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乌统昱  张咏 《内陆地震》1996,10(2):155-160
拓补预测实际上是GM(1,1)模型群的预测。将首都圈年累积释放地震能量的统计结果作为建模的基本数据,建立相应的拓扑预测模型,对2000年以前首都圈年累积释放地震能量的发展趋势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72.
孙君秀 《地震地质》1996,18(4):421-426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提出了预测水库诱发地震上限震级的方法,并以新丰江水库地震为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预测的上限震级与实际发震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3.
长江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道功  谭成轩 《地震地质》1996,18(4):436-442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今地震观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长江三峡及邻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及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将持续79a,活跃期内的最大地震震级不会超过5.2级。这对三峡地区地震问题的评价与防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灰色系统GM模型在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德科 《地震研究》1996,19(1):58-64
本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模型对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了异常识别,发现在1981年河北宁晋MS5.8级地震、1983年荷泽MS5.9级地震、1985年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前,有明显的异常显示,通过选择不同建模数据个数及外推个数,发现对豫01井五日均值资料建模处理,选择2个月的数据10天滑动逐次建模识别的异常较清楚。同时对所建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在本区豫01井、鲁05井资料处理及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75.
从讨论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地震学中的常规手段,研究了对地震趋势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趋势的快速判断做了初尝试,取得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本文研究了动态时变参数多层递阶法的原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步骤。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时变特性,使内符精度较高,在较小的震级误差范围内一步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日本沿岸选取了28个验潮站及联测的GPS站,利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和SSA+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 Regression Moving Average,ARMA)方法预测了2014—2018年的近海海平面变化和地壳垂直变化.并用同时段的验潮及GPS的实际测量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SA+ARMA预测的相对海平面精度为0.0357~0.0607 m,地壳垂直运动的精度为0.0049~0.0077 m,绝对海平面的精度为0.0433~0.0683 m,且三者SSA+ARMA的预测结果均优于只用SSA预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SSA+ARMA预测了日本沿岸2019—2023年的近海绝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2019—2023年的平均海面高较往年(2014—2018)升高0.0353 m,2003—2023年绝对海平面的变化率为0.0039 m·a-1,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8.
傅虹  王世芹 《地震》1999,19(2):204-208
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对滇西南重点监视区做了短临预报,但这期间未发生所预期的地震。而滇西南地区6级地震的背景和省内的前兆异常变化是明显的。为此,认为前兆异常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结果。异常与地震是相互伴生的兄弟关系,不是父子间因果关系,是造成地震虚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降水、气温、干旱实况资料,利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ENSO事件对该区气候变化及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会造成流域春季降水偏多,春、秋、冬季气温偏高,易出现暖冬;拉尼娜事件则春季降水偏少,秋季降水偏多,冬季气温偏低,易出现冷冬,中下游发生中度以上春旱、春末夏初旱和伏旱的概率较高。应用1968—2010年旬、月气象要素和大气环流特征量,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降水和干旱统计预测模式,然后结合ENSO事件,通过加权平均法构建集成预测概念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拟合率与准确率较高,已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80.
两次岫岩震群的特征及其预报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1988年1月、1999年11月岫岩两次震群的性质及序列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序列各项特征参数及预测指标都显示出了具有明确意义的预报信息。特别是1999年11月前震序的低b值、低h值及多台小震初动符号和波形特征的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都预示着震源区应力的高度集中和稳定,也为短临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此外,前震序列的频度分布的时间结构和能量释放的时间过程也明确显示出“密集-平静-发震”和“增强-减弱-发震”的特点。这种临震预报特征与海域地震前震活动的时空结构和时空过程十分相似。本文还讨论了两震群之间特殊部位发生断层贯通的可能性,并给出震级上限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