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华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定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选择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带(SL)、灌丛一草甸过渡带土壤剖面(GC)进行薄层取样,根据土壤有机质^14C放射性水平,运用模型计算土壤有机质更新速率(m)。结果表明上部0-10cm土层有机质更新速率(m)最高;向下,m锐减;剖面下部m值极低,这说明土壤有机质由不同更新周期(T)组分构成。表层快循环组分占绝对优势,向下,慢循环组分为主,剖面下部为稳定组分。根据m、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土层厚度计算有机质更新CO2产量,表层0-10cm层段CO2产量约为整个剖面的98%。SL剖面m值及有机质更新CO2产量均明显大于GC剖面相应值。分析表明在同一气候植被是制约土壤有机质更新及CO2产量的第一要素,这为通过绿化加强土壤碳汇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82,自引:4,他引:82  
土壤碳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球土壤有机碳总量达1270 Gt。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碎屑分解速率以及土壤—大气碳通量,这对大气CO2含量有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尺度土壤碳循环的唯一可用工具,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大量研究表明,14C测试是研究土壤有机碳组成及驻留时间的重要手段,土壤有机碳由一系列具不同更新时间的组分构成。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特征及土体结构等内在因素制约土壤有机碳存量及状态,对于长时间尺度碳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气候带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动态变化特征,可为预测未来农、林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火历史及其与古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并在现代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沉积物中的元素碳记录了大火发生的历史,对之进行定量分析可得到大火频率的长期记录,分析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氧化处理。化学方法通常是用HCl-HF酸溶解碳酸盐及硅酸盐,再通过氧化反应去除有机物。几种沉积相中大火历史研究实例表明,大火改变了植被格局,进而影响区域气候;燃烧排放的气体和颗粒对大气化学性质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CO2全球循环及其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冰盖气泡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圈天然CO2浓度约为280×10-6,天然CO2浓度变化反映了冰期-间冰期循环这一长期气候变化固有特征。工业革命后,大量人为CO2进人大气圈,人为CO2收支明显不平衡,一个大于2.6GTC/a的未知陆地生态汇很可能存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土壤、岩溶作用、河流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干旱-半干旱环境等系统以及海洋内部CO2循环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可为人为CO2未知汇即“MissingSink”的探求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7个南极球粒陨石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讨论了这些陨石的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南极陨石和非南极陨石的元素丰度差异,并划分了这7个南极陨石的化学群:Y791717(C3),Y74193(H5),ALH76006(H6),ALH77214(L3),Y75271(L5),ALH76001(L6),ALH76009(L6)陨石。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研究四会地下古森林沉积剖面总有机碳及细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晚全新世4.5~0.6ka BP期间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4.5—0.6ka BP期间,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C3植被.古森林在4ka BP左右于湿地环境中开始发育,在3ka BP左右与湿地同时消失,表明在3ka BP左右该地区的气候可能发生过急剧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3.5-3ka BP期间,该地区大气CO2浓度上升,气候有变暖的趋势;3~1.2ka BP期间的地层^14C年代呈现大的跨度,这可能与新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层抬升并遭到强烈剥蚀有关.在1.2~0.6ka BP期间,该地区为陆相沉积环境,植被的生物量日渐减少.古森林的消失可能与在3ka BP左右研究区域气候变干有关,热带辐合带的南移可能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高寒草甸草原是青藏高原上最主要的放牧利用草地资源之一。选择青藏高原东北隅海北站内具有代表性的高寒草甸土壤进行高分辨率采样,测定土壤根系和有机碳含量。研究得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贮存有巨大的根系生物量 (23544.60 kg ha-1~27947 kg ha-1) 和土壤有机碳 (21.52 GtC);自然土壤表层 (0~10 cm) 储存了整个剖面土壤有机碳总量的30%左右。比较发现,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平均贮存量 (23.17×104 kgCha-1) (0~60 cm) 较相应深度的热带森林土壤、灌丛土壤和草地土壤的有机碳贮存量高约1~5倍多。在全球碳预算研究中,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库不可忽视。随着全球变暖,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CO2将增加。为了减少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应加强高寒草甸土壤地表覆被的保护,合理种植深根系植物。这对减缓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的速率以及可持续开发高寒草甸的生态服务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体悬浮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珠江流域水体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及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悬浮物同位素组成与珠江流域植被分布格局、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珠江悬浮物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C3植被影响,其中,西江悬浮物碳同位素组成表现出较强的C4植被特征。东江水体悬浮物碳同位素组成在洪水季节表现出较强的C4植被特征,其它季节则表现出C3植被特征;北江水体悬浮物碳同位素组成无明显的C4植被特征。东江悬浮物样品POCδ13C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近年来流域内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加剧相对应,并显示其侵蚀程度超过西江流域。  相似文献   
20.
吉林陨石钻孔样品^53Mn深度剖面进一步表明吉林陨石经历了二阶段暴露历史,第一阶段母体经受2π宇宙射线辐照,时间约为10Ma,第二阶段母体经受4π宇宙射线辐照,时间约为0.5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