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生产性育苗与养成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总结了1998~1999年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与养成情况。98年在荣成三个863中试基地利用6-DMAP、冷休克及CB抑制表卵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其中以6-DMAP效果较好,诱导三倍体率为60.9%~90.5%。共培育三倍体群牡蛎苗种4.13亿,海上养殖2000亩。三倍体群牡蛎的生长明显快于二倍体对照群体,体重增加15.65%~41.89%。1999年4~8月收获,三倍体群  相似文献   
62.
西北荒漠区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首次报道了我国沙区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结构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沙冬青、四合木、半日花等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且大多具有复杂精细的表面纹饰。  相似文献   
63.
屋顶模型重建影响到建筑物完整模型重建质量,屋顶面点云分割质量对屋顶模型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RANSAC算法在屋顶点云面片分割时易产生错分割、过分割等问题,本文顾及点云位置信息,提出一种对点云重新分配的改进RANSAC点云分割算法。算法暂时剔除非平面内点,选取平面内点集中3个点作为初始样本,平面拟合判定邻域是否有效,从有效邻域中选取标准差值最小的3个点为初始模型。利用RANSAC算法对屋顶点云进行分割。利用K近邻算法统计误分类点与面片的距离降低误分类,优化过分割面片并进行连通性分析,利用距离及法向量一致性检验的方法重分配非平面内点。为验证本文算法有效性,选取芬兰Helsinki地区的3栋相互独立的复杂建筑物屋顶以及上海某小区的6栋建筑物群屋顶作为实验数据。在2组数据中,本文提出的改进RANSAC算法分割屋顶面片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2.17%、87.82%,78%的建筑物屋顶不存在过分割。在第2组数据中,所有分割面片上的点与其对应的最佳拟合平面的距离的标准差的平均值为0.030 m。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分割建筑物屋顶面片的准确率较高,较好的抑制了过分割现象,且抗噪能力强。  相似文献   
64.
海南岛橡胶长势监测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Y-3气象卫星数据为主,结合其它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源,基于橡胶专题信息提取、橡胶长序列植被指数集、长势监测评估建模技术方法,建设海南岛橡胶长势监测系统.建成的系统可为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区域橡胶长势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提供数据、软件和技术支撑,为FY-3号气象卫星资料尽快应用到海南天然橡胶的气象服务中打下基础,也将大大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天然橡胶生产安全的科技能力.  相似文献   
65.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能够在低pH值条件下,迅速将Fe2+氧化并产生大量次生羟基硫酸铁沉淀,从而除去水中可溶性Fe2+。这为富含Fe2+的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晶种刺激和阳离子诱导两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固定化载体(硅藻土、石英砂)和具有强诱导能力的成矾离子(K+)对微生物转化酸性体系中Fe2+成次生矿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有明显促进可溶性Fe2+向次生矿物转化的作用,且总铁(TFe)沉淀率与3种材料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关系。在起始Fe2+浓度为160mmol/L,硅藻土、石英砂和钾离子最大添加量分别为10 g、10 g和80 mmol/L时,经过72 h反应后,TFe沉淀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24%和20%。矿物中的Fe、K和S元素含量与溶液中的起始K+浓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K+浓度的增大,矿物中的K和S含量逐渐增加,而Fe含量则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66.
地震波形状描述技术及其在地震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波的波形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是重要的地震参数之一。对地震波形中包含的地质信息加以分析和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储层预测,油藏描述精度和钻探成功率。以波形的形状进行分类,并进行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技术。在这类技术中,其核心是波形的形状描述和刻画技术。这里以Stratimagic软件为例,通过对构成地震波形状的主要参数(振幅、相位、频率)对其波形状变化影响的细致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可以利用地震波的形状变化规律及形状描述方法,探讨了依据该波形形状分类在地震相分析中的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67.
Biological invasions are a major threat for natural ecosystems. Deser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carce, highly variable rainfall and thus considerably susceptible to invasions, especially by annual plants that can quickly capitalize sporadic rainfall event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of an invasive winter-annual species native to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Schismus barbatus) to invade a summer-rainfall desert in the Central-Northern Monte Phytogeographical Province, Argentina, where the native annual flora is mainly composed of summer species. We recorded the number of germinated seeds from soil samples collected in four seasons (during one year) coinciding with four important life-stages of Schismus (pre-germination, post-germination I and II and post-dispersal), and contrasted our results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 Almost 33,000 Schismus seeds were estimated to germinate per m2, and about 90% percent of them germinat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pre-germination stage. Compared to deserts in USA and Australia, where Schismus has been a successful invader, the density of germinated seeds we observed was especially high even though the amount of rainfall for the vegetative period of Schismus was considerable low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 barbatus has a great invasive potential in the Central-Northern Monte. The low number of annual plant populations that are able to compete for highly variable cool-season rains may be a key feature determining the invasibility of these deserts during the winter.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 (Litv.) Vass.)是中亚荒漠特有种,中国的单属种植物类群,稀有种,仅片段化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蚀坡地及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按照不同微地形条件,于2008年9月、2009年的4月及6月分别对两个自然种群8种微地形条件(A种群为积沙灌丛下、积沙平缓处、风蚀灌丛下和风蚀平缓处4种; B种群为沙丘上部、中部、下部及底部4种)进行土壤种子库取样,并统计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同时对比室内萌发率,以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9月至次年4月和6月,种群种子库密度逐渐减少。自然状态下沙埋深度0—6 cm的种子能够萌发,主要萌发季节(4月)A种群有42%~73.56%的种子、B种群有63.33%~72.73%的种子分布在沙土6 cm以下的深度,为“无效种子”。A种群积沙灌丛下种子库密度值最大,但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为0; B种群的沙丘下部种子库密度较大,但自然种群萌发率仅为4.8%±0.8%。不同微地形条件下沙粒打磨作用(去除种子硬实)和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微地形间种子萌发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土壤种子库角度解析自然种群有性更新困难的原因,为该稀有物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本文根据桐庐县瑶琳镇和平村上二叠统雾林山组(相当于龙潭组)剖面第⑨层中发现的一种奇待的种子化石,经标本描述鉴定,确认其为种子化石的新属种,而建立的奇丽桐庐籽(新属、新种)Tonglucarpusspectabilisgen.etsp.nov,归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70.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区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洪水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制定科学的抢险方案,从而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作者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ArcGIS9.1平台上,首先建立了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其次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种子蔓延算法,用VC.net语言开发了一个控件,实现了洪水淹没区范围确定,最后把它应用于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