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1.
当我们的思想在玄妙艰涩的历法时空中信马由缰,于秦砖汉瓦之地,残帛断简之中,一些奇异诡怪的词句,如“网逢摄提格、著雍漏滩……”等等,跳入眼帘,读之估屈聱牙,其意令人费解!徜徉在这样一个艨胧幽远的陌生历法世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娓娓讲述,将这些神秘的面纱渐次揭开……  相似文献   
12.
下篇:浑测论天 一.张衡与浑天 东汉时代,在一个繁星璀璨的夜空下,位于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一块视野较为开阔之地,一位少年边注视星辰边在思索:诗集里说的斗柄随四季变换出现相应的不同指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有时还真得差不多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13.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14.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本文从迁徙的角度提出,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15.
《天学真原》一书中,通过对《尚书·尧典》等作的剖析,认为中国古代历法从尧的时代(约公元前2200年前后)起主要就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而是用于“安排统治阶级的重大政治事务日程”。通过几方面的分析,对这一见解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希望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6.
彝文文献《滇彝天文》记述,十月太阳历的创立是观观测天象为基础,其中一种方法是立10颗杆子测日影和斗丙,确定年长度,两至点及两分点。本文对10颗杆子杆对位置及作用进行讨论,并采用现代实测的有关数据。定量计算出3个观测点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元代郭守敬等1280年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研制的最后一部历法,具有极高的精度。采用其仍可预报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食,其预报北京地区的见食情况时食甚时刻误差4 min,食分误差为0.04。给出了《授时历》推步的1990~2050年北京的见食情况及精度,其中食甚时刻的标准偏差为103.04 min,食分的标准偏差则不低于0.33。通过考察1280~2050年间186个日食计算结果,可得出《授时历》自行用以来推步日食的误差,考虑到存在错报(不可见)和漏报因素的影响,其食甚时刻和食分的标准偏差分别不低于50.65 min和0.19;同时指出,随着行用时间的延长其推时误差也逐步放大。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的独特创造,是我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通过圭表测影,已能确定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的时刻。战国时期,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4个节气。在西汉初年的典籍《淮南子·天文训》中,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了《太初历》,历史上首次把二十四节气完整地订入了历法,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聊五·上篇所言五音、五行星及季节等相关的联系中,已经涉及到12律吕中的有关词句。现在展开下篇,继续遨游在星舞天籁的音乐动漫时空,探讨辰行时令的信号所对应的天地造化之自然律语……  相似文献   
20.
霍建瀛 《地图》2012,(1):120-125
现代的中国人,每年都可以过两次“新年”。这是由于中国历法上公历(又称阳历)和农历(又称阴历)同时使用,而两者在时间上又相差一个月左右造成的。不过有幸能过两次新年的历史是自民国开始,在此之前的三干多年里,中国只用农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