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4篇
  免费   2270篇
  国内免费   2927篇
测绘学   880篇
大气科学   993篇
地球物理   1694篇
地质学   7727篇
海洋学   1758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868篇
自然地理   86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贵阳百花湖长期受汞法生产醋酸企业含汞废水的污染,沉积物及其孔隙水均受到严重的汞污染,总汞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区.我们研究了汞污染企业停排后,百花湖沉积物剖面中汞污染程度、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汞的垂直分布呈现表层和底层含量较低,中层出现峰值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总汞的最高含量达到38 mg/kg(干重),且这种分布趋势恰好与贵州有机化工厂的生产历史相对应,反映了百花湖汞污染主要来源于该厂.百花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逐步下降,但在上游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仍约为背景区总汞含量的40倍左右,离污染源较远的下游逐渐减少到背景区的3倍左右.这表明百花湖的汞污染在逐渐减轻,沉积物中大量的汞的扩散和再悬浮对上覆水体、鱼类和其他水生物具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92.
坪北油田延长组长6油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坪北油田应用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测井解释成果、测试及开发动态等方面的资料分析长6储层的非均质性,重点解剖层内非均质性特点,总结了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和交互韵律4种类型的层内非均质性。夹层分布较广泛,加剧了层间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93.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定量半定量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组PⅠ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Ⅰ2a、PⅠ3、PⅠ2b、PⅠ1、PⅠ4;层间非均质性在PⅠ3和PⅠ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94.
抑制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锂和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锂、锶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甲烷磺酸为流动相,用IonPacCS12A阳离子色谱柱分离后,电导检测器同时测定矿泉水中锂和锶,其检出限分别为0.003mg/L和0.006mg/L。对Li^+和Sr^2+的离子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流动相的选择及干扰离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苏文  高俊  Reiner  KLEMD  熊贤明 《岩石学报》2006,22(5):1380-1386
运用电子探针和显微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疆西天山3个榴辉岩样品中的石榴石进行了详细的主量元素和结构水分析。结果显示,石榴石发育以核部富锰铝榴石组分、边部富镁铝榴石组分进变质作用的成分环带。石榴石中OH^-1分布也具有规律:核部→边缘。其结构水OH^-1逐步增加,即从核部的89-239ppm增加到边部的367-658ppm;与石榴石边部相比,石榴石的核部含有较低的OH^-1,却含有较高的H2O和Mn含量。这表明,在蓝片岩向榴辉岩进变质作用过程中,含水矿物脱水反应而释放出大量的分子水,这部分水促进了高压变质反应,形成榴辉岩相矿物,石榴石核部的结晶就是在富水和Mn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高压变质作用的继续,石榴石核部的分子水逐步失水而进入石榴石晶格,形成结构水。因此,在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OH^-1演化实际上是一个由内部不平衡逐步向平衡转变过程。P588.348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结构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旭东  张泽明 《岩石学报》2006,22(7):2039-2050
本文利用傅立叶(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CCSD主孔100~3100米深度范围榴辉岩中的绿辉石结构水含量进行了原位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绿辉石都舍有一定的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范围为45~784ppm,平均为235ppm。不同榴辉岩绿辉石之间的结构水含量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与全岩的Mgo、TFeO、Al2O3,含量成正相关,与NaO成反相关,与绿辉石的NaO、TFeO含量成负相关,与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无关;与其它类型榴辉岩相比,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较高,平均为339ppm。由此推测,超高压榴辉岩绿辉石中所残留的结构水含量很可能与其峰期结构水含量、矿物化学成分和岩石矿物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地质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玉龙含矿与非舍矿斑岩是由岩石圈地慢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石榴石单斜辉石岩脉发生不同程度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分矿斑岩是最早阶段熔融体,主要是由交代成因脉中副矿物(如磷灰石和碳酸盐矿物等)和舍水矿物金云母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因而富含 F、Cl 和水等挥岌份,加上该阶段岩浆具有高氧化性特征,从而富含 Cu 等成矿元素;非含矿斑岩是交代成固咏相对较高熔融程度的产物,单斜辉石和石榴石介入了熔融作用,岩浆熔体相对贫乏F、Cl 和水等挥发份,加上该阶段岩浆具有较低的 f_(0_2),从而不利于成矿。斑岩体全岩的 F 和 Cl 含量(舍矿斑岩 F>1200 ppm,Cl>150 ppm;非含矿斑岩 F<1200 ppm,Cl<150 ppm)、K_2O/Na_2O(含矿斑岩>1.2,非含矿斑岩<1.2)和 Sm/Yb(含矿斑岩>6.5,非含矿斑岩<6.5)比值以及黑云母中的 Fe~(3 )/Fe~(2 )比值(含矿斑岩>0.7,非舍矿斑岩<0.7)是区分含矿与非含矿斑岩的重要地球化学参数。含矿斑岩与非分矿斑岩具有非常相似的 Sr-Nd-Pb 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与非含矿班岩具有相同的源区。  相似文献   
998.
非均匀介质中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一直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在数值正演模拟方法的研究中,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是评价该方法有效性及优越性的二个关键问题。这里从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动方程出发,着重介绍如何构造离散化模型的网格,如何求解空间导数,如何选取边界条件等内容,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与计算效率。文中构造了不同类型的介质模型,并在交错网格中,利用高阶有限差分模拟非均匀介质的波场传播。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具有很好地稳定性和较高的精度,能够直观、高效地反映出介质中波场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999.
驱龙斑岩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的斑岩铜矿床。矿区地表水发育,矿区下游沿主水系发育数千米长的孔雀石沉淀带。讨论了河道中孔雀石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雨季前后水中元素含量的变化和水地球化学异常对矿床位置和矿区找矿远景地段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大庆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该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经对葡萄花油层组PI1PI4系统研究(PI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I1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