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5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5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4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4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① 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的站点主要在江南内陆山区、丘陵;东部季风区山地、丘陵多出现低强度降水,平原和沿海易出现高强度降水;② 四季降水量均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南方秋季降水量明显小于春季,但华西和江南沿海秋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在东南丘陵出现高值中心;③ 珠江和东南诸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存在2个峰值,其中珠江流域有6月主峰值和8月次峰值,东南诸河流域主峰在6月中下旬,次峰在8月末,长江流域总体表现为单峰型,出现在6月下旬和7月初,西南诸河流域和北方所有流域降水均表现为夏季单峰型;④ 南方各大河流域从2月末到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雨季,北方各大河流域进入雨季时间集中在6月末、7月初;南、北方雨季结束时间比雨季开始时间集中,从南到北进入雨季时间持续120 d以上,而从北到南退出雨季时间则仅持续不到45 d;⑤ 丰雨期的持续时间,珠江流域从5月初到9月上旬后期,东南诸河从5月上旬到7月上旬,8月末到9月初再度短暂出现,长江流域从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西南诸河从7月中旬到 8月下旬,淮河流域从7月上旬至7月底、8月初,辽河流域在8月初出现极短丰雨期;⑥ 降水年际变异性最高的站点在青藏高原西南、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华北平原北部和汾河谷地,海河流域年降水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2.
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带为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最后缝合带,但最后拼合时间仍存在分歧,原因之一是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研究不足,尤其是对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更为欠缺。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含有叶肢介、介形虫、双壳、植物及孢粉化石。笔者对采自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组上段的岩屑晶屑凝灰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为(254.3±2.6)Ma。结合已有的火山岩测年及化石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上段下部时代为晚二叠世,上部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消失,发生南北生物群的混生,早三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结束。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结构及早期沉积盖层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大多经历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一般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是各种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石英岩、大理石及花岗片麻岩等;基底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可划分为北部、西北部及中南部三个大区,走向总体以北东向为主;从演化过程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是华北克拉通形成过程中的太古宙微陆块之一,古元古代末可能是其与华北拼合为一体的关键时期。早期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长城纪陆内裂陷、蓟县纪边部沉降、青白口纪—南华纪整体隆升和震旦纪边缘拗陷4个演化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以海相为主,晚期局部具陆相特征,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特征有较大差异,可能主要受构造、气候环境的共同制约;早期沉积盖层整体上受基底结构和构造控制明显,越早期影响越大;盆地西南边缘一直是最活跃的构造沉降区,基底构造所处位置特殊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在多个构造获得突破,但前期受勘探程度及资料限制,对茅口组储层研究相对较少,这制约了下一步勘探工作,因此开展川西北部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根据钻井、化验分析、地震等资料,结合动静态资料重新评价茅口组储集类型,取得了以下三点认识:①川西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岩类主要为亮晶生物(屑)灰岩、粒屑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豹斑)灰岩。具有孔、洞、缝等多种储集空间,它们在空间上相互有机搭配形成了孔洞缝相结合的储渗空间。②川西北部茅口组气藏并不只是单一的裂缝性气藏,应以裂缝—孔洞型气藏为主,只有找准缝洞系统发育区,才能获得较好储量规模及勘探开发效果。③有利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受岩溶作用改造后的有利地貌区是控制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泰山地区深熔作用十分发育,是鲁西~2.6 Ga 构造热事件的典型代表。广泛分布的2.6 Ga浅色脉体主要是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在水不饱和的条件下含水矿物发生脱水熔融形成,在局部地区存在水饱和熔融。根据浅色脉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3种类型:具正Eu异常奥长岩浅色体、无明显Eu异常奥长花岗岩浅色体和具负 Eu 异常 花岗岩浅色体。矿物结晶分异对浅色体组成变化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部分斜长石较早结晶出来并聚集形成具正Eu异常的浅色体。剩余熔体继续运移过程中,斜长石、钾长石及石英近同时结晶,组成近等粒镶嵌结构,形成具负 Eu 异常的花岗岩浅色体。无明显 Eu 异常的浅色体最接近原始熔体。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骨架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重新厘定9条一级断裂,确定4个一级构造单元,依据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的不同,将西缘中南段划分为5个段。构造变形自西向东依次减弱,南北向中部马家滩段以薄皮构造为主,其余段以厚皮构造为主;西缘中南段不同地区最短收缩量不同,甜水堡段最短收缩量达50.62%,其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侏罗纪末期,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可见,西缘中南段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典型特点,构造圈闭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首先输入多条实际竖向地震记录,用时程分析考察了塔楼高度和连体跨度不同的多个算例。然后将其抽象成塔楼和连体桁架组成的双自由度体系,运用频域分析方法,得到竖向地震作用的变化规律:11随着桁架对塔楼频率比增加,连体地震放大作用越明显;2)当连体对塔楼质量比较小且两者频率比相近1,连体地震反应进一步加强。现行抗震规范的重力系数法提出的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的实用计算公式对于本文研究结构并不完全适用。提出考虑塔楼和桁架协同地震作用的实用算式,并对一个超高层工程实例进行竖向地震作用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跨越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几大地质构造单元的,北起陕西榆林经秦岭过重庆鱼泉、贵州贵阳并向南到广西凭祥全长1810km超长重力探测剖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构建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沿剖面壳内各界面与Moho界面展布的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构划出了该剖面的深部断裂分布,探讨了剖面辖区跨越的克拉通、造山带、接触带或耦合带等一系列的区域构造的差异,同时对其可能的地质构造含义进行初步了解释,以期能对深化认识该剖面跨越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及动力学等研究,提供相关重力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繁殖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摸清棉铃虫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是棉铃虫防治的前提条件。由于棉铃虫是变温昆虫,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成灾机制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棉铃虫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棉铃虫生长发育、体色变化、繁殖、滞育、飞行、越冬、与作物的互作关系等方面,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棉铃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及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南海海域1949~2007年6~10月份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年、月频数和TC中心强度的历史资料统计文件,分析TC的年月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TC具有10a左右的周期变化,1964~1974年和1985~1995年为南海两个强台风以上级别频发期,1997~2006年为TC频数少且强度弱的时期。同时TC强度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中沙北部海域和东沙西部海域为强台风多发生区,各月TC强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且其加强通道具有南-北-南阶段性变化。另外,通过分别对1949~2007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海温场的格点资料和TC强度历史资料的相关计算,选取高相关格点,根据相关权重组成组合因子,构建二次型预测方程,做年月TC强度预测。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冬季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对次年的TC强度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