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339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吴琪  李莉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2011,42(2):251-255
提取巨蛎属中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和日本巨牡蛎的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三种牡蛎的海藻糖凝集素结构域(Fucose binding lectin,F-lectin),结合GenBank中长牡蛎海藻糖凝集素结构域的序列利用邻接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并利用非同义替换率和同义替换率之间的比值分析了巨蛎属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木叶鲽属鱼类一新纪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东海)采集到4尾木叶鲽属鱼类,经鉴定为中国鱼类新纪录种--长木叶鲽,其主要特征为:体棕褐色,有眼侧和无眼侧颢上枝前端有小分枝,鳞片小但不狭长,背鳍鳍条数72~74(73.3);臀鳍鳍条数56~59(57.5);有眼侧胸鳍鳍条数8~10(8.8),无眼侧胸鳍鳍条数为8;有眼侧与无眼侧腹鳍鳍条数均为6;尾鳍鳍条数19~20(19.5),脊椎骨数为36;鳃耙数为3+7.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得到的长木叶鲽与角木叶鲽的K2P遗传距离为9.4%,2种间遗传分化达到了种间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东海)采集到4尾木叶鲽属鱼类,经鉴定为中国鱼类新纪录种——长木叶鲽,其主要特征为:体棕褐色,有眼侧和无眼侧颞上枝前端有小分枝,鳞片小但不狭长,背鳍鳍条数72~74(73.3);臀鳍鳍条数56~59(57.5);有眼侧胸鳍鳍条数8~10(8.8),无眼侧胸鳍鳍条数为8;有眼侧与无眼侧腹鳍鳍条数均为6;尾鳍鳍条数19~20(19.5),脊椎骨数为36;鳃耙数为3+7。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得到的长木叶鲽与角木叶鲽的K2P遗传距离为9.4%,2种间遗传分化达到了种间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临夏盆地大浪沟地点的早中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件较完整的豕脊齿象属(Choerolophodon)头骨,这是该属的头骨化石在中国的首次报道.该头骨低平,门齿向外侧及上方弯曲且没有釉质带,臼齿为豕脊型齿,因而符合豕脊齿象属的鉴定特征,并与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铲齿象属(Platybelodon)和中华乳齿象属(Sinomastodon)等中国常见的嵌齿象类相区别;同时具有以下一些相当原始的特征而不同于豕脊齿象属的其他种:颧弓明显向两侧扩展、前眶位置靠前、颊齿上白垩质发育很弱、P4仍然发育,因此被确定为一新种——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 sp.nov.).在本文的新材料发现之前,豕脊齿象属的材料主要发现于非洲、东欧、西亚和南亚的中中新世到晚中新世.新材料的发现,拓宽了对该类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认识,对于研究嵌齿象类在东亚地区早中新世的分支演化和适应辐射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节头虫属(Genus Arthricocephalus)的概念一直较为混乱,在为它的模式种乔氏节头虫(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指定"选模"后,又进一步加剧。经对A.chauveaui的原始手标本上保存的所有三叶虫研究后,发现命名者Bergeron所附A.chauveaui的唯一图片,依据的是其中一枚背壳,特征吻合,从而认定该背壳是A.chauveaui的正模,代表了模式种和节头虫属的概念,是该种和该属名称的载体。也表明为A.chauveaui建立"选模",既无必要,也违背命名者的本意。而且选择一个不归属于A.chauveaui的标本来代表该种、该属的概念,就更不妥当。经研究,手标本上的三叶虫不是同一个种,而是隶属于三个不同种,这三个种又应归属于三个不同的属,即Arthricocephalus,Oryctocarella和Duyunaspis。A.chauveaui"选模"头盖并不属于该种,应归属于Oryctocarella duyunensis。研究还表明,有三个分类单元是Arthricocephalus的晚出异名,即Arthricocephalus(Arthricocephalites)Chien et Lin in Lu et al.,1974,Haliplanktes Blaker et Peel,1997,和Arthricocephalites Chien et Lin sensu Yuan et al.,2002。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于1959年采自中国黄海和东海锥头虫科刺尖锥虫属一新种——中国刺尖锥虫Leodamas sinensis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及与近似种的区别,并编制了刺尖锥虫属Leodamas Kinberg,1866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8,42(9):51-54
报道了中国碱蓬属植物一新种——垦利碱蓬Suaeda kenliensis J.W.Xing sp.nov.。该种与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R.Br.)Moq.相近,但系一年生,种子具圆盘状和卵形两种形状,直径约2~3mm,叶长可达5~7 cm,无不定根,与南方碱蓬相区别。垦利碱蓬生长于潮间带和海水周期性淹没处。耐高盐,区域内海水盐度为25,滩涂表层含盐量在退潮后经日晒蒸发可达60‰以上。常形成单一种群的红海滩植被景观。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编号:MBM286537。采集地:莱州湾垦利海域潮间带泥滩。采集人:邢军武、曲宁、钟芳。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的9月,在悉尼的迪怀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神秘的绿色"海藻蛋",其完美的形状以及极具生命力的绿色使当地人相当惊讶,他们称此前从未见过这种神秘生物,捏起来软软的,很有生命力,它们抱团的原因可能是防止自己被鱼吃掉。有人猜想这就是毬藻,世界上唯一一种球形绿藻,刚毛藻科,球藻属,生长在北半球,以作为日本北海道著名淡水湖——阿寒湖的纪念物而闻名,俗称为"海藻球"。细丝状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绿色球状集合  相似文献   
19.
1932—1937年间在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及其他地点采得八十馀件节足动物化石,多破碎,完整者极少。颜色不一,由乳白而棕黄,兼有呈半透明玻璃状者。经初步观察,应属节足动物门,多足纲,倍脚目,马陆科,计一属两种: 一、山马陆(Julus of.terrestris)此种在第一,三,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此与现生的山马陆无甚差异,仅肛板及由二肛板所成之肛门沟稍大。二、裴氏小马陆(Julus peii Chia & Liu(sp.nov.)此种於第一,四,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由身体及头部形态,身体环节数目(三十个以上),知其与山马陆同属。但其决非幼小山马陆,因其体节数目多於长成之山马陆。但与现生於日本的一种 Nipponoiulus truncatus 近似,惟後者体节数较少,尾端钝圆。关於马陆属化石,据现在所知最早发现於始新统地层中,直到现在仍有生存,变异极小。以上所述二种若非与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共生於周口店地点,则其年代颇难鉴定,因其有以後爬入岩隙死後石化之可能,不过上述之标本不但有共生脊椎动物为证,且有的已埋藏於固结的砾岩中,其属於更新统时期可无疑义。  相似文献   
20.
作者1987年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尾段发现椎实螺属一新种,现命名为乐山椎实螺(Lymnaea leshanensis sp.nov.)。该种与日本琵琶湖产的 Lymnaea onychia 相似,但贝壳的形态、齿式、齿形、两性生殖系统的诸器官、外套膜的色带、个体大小、生活环境和动物区系均有所不同。前者属东洋区系,后者属古北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