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主要目的是通过动力学模拟实验与GC-IRMS技术建立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模拟.热解产物中甲烷碳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同时假定生气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系数(α)固定不变和所有产甲烷母质具有相同的初始碳同位素组成(δ13Co)对于解释煤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是不可行的.在本研究中,为了解决陆源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应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假定对于煤中所有产甲烷前身物具有一个相同的初始碳同位素组成(δ13Co),通过调整各个平行反应的△Ea,i(Ea,i13C-Ea,i12C)来拟合实测甲烷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另一个是假定在整个生气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系数(α)不变,即△Ea,i为常数,通过改变fi13C来实现与实测甲烷同位素的拟合.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2℃/Ma的地质升温速率下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释钼催化作用下的煤成气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和机理,采用在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催化生气模拟试验,测定模拟系列气样的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并对其演化规律和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加钼与否,模拟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1))均以镜质组反射率1.1%为界分为演化趋势截然相反的2个阶段,乙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2))不存在明显的演化阶段性,但加钼煤样δ(13C2)由在较低成熟度阶段重于原煤样变为在较高成熟度阶段轻于原煤样;加钼条件下,模拟烷烃气呈现出正碳同位素系列,δ(13C1)为(-25~-45)×10-3,δ(13C2)重于-29×10-3,表明钼催化成因气属于有机热成因气范畴.对比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规律与前人模式有所不同.加钼煤样的不同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随有机质成熟度变化速率的不同而不同,指示生气作用在钼催化作用下得到增强,这一效应在裂解气生成过程中更为显著;加钼煤样δ(13C2)在较高成熟度条件下轻于原煤样δ(13C2)的原因可能在于钼催化效应促进了煤中壳质组裂解生气.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通过有压力的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 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成C1-C5烃类组分的生成动力学参数.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古地温演化特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成气的生成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 认为在早白垩世末盆地抬升降温过程中不存在大规模的二次生烃. 对影响煤成气行为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强调烃源岩母质的性质是决定其生烃行为的最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金属成矿过程中的有机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海相成熟干酪根生气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成熟阶段干酪根热解氢指数(HI)非常低,在热成熟度指标镜质组反射率Ro为2.0%以上的Ⅰ或Ⅱ型有机质,一般都在20 mg/gTOC以下,甚至接近0 mg/gTOC,因此,一般认为这种干酪根生烃能力极低。本文通过对不同成熟阶段的干酪根采用元素分析和热解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现HI指数很低的高过成熟阶段干酪根仍然具有一定的生气能力,生气潜力是HI指数的数倍,如HI指数为12 mg/gTOC的样品,H/C原子比为046,生气能力仍然为65 mg/gTOC,占总生烃能力的15%左右,说明成熟—过成熟有机质HI指数不适合衡量生气潜力。同时发现,干酪根生气能力与H/C原子比具有极好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6,通过回归公式所获得有效生气干酪根H/C原子比下限为026。  相似文献   
16.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mitigating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Long-term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influence the composition,sources,burial rates,and fluxes of carbon in sedi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China.In this study,the rates,fluxes,and amounts of carbon storage at the centennial scale were estimated and demonstrated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three fine-grained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 area(SYSA) and Min-Zhe belt(MZB),East China Sea.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temporal sequences of total carbon(TC)and total organic carbon(TOC)contents,we reconstructed the annual variations of historical marine carbon storage,and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terrestrial and marine sources on carbon burial at the centennial scale.The estimated TC storage over 100 years was 1.18×10~8 t in the SYSA and 1.45×10~9 t in the MZB.The corrected TOC storage fluxes at the centennial scale ranged from 17 to 28 t/(km~2·a)in the SYSA and from 56 to 148 t/(km~2·a)in the MZB.The decrease of terrestrial materials and the increase of marine primary production suggest that the TOC buried in the sediments in the SYSA and MZB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marine autogenetic source.In the MZB,two depletion events occurred in TC and TOC storage from 1985 to 1987 and 2003 to 2006,which were coeval with the water impoundment in the Gezhouba and Three Gorges dams,respectively.The high-resolution records of the carbon storage rates and fluxes in the SYSA and MZB reflect the synchronous responses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assessing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地层中金的分布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桂西北板纳组中金的丰度是不均一的,在区域上可分为富集区、贫化区和原始区,其中富集区和贫化区是成矿的有利区域。金丰度受岩石类型、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成矿期金的活化迁移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化石银杏以及现代银杏角质层有机质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银杏角质层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化石和现代银杏角质层有机质烷烃和甾萜类化合物组成十分相似。可以通过角质层的碳同位素组成等参数进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中侏罗世早期古环境较为温湿.到了中期后古气候逐渐变得干旱少雨,后期降雨量又逐渐增加,温度升高,植被发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纯烃类化合物——正十八烷的动力学模拟实验,阐述了正十八烷裂解过程中气态烃组分及其同位素的演化特征,获得了产自正十八烷的甲烷生成动力学参数。运用动力学参数将模拟实验结果外推到地质条件下,表明由烷烃裂解形成的甲烷主要生成于150~200C(Easy%Ro介于1.0%~2.0%)的范围,裂解产生的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与Easy%Ro的关系曲线受升温速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应用于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乙烷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及地质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详细介绍了限定体系下乙烷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过程及煤成乙烷的同位素演化规律。地质模拟结果展示,煤成天然气乙烷演化规律与甲烷类似,低熟阶段存在一个下降的趋势,其最轻同位素值为-27.8‰,与我国常用的煤成气判别标准基本一致,对应有机质成熟度(Easy%Ro)为1.0。随后,乙烷稳定碳同位素逐渐变重,与Ro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