm/a,平均张扭速率为3.2mm/a。  相似文献   
96.
基于夜间灯光的1992-2012年甘肃省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俊峰  潘竟虎 《冰川冻土》2016,38(3):829-835
利用1992年、2002年和2012年DMSP/OLS 夜间灯光遥感影像、MODIS NDVI产品、LandsatTM/ETM影像和统计数据,提取甘肃省县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轮廓,对比分析了统计-植被指数法与现有基于DMSP数据中普遍采用的4种常规方法在快速提取城市轮廓中的优劣。结果表明:统计–植被指数法较好地集成了统计数据法的高效、计算简便、数据量小的特点,以及较高分辨率空间数据法对细节反映好的优势,提取的结果误差较其余4种方法低。对提取的城市建成区以DMSP灰度值为权重计算了城市重心轨迹,并采用城市扩展强度和城市紧凑度指数,分析了近20a甘肃省主要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城市建成区的扩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圈层式”延伸和“跳跃式”新城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97.
基于RS与GIS的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时空演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2000年ETM+影像、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对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土地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总体呈逆转的趋势,且从严重沙漠化土地向轻度沙漠化土地逐级逆转,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从2000年的31 762.11 km2减少到2010年的30 198.87 km2,净减少量1 563.24 km2,减少速率为156.32 km2·a-1。从沙漠化类型来看,除轻度沙漠化土地增加外,其他类型沙漠化土地面积均明显下降;②2000-2010年沙漠化土地持续逆转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治理强度较大的奈曼旗、库伦旗和扎鲁特旗;③严重沙漠化土地比较稳定,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空间迁移比较明显,2000-2010年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3.65 km,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南移动19.31 km。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规范扩权强县试点中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制订了《关于扩权强县试点中有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以利于权限重心下移,减层提效。  相似文献   
99.
天津港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取了天津港区1987-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和土地类型空间格局重心4种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在GIS支持下定量地分析了天津港区1987-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方向、程度、时空格局差异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1987-1995年天津港的建设处于改革开发之后的探索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程度不高;1995-2003年天津港稳步拓展,港口区域建设用地向北迅速扩张;2003-2010年天津港步入以港区外迁为特征的专业化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剧烈变化。20多年来,天津港在空间形态上呈现沿海岸线先向北向陆,后向南向海的扩张模式,侵占水田、滩涂和填海造陆是天津港港口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途径,同时区域还存在大量非理性的圈海养殖和围海造田现象。研究认为港口专业化发展、宏观和微观政策,以及个体目标驱动是影响天津港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关注生态、经济与区域的和谐发展,通过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以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于充分认识港口发展规律,保护宝贵的港口岸线资源和合理规划港口区域土地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增长三角是协调城市体系功能、加速区域发展的有效方式。根据中点优先极化的原理和重心极化原理,容易推出两种具有分形特征的三角网络:中点极化网和重心极化网。引入分枝维的概念,对两种分形网络进行维数计算;认为中点极化网既有增长三角的优势又有优化的分形维数,是较为理想的城市体系交通网络配置。基于这种认识,以河南省中心城市群为例,计算出该区的交通网络分维数为1.4375,根据与中点极化网分维数的差距和该网络现有问题,规划了理想的交通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