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块状地质体的多面体表示及交互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强  李琦 《地球学报》2005,26(2):191-194
针对固体矿产的地质建模问题,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用于人机交互构造块状地质模型的“橡皮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勘查系统PandaCAEX。“橡皮膜技术”可以快速地构造出任意形状的块状地质模型,为地质模型的构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橡皮膜技术”本身存在着模型表达过于复杂和一些功能上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直接使用多面体模型对块状地质体进行表达,同时给出了模型的交互编辑方法。与“橡皮膜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在保留“橡皮膜技术”优点的同时,使块状地质模型的表达大大简化、功能更加完善。该模型已经成为新的改进系统的核心,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2.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发育及卵黄发生与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发育经历了卵黄合成初期、卵黄旺盛合成期及生长成熟期三个阶段。卵母细胞卵黄发生途径主要由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演变成卵黄粒,以及吞饮作用形成卵黄粒。卵母细胞质膜外被有卵黄膜,由卵母细胞自体形成,且随生长而加厚;卵黄膜具通透性,外源营养物质能透过卵黄膜进入卵内。生长成熟的卵母细胞卵黄膜厚7—9μm,从内向外由纤维层、致密层、粒状突层及外膜构成,保护卵母细胞维持特定的形状。  相似文献   
43.
为寻觅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的优质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资料、结合压汞及物性资料.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中发育的黏土矿物薄膜形成于成岩早期(同生成岩期),以自生式为主,含少量原生式黏土膜;黏土膜的发育与分布受到沉积作用、成岩环境及成岩温压系统的共同控制,早成岩期(同生期)发育的黏土膜在中—低压实强度下对储层的孔隙保护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因其占据一定的孔喉空间,又降低储层的渗透率,随着埋深增大,黏土膜矿物成分也逐渐向伊利石转化并分布在孔隙中,伊利石赋存状态也由蜂窝状变为毛发状、丝网状及搭桥状,分割甚至堵塞孔隙,使得储层砂体渗透率大幅度降低;沉积环境中的沉积微相对黏土膜发育与分布的控制体现在中—下临滨微相中黏土膜较为常见,而在上临滨—前临滨微相中,因水体的淘洗降低储层砂体中的泥质含量,黏土膜不发育,储层砂体中的黏土膜含量制约储层质量,发育黏土膜的井段储层孔隙度大于不发育黏土膜的井段,黏土膜含量在0.5%~5.0%井段的储层孔隙度要好于黏土膜含量超过5.0%井段的.  相似文献   
44.
电力隧道超大直径顶管施工扰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顶管工程在经济方面的优势以及控制周围环境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顶管扰动特性方面的研究多数限于中小顶管,未考虑超大直径顶管的特殊性。对上海世博电力电缆隧道顶管施工进行了现场监测,并主要分析了水-土压力变化曲线,测试结果反映了超大直径顶管顶进5阶段的扰动特性。工程经验表明,超大直径长距离顶进成功的主要作用因素有3个:泥浆套作用、开挖面控制和姿态动态调整。最后对泥浆套在顶管中的形成过程以及扰动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泥浆套在注入、泥膜形成以及整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具备填充、支承、隔阻、润滑等作用。  相似文献   
45.
对膜结构在风雪共同作用下的雪压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采用两相流原理对雪漂运动中的空气相和雪相分别进行了数值建模,然后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在风雪共同作用下双坡型膜结构表面的雪荷载分布规律,分析了双坡型膜结构的重要几何参数变化时,雪漂及屋面雪荷载分布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双坡型膜屋面在风雪共同作用下的雪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屋面倾角和屋面宽度是影响风雪共同作用下膜结构表面雪压分布的重要因素,檐口高度和屋面长度是影响膜结构表面雪压分布的次要因素。本文研究为更安全、经济地进行膜结构的抗风雪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采用自制的中空纤维膜蒸馏组件对模拟的乳化油废水进行膜蒸馏处理研究, 分析了料液的浓度、流速、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膜通量及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料液温度为50℃、流速为14 mL /min、乳化油浓度为500 mg/L 的条件下, 运行1 h后乳化油膜通量为21.20 g/m2 ·h, 去除率> 70%; 运行5 h后膜通量下降为5.141 g/m2 ·h, 去除率> 90%。  相似文献   
47.
A rapid and inexpensive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silver in polymetallic ore samples by use of eggshell membrane (ESM), a natural biomaterial, as the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adsorbent coupled with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AAS). The ESM was used for the separation/pre‐concentration of silver, and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sensitivity, such as pH, sample flow rate, eluent volume and eluent flow rate,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ESM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solid phase extractant for the adsorption of trace silver over a wide range of acidity from 0.02 to 0.50 mol l?1 HNO3. The sample solution in 0.4 mol l?1 HNO3 was pumped through an ESM microcolumn at the rate of 1.0 ml min?1. Silver was absorbed, and then eluted with a solution of 1.0% m/v thiourea–0.5% v/v HCl. Under these optimal conditions, ESM exhibited a good enrichment efficiency for silver with a dynamic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7 mg g?1.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FAA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silver in polymetallic ores and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GSO‐2, 3 and 5, and GSD‐11, GSD‐12, and the determined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certified values.  相似文献   
48.
溶质类型与矿化度对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了不同矿化度下(lg/L、3g/L、5g/L、10g/L)的三种钠盐(Nacl、Na2SO4和Na2CO3)对石灰性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盐复合迁移体系中盐分与水分迁移具有不同步性,影响不同步性的因子与盐分类型有很大关系.NaCl对水分移动速...  相似文献   
49.
膜蒸馏处理糠醛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中空纤维膜蒸馏技术研究了糠醛废水的膜蒸馏处理效果,考察了料液相的温度、醋酸浓度、流速、吸收液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差为15℃、料液的浓度为0.306 mol/mL时,速度为8 mL/min;吸收液的质量浓度为25 g/L时,速度为3 mL/min。运行12 h后,料液的pH值由开始的1.9升高为5.1,醋酸的去除率为76.3%,糠醛的去除率为40.1%。此过程可降低料液中糠醛和醋酸的含量,减小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微生物危害的影响,为后续生物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电镀金刚石钻头镀前超声清洗机理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镀金刚石钻头镀前清洗是钻头生产的关键制造工艺.超声清洗作为一种精清洗技术,在不少领域获得了成功.本文阐述了超声波对金刚石钻头镀前清洗工艺的适应性,分析了电镀金刚石钻头中的主要清洗对象及超声清洗机理,对超声清洗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说明了超声清洗的经济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