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7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1122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608篇
地球物理   976篇
地质学   2592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372篇
自然地理   12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朱磊  龚晓南  邢伟 《岩土力学》2012,33(1):167-170
以基坑隆起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地基承载力不足为前提,运用Terzaghi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推导了土钉支护条件下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计算方法。采用地基土单侧滑动失稳破坏假设,同时考虑了单侧滑动体上竖向抗剪力对抵抗基坑隆起所起的作用。通过基本算例,对影响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各抗隆起安全系数与各因素之间的部分变化规律。与现有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方法对比分析表明,所建议的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2.
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含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相似材料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制作含预置裂隙试件,在刚性试验机上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强度峰值及峰后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断裂及损伤分析,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应力强度因子及损伤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轴压缩情况下,裂隙中含充填与不含充填相比,裂隙含充填岩体峰值强度提高、峰后塑性变形能力增强、总应变能释放率Gc降低,增大了节理岩体抵抗开裂的能力;裂隙含充填岩体环向拉应力场从分布区域及峰值都小于无充填裂隙试件;在同样外荷载作用下,裂隙含充填岩体损伤度小于无充填岩体。  相似文献   
983.
郭明伟  王水林  邓琴  李纲林 《岩土力学》2012,33(6):1864-1868
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中标准双滑面的稳定性程度推荐采用等K法进行计算,但对于抗力方向角的选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表明,该方法中抗力角的选取对计算结果比较敏感。为了得到合理的抗力方向角,采用Sarma法、有限元法及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无条分法对抗力角的选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抗力方向角的选取建议。最后通过具体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实例,依据抗力角的选取建议对其沿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抗滑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其最危险滑移面。  相似文献   
984.
李英勇  张思峰 《岩土力学》2012,33(12):3704-3708
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在交通、水利和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工程实践表明,预应力索(杆)体由于使用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如长期埋置于潮湿的环境中和承受张拉作用力,存在着失效破坏现象。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影响预应力锚固结构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确定杆体材料应力腐蚀是决定正常使用条件下预应力锚固结构服役寿命的根本因素。在利用流变力学理论和实际监测数据建立预应力长期变化模型、依据室内快速腐蚀试验和现场腐蚀监测数据建立杆体材料应力腐蚀发展模型基础上,以杆体材料变化的极限承载能力为判据,提出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服役寿命预测方法,可为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失效风险预防和处置提供指导作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预测了实际工程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985.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某尾矿坝失稳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张力霆  齐清兰  周占磊 《岩土力学》2012,33(Z2):243-250
选用典型的尾矿库工程实例,采用流固耦合和强度折减法相结合对其尾矿坝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尾矿库渗流场分布及浸润线的位置,该浸润线位置与实测浸润线位置吻合较好。建议强度折减过程中尾矿坝的失稳准则,计算安全系数,确定潜在滑裂面的位置,并与极限平衡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及临界滑裂面位置进行比较,表明强度折减法得出的结果与Bishop法结果接近,流固耦合-强度折减法在尾矿库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性。在该基础上研究尾矿坝潜在的失稳模式,将尾矿坝潜在的失稳模式分为局部失稳和整体性失稳两种,局部失稳为尾矿坝的部分坝面发生滑移,整体失稳为整个尾矿坝坝体发生失稳,并分析导致该尾矿坝两种失稳模式的主要因素,认为浸润线埋深过浅是导致局部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6.
基于极限分析法的边坡临界高度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优化了受到地震力作用的均质土坡在破坏面为对数螺旋面形式时的临界坡高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强度折减假定,推导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对数螺线破坏形式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该计算模型不仅能考虑地震力的作用,而且能考虑不同安全系数要求对临界高度的影响。通过两个算例将文中提出的模型与传统极限平衡法对比,文中方法计算安全系数较瑞典条分法大,与简化Bishop法计算所得结果非常接近。该方法可对均质边坡临界高度及稳定性分析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7.
988.
1992- 2005 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左冰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08,63(4):417-427
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指标。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对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TTFP)以及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研究,分析TTFP变化与旅游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各省旅游增长方式的演化过程与变化趋势,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中国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劳动)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3.69%;②旅游业年均技术进步速度(TTFP)为2.91%,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效率低下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③旅游业技术进步是旅游业增长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发达地区的"飞地旅游"性质决定了旅游业的技术扩散方式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产业,它既不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地理位置也不具有对应性;④中国各省旅游业增长方式与发展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并且差异正在逐年扩大,技术进步速度(TTFP)差异是导致各省旅游发展水平分化的原因,如果各省TTFP差异继续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各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强旅游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对于推动中国旅游业技术进步和增长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89.
我国农村生活能源中SO2、 NOX及TSP的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江萍  崔萍  王五一 《地理研究》2008,27(3):547-555
根据2004年我国不同省、市、自治区农村生活用能源的消耗量和不同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因子,估算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利用过程中的SO2、NOX、TSP排放量,并给出了分省区的排放清单和各省区不同燃料对三种污染物的贡献率,探讨了各地农村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农村生活能源所排放的SO2达530万吨,NOX 72万吨,TSP 390万吨。污染物排放以SO2和TSP为主,且各省、市、区污染物的排放量差别明显;各地不同能源类型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差别较大,SO2主要来自燃煤,NOX主要来自秸秆和薪柴的燃烧,TSP主要来自秸秆的燃烧;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影响其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990.
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广忠  王纯洁  齐元静 《地理研究》2008,27(6):1399-1406
本文利用2000年截面数据,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了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和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省区的城镇化水平受到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省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既有明显受到转型期要素流动影响的省份如广东省;也有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推动城镇化的区域如沪苏和浙江省;还有表现为典型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模式的省份如山东省等。省区间差异化的城镇化影响因素表明,我国沿海省区的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