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06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矿是我国四大类型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矿田、数十个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沉积建造及富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2.
南岭地区赣南段前燕山期铀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南岭地区赣南段前燕山期地质演化史上地质—构造环境演变与富建造的分析,得出;寻乌岩组是研究区前震旦纪富基底,其变质程度深浅与预富集密切相关,并且其后各时代的岩浆物质来源均与其相关:而澄江一加里东期裂陷槽和海西一印支期碰撞带是成矿作用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这时期形成的富建造是研究区后期成矿作用主要源。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报道了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定的贵州郑家洞AZJ-2号石笋的系年代。该石笋经历了三个速度不同的生长阶段,顶部90cm及底部21cm生长迅速,TIMS系法高分辨率年代结果仍不足以给出其确切的生长速率。精确建立碳氧同位素演化时间坐标的困难,应是从新生碳酸盐提取古气候演变信息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AZJ-2的生长起止年代为距今14.7 ̄13.8万年,贵州在此期间可能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  相似文献   
55.
燕辽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火山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区。研究结果表明,其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中生代大陆裂陷火山岩浆活动控制;成矿时代集中在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成矿介质为火山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混合的中温、中低温火山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集型的上地幔及下地壳。  相似文献   
56.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矿床形成的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7.
西秦岭铀矿床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对铀沉淀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明友 《矿物岩石》1996,16(2):90-95
本文研究了西秦岭矿床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对沉淀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对还原条件下迁移,而在相对氧化条件下沉淀富集。的沉淀富集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大幅度降低,酸性增强及氧化-还原电位增高的物理化学条件下。  相似文献   
58.
华南(东)变质基底由杨子及华夏两块不同特征的地质体组成,中元古代之后,该地区分别经过了碰撞对接、拉开、再拼贴的演化过程。碰撞对接带和在古裂谷系基础上成型的陆内推覆及平移、剪切型拼贴带构成了本区基底构造主要型式。及金矿远景与基底特征关系密切,矿主要产于基底裂隆带部位,金则主要产于裂凹(裂陷)带部位。古基底构造交叉部位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部位,受其控制的早期横向火山裂谷盆地,在晚期拉张条件下形成的岩浆杂岩带是、金、多金属成矿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59.
刘林清 《江西地质》1996,10(1):69-74
笔者利用遥感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对武夷山西南段桃溪环形构造进行了解译分析,认为该环形构造是一个呈多层偏心式展布的中型环形构造,是在不同时期地壳局部隆起和旋转上升运动的相继作用下形成的。它对矿化的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已知矿床(点)或矿化异常区,片有97%以上分布在环形构造各层环及其边缘地区,并受其与线性构造带交切复合部位的控制。研究之类环形构造的特征,尤其是环形构造与矿产产出的关系,对指  相似文献   
60.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讨论了松辽盆地的地质背景、源条件、矿化异常与岩相古地理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的关系,介绍了该盆地后期改造的特征、后期改造的动力条件及元素的再分配,探讨了矿化异常与复合砂体、氧化还原条件及剥蚀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成矿远景地区,选出找矿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