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众所周知,在许多地震前可以观测到局部磁异常。选择位于中国最北部的国家级绝对地磁观测台内蒙古满洲里地磁台和黑龙江德都地磁台200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差值法、响应比、能量比等分析方法,对2008年6月10日内蒙古阿荣旗M 5.2地震和7月7日黑龙江龙江县M 4.6地震前的局部空间磁场异常进行分析,并应用斜率分析和差分分析对差值法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发现在内蒙古阿荣旗M 5.2地震和黑龙江龙江县M 4.6地震前各方法均存在明显的异常,这些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同时针对异常幅度、持续时间与地震强度间的关系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02.
对区域经济合作效益的追求,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寻求加入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扩展区域合作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合作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机制之一,基于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作用基础和限制因素的分析,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扩展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扩展空间越大其效应越高,而应该是一个适度控制下的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过程。从溢出效应及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格局看,中国在参与多边外向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应逐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适时选择合作对象、分阶段逐步推进空间扩展。  相似文献   
103.
云南地区的环境应力参数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记录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符合M10/2τ0的标度关系,较适合云南地区中小地震的统计规律;用单位破裂长度的环境剪应力即归一化环境剪应力0τc值来描述一定地区应力场强度比用0τ值更好;通过对1999年以来云南及邻区发生的所有5级以上地震进行检验发现,79%的5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前40天左右出现0τc高值群体异常或单点异常,其中群体异常占异常总数的60%,另外,对未来主震发生的地点具有指示意义的地震占有异常地震的60%。  相似文献   
104.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之一 ,区内中—深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其中的花岗片麻岩类的铅同位素研究 ,获得全岩 长石铅 铅等时线年龄为 598±84Ma,( 2 0 7Pb/ 2 0 4 Pb) 0 =1 4 .52 3± 0 .2 3 5,γ =0 .97898,MSWD =1 4。这一年龄值代表了花岗片麻岩遭受混合岩化作用的年龄 ,相当于晚震旦世晚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该中—深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于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105.
选取德令哈地震台2007-2017年数字地震记录,对于国内外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典型中强地震,使用广东省地震局研发的单台分析处理软件MSDP,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波与P波震相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分析所选取地震震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区域的介质差异性及震源深度、地震波传播路径的不同,导致德令哈地震台记录的各地区地震震相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06.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NDVI-Ts特征及其干旱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为民  罗宇翔  向红琼  陈娟  郑小波 《气象》2010,36(10):78-83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同时考虑了陆面温度和植被指数对遥感干旱监测的影响,综合了两者的长处,有效地减小了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提高了遥感干旱监测的准确性。陆面温度的反演以普朗克辐射函数为基础,运用地表比辐射率使之转换为灰体辐射。提取植被指数对应的最高陆面温度和最低陆面温度构成NDVI-Ts空间,进而得到TVDI。文章应用对地观测卫星(EOS)的MODIS遥感资料,分析并揭示了贵州复杂山区独特的NDVI-Ts空间的形态特征,并用于检验贵州2006年7月25日和2007年8月19日土壤表层干旱情况,同时与当地气象站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进行定量验证,表明TVDI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由于EOS/MODIS遥感资料的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特性,使得该方法适宜于大区域复杂地形的干旱检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107.
对1970年以来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37°-55°N,103°-135°E,除甘肃、宁夏和境外朝鲜)的36次Ms 5以上中强地震前空区和条带图像扫描分析,着重讨论研究区不同类型地震(大主震、中强主震和晚期强余震)与空区、条带关系,主震与空区、条带持续时间关系,主震与空区、条带空间尺度及围空、条带起算震级等统计关系,一定...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辽东半岛南部及东侧海域的地震活动背景及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周围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该区位于华北强震二维破裂网格分布的结构点附近、中强地震带空段的交汇部位;发生在1988年辽宁及其邻区有两条4级地震条带在其附近交汇;本区还存在着地震活动空区、空带和低b值异常;全国地震综合预报专家系统和综合模式识别两种方法确定该区为全国Ⅱ类地震危险区;极值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区周围处于缺震状态,5—6级地震具有较高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垂直向和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北部及邻区的31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31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并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阿拉善区域(I区)和银川盆地及以北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31个中小地震中走滑型地震占了近77%,显示出宁夏北部及邻近地区地震错动方式以近走滑为主;I区域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近南北向发生压缩,近东西向发生相对扩张;I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向发生压缩,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  相似文献   
110.
新疆植被覆盖度趋势演变实验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基于MODIS-NDVI数据,提取新疆2005-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通过依据海拔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划分出山地、绿洲、平原、荒漠等11个子系统。通过斜率、变异系数、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来对全疆和不同生态分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用BP人工神经网络来预测新疆2016-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和分析2005-2020年时空动态变化趋势。主要结论为:① 新疆植被覆盖度总体为上升趋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山地呈逐年上升趋势,荒漠呈不显著退化趋势。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是由降水量的变化引起;② 在整个新疆的荒漠和绿洲边缘构成了一个“绿洲—荒漠改善过渡带”,绿洲呈明显的改善趋势;③ 2009年是研究期内多数分区植被覆盖度的历史最低点;④ 在山脉的冰川积雪、湖泊周围的变异性很大,范围在150%~316%之间,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冰川消融和湖泊水位的波动变化所致;⑤ 北疆生态明显好于东疆与南疆,其绿洲区域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伊犁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比于其他3个分区的变幅很大,山地区域呈明显的逐年退化趋势。伊犁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局部最低点是在2008年,比其他分区的2009年提前了一年,相应的存在“实时”(伊犁)和“滞后”(东疆、南疆和北疆)的效应,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