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708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475篇
地质学   1424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27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41.
刘丽萍  黄义  李向阳 《岩土力学》2007,28(4):753-757
将复合地基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利用半解析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板-复合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克服有限元法中人为设定计算边界的弊端,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计算,显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通过改变复合地基置换率、加固深度和桩土模量比,研究了板-复合地基体系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加固深度、置换率和桩土模量比对系统频率和振幅均有影响,并使频率有一定的提高,动力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复合地基置入对基础动力特性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共同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垫层、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及其工作性状,进行了不同桩长、不同配比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9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专门的测试元件对复合地基中的地基土反力分布、桩侧摩阻力等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破坏模式,探讨了桩体、垫层、地基土的相互作用特性。对地基土反力分布特征、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单桩及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3.
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刚性桩复合地基1:10比尺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柔性容器这一较新的技术较好地模拟了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变形。此外,为解决模型与原型难以较好相似的问题,模型中尝试采用了在基础底板施加竖向力、在结构上附加阻尼器等措施。通过大量激振试验,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反应性态、柔性容器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容器能够较好地解决模型试验的边界问题,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桩身应变在地震作用下均未达到极限值,上部结构特性对桩身变形有一定影响,振动使土体对基础的约束减弱,但对桩的约束增强。  相似文献   
944.
基于正交试验和复合单元法的排水孔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生 《岩土力学》2007,28(7):1435-1438
排水孔是常用的工程渗控措施,其排水降压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正确模拟排水孔进而优化设计尤为重要。由于影响排水效果的因素众多,优化设计需要针对多种排水孔方案进行渗流分析,计算量较大,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排水孔方案可以大大减少渗流分析次数;传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排水孔方案改变时需要重新绘制计算网格,前处理难以实现,采用复合单元法,无需绘制排水孔网格,因而不同排水方案的渗流分析可共用一套网格,降低了前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基于正交试验和复合单元法的排水孔优化设计的具体步骤为:确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正交表,确定渗流计算方案;对各方案依次采用复合单元法进行渗流分析;根据渗流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案优选。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确定出“最优”的排水孔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5.
吴保全  李天斌 《岩土力学》2007,28(10):2183-2187
由于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与桩端土压缩模量、桩尺寸、荷载等参数相关性差,所以准确计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难度较大。根据格栅与土共同作用的原理,推导出模量的计算式。通过高层建筑结构地基静载荷试验的资料对比,证实了压缩模量的计算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46.
郑少河  姚海林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7,28(Z1):281-285
降雨入渗条件下的裂隙性膨胀土边坡稳定性与其渗流场分布密切相关,对渗流分析中的积水深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不同的积水深度对渗流场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进行裂隙性膨胀土渗流分析时,积水深度为0的假定是可以接受的。基于膨胀土开裂裂隙的规模及渗透性的不同,提出了考虑裂隙系统的膨胀土边坡渗流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土体开裂显著改变了膨胀土内部的渗流场分布。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坡渗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更合理地解释了降雨入渗引起的膨胀土边坡浅层滑动机制。  相似文献   
947.
泥浆对钻头WC基胎体材料冲蚀磨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喷嘴闭路循环试验装置,测试了钻头胎体材料在泥浆冲蚀作用下所产生的总质量损失TML和由纯机械冲刷作用所产生的质量损失E。通过计算得到了由腐蚀及机械冲刷与腐蚀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质量损失C+S。结果表明,钻头胎体材料的冲蚀磨损不是纯由机械冲刷作用引起,而是由机械冲刷、腐蚀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共同引起。因此,在有腐蚀性的泥浆中设计和选用PDC (金刚石复合片)钻头时,除了考虑胎体材料的抗冲刷磨损性能外,还应考虑钻头胎体材料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948.
The adjoint approach, one of the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VDA) methods, is now widely used for fitting numerical models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tO the observaions. The fundamental idea is to minimize a cost function, which is sum of Squares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the data and their model counterparts, by adjllsting the independent model variables such as initialvalue, boundary value and Parameter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an operator maPPing the independent model variables i…  相似文献   
949.
可控阵的图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提出了模糊矩阵有向图的强链的概念 ,并利用它对可控阵的图进行了研究 ,揭示可控阵的有向图中无强圈的特征 ;着重讨论可控阵的可控度 ,给出可控度的强链刻画。在此基础上 ,通过可控度的性质及其与可控阵、可控阵的标准型的关系研究 ,得出可控度为图中最长强链的长度加 1和可控阵的周期≤ 2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0.
大庆油田北三区上白垩统葡一油层组以高频湖进面可划分为3个四级和8个五级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以密集开发井资料为基础追踪这些层序单元可为储层砂体研究提供精细的等时对比框架。该油层组的主要储集砂体多为复合型砂体,由各种单一砂体相互叠置和切割所形成,包括下切河道(谷)分流河道复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上叠水上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分流河道上叠河口坝砂体、决口水道上叠决口三角洲砂体等复合类型。这些砂体的内部沉积构成复杂,控制着厚油层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变化。在高精度层序框架内可划分出3个砂体复合带,其沉积构成的差异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河道复合砂体带的孔渗性和连通性好,易形成上部层内和隔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河道边部-河口坝复合砂岩带结构复杂,隔层发育,易形成平面未波及或物性变化导致的剩余油,应是区内剩余油挖潜的重要相带;边缘砂坝-决口扇-越岸泛滥砂泥岩互层带砂体分布局限,孔渗性和连通性差,由于井网控制不够或连通性差形成剩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