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聂高臻  何立富 《气象》2013,39(12):1663-1670
2013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分裂,主体位于西半球;里海以北有阻塞形势出现,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偏西。全国平均降水量69.3 mm,较常年同期偏多6.1%,华西部分地区秋雨明显,河南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常年20%,有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全国平均气温16.8℃,较常年同期偏高0.2℃。9月我国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有2次,其中一次与热带气旋活动有关。9月共有8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多3个,其中“天兔”是近40年来登陆粤东沿海的最强台风。全国17个省(区、市)发生风雹灾害;我国中东部出现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本地区雾和霾的规律和趋势,利用梅州市气象局1990-2008年近20a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年、季和持续时间上分析了梅州城区的雾、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8年期间梅州城区雾日数呈逐渐显著性减少的趋势,年雾日数减少幅度为0.4561d/a,霾日数从2005年之后开始呈明显增加趋势;雾在冬季最多,秋季和夏季最少,霾在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另外,霾一年四季均有出现,且出现的几率不断增加,持续时间也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3.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北京地区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3—8日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雾霾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以霾为主,中期发展为雾霾交替,后期随着相对湿度减小再次转换为霾并最终消散。边界层逆温是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最终决定雾霾低能见度强度。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两个关键影响因子,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大部分时段PM2.5浓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当能见度小于1 km时,能见度变化更多受相对湿度影响。不同的情景计算表明,控制PM2.5浓度对于改善本次过程的能见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Iron powder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removal, via magnetic harvesting, of a wide variety of oil contaminants from feathers and plumag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icacy of magnetic cleansing for the removal from feathers of tarry contamination that has been allowed to weather. Clusters of feathers from Mallard duck (Anas platyrhnchos) and Little Penguin (Eudyptula minor) were completely immersed in a tarry contaminant and allowed to weather from one to fourteen days. The contaminant was removed using a magnetic cleansing protocol and the removal efficacy assessed gravimetrically. For one, seven and fourteen days of weathering, a final removal (after fourteen treatments) of more than 99% and 97% was achieved for duck feathers and penguin feathers, respectively. Repeating the experiments (for a seven-day weathering period) for both duck and penguin feathers, with the judicious application of a pre-conditioner (olive oil), further improved removal efficacy. A convenient method to screen for improved pre-conditioning agents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65.
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技术因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兼具良好景观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污染水体的治理。生态浮床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对污染的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填料、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概述生态浮床系统的发展状况、脱氮除磷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重点概述以细菌固定化技术和曝气等方式的外在法和以改进生态浮床系统构造形式、筛选优势浮床植物等方式的内在法,来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展望了生态浮床污水处理系统未来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m的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东莞的空气质量最差。广州和东莞10—12月的能见度等级百分比分布形态类似,轻微灰霾天气所占频率较大,其中10月占的比例最高。并提出垂直交换系数试图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尝试对灰霾天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当垂直交换系数小于15 000时,城市容易出现灰霾天气,反之则说明该地的空气质量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67.
桂林市近10年霾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桂林市近10a霾的观测资料分析,得出了霾的天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一年中霾的天数变化秋季>冬季>春季、夏季;霾出现天数最多的月份是10月,最少月份是4月.霾出现的天数与降水日数、降水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68.
河北省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魏文秀 《气象》2010,36(3):77-82
利用河北省142个气象台站的霾资料,对1971—2007年河北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河北霾出现频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月际分布特征。山麓地区霾平均出现频数最高,明显高于其两侧的平原和山地,山地霾频数最小。霾频数的月际分布特征是12月或1月最多,8月或9月最少。利用2004—2007年500 hPa高度和海平面气压实况资料,通过分析对比,统计归纳出河北地区霾日500 hPa的环流形势有纬向型、两槽一脊型、均值场型、一脊一槽型和两脊一槽型5种。分析结果表明,霾的出现与天气形势有关,霾频数大小与空气污染程度和地形联系密切。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河北霾的生成机制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2006年冬半年我国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周宁芳  李峰  饶晓琴  杨克明 《气象》2008,34(6):81-8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国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特征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10月、12月、1月和2月是我国霾频发时期,11-14时发生的范围最大.霾主要发生在中阻塞、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不同的环流形势下.霾天气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分布存在南北区域性差异,其中湿度的差别最为显著.14时华南地区相对湿度最大值为80%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70%,而华北地区只有60%.24小时气压减弱有利霾的发生.华北地区24小时负变温,而长江以南地区正变温时,霾更容易发生.能见度最小值的分布表明,广东、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霾时能见度较其他区域更小,只有2km左右.这些对于了解霾的发生规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江西省一次冷空气过程中的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安  徐星生  卢敏 《气象科技》2010,38(1):49-52
利用江西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站资料和空气污染资料,对2008年12月12~13日江西省的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和中层高度的干燥暖舌共同影响,是这次灰霾天气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背景;冷空气受到700hPa干暖舌的抑制作用,形成低层偏冷,中层偏暖的"逆温"结构,导致了大范围的灰霾天气过程出现、维持;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受昼夜温差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造成轻雾和灰霾天气之间频繁转换;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以水平运动为主,在遇到较高海拔的山脉阻挡后,沿山脉边缘向东西方向扩展,汇集到平原、河谷地区,降低这些地区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区域由"南北向型"演变成了"东西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