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为了开展大菱鲆耐高温选育工作,对其进行耐高温性状及其相关生长性状的遗传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以来源于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国家的不同群体构建大菱鲆选育家系,利用F1的20个和F2的22个耐高温选育家系进行耐高温实验,统计耐高温评估指标(UTT)和相应的实验鱼体重(每个家系选取40-50尾实验鱼)。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采用包含母性效应和不包含母性效应的两种动物模型,对大菱鲆耐高温(UTT)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以及这两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包含母性效应的动物模型估计的体重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以及这两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239±0.141,0.111±0.080,0.075±0.026和-0.019±0.011。基于包含母性效应的动物模型估计的这4个值分别为0.203±0.115,0.055±0.026,0.047±0.034和-0.024±0.028,体重和耐高温性状的母性效应分别为0.050±0.017和0.013±0.004。母性效应对这两个性状的遗传评估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制订合理的大菱鲆耐高温育种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品系选育及耐温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了大菱鲆耐高温性状选育研究,对两代家系耐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利用bCOX回归分析了各家系的耐温性优势比。结果表明:各家系耐温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并且耐高温能力的优势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在大菱鲆耐高温选育中家系选择的高效性;经过一代选育,获得4个耐高温家系,并据此构建选育二代家系。耐温性能评估,选育二代比一代有显著提高,在27℃高温条件下,选育一代的平均死亡率为49%,选育二代的平均死亡率为10.26%;28℃条件下,选育二代耐高温子代的平均死亡率为32.83%,对照组的平均死亡率为88.9%;经过筛选后,选育二代的耐温性比选育一代提高了1—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大菱鲆不同家系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培育优良的大菱鲆养殖新品种,收集了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大菱鲆作亲本,根据巢式设计,采用人工受精技术,在群体间和群体内构建了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对其不同生长时期(生长阶段)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综合不同生长时期家系的体质量差异分析和不同生长阶段家系的生长速度分析,结果表明: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群体间和群体内家系的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验证了133对微卫星分子标记,以期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育种提供合适的抗鳗弧菌分子标记。实验鱼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分为非抗病组与抗病组。对两组鱼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再进行微卫星位点与抗鳗弧菌的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对比了两组鱼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Sma-USC108、Sma-USC141的等位基因片段分别在215bp和200bp与抗鳗弧菌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63和0.407(P0.01);微卫星位点FF0911、Sma-USC62、Sma-USC279的等位基因片段分别在189bp、163bp和236bp与抗鳗弧菌性状的负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77、–0.364和–0.363(P0.01)。经过二次验证,最终确定Sma-USC141和FF0911两个微卫星位点可指导大菱鲆抗鳗弧菌的辅助育种。两组大菱鲆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比表明:抗病群体与非抗病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5.
急性热应激对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大规格幼鱼热耐受性和热应激过程中敏感指标的变化,本研究设定18℃、21℃、24℃和27℃4个温度梯度,采用1℃/h的升温速率,对驯化温度为18±1℃的苗种进行96 h急性胁迫实验,统计各温度组96 h成活率和测定血浆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pH 7.85、盐度29.5和溶解氧高于6.5 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质量183.65±15.99 g的大菱鲆幼鱼96h高起始致死温度(UILT50)为28.05℃;温度和胁迫时间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血糖(GLU)、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除GSH外,温度和胁迫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作用;热应激组血浆EPI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同一胁迫时间以21℃组含量最高;热应激组Cortisol含量的响应时间随温度升高相应提前、随胁迫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48 h达最高值; 24℃和27℃组GLU含量随胁迫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胁迫3h~6h即达最高值,上升幅度与温度正相关,21℃组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热应激组GSH含量和SOD活性仅在胁迫初期(0 h~3 h)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热应激组AKP活性处理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 48 h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升高幅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 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 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 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 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 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 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在胚胎发育阶段, 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 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 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 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 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 不需要迁移过程; 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 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 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 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 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 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o examin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emperature(16-28℃) and salinity(18-42) on Hsp70 and IgM genes expression levels in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iver and kidne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R~2=0.965 2 for liver Hsp70,0.972 9 for kidney Hsp70,0.921 for liver IgM and 0.962 1 for kidney IgM) and probability values(P0.01)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regression model.The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liver Hsp70,kidney Hsp70 and liver IgM were not significant(P0.05),while the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kidney IgM was significant(P0.01).The model equation could be used in practice for forecasting Hsp70 and IgM genes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of juvenile turbot via applying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interest,at which the maximum liver Hsp70,kidney Hsp70,liver IgM and kidney IgM of1.48,1.49,2.48,and 1.38,respectively,were reached.The present model may be valuable in 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turbot farming at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and,furthermore,could b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scientists studying the immunity of turbot.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大菱鲆选育F2的早期育种效果,采用3种方法,即,Ⅰ:比较F2选择系和对照系的最小二乘均值,Ⅱ:比较连续2代(F1和F2)选择系目标性状间的育种值,Ⅲ:比较F2选择系和对照系的育种值,估测了6月龄大菱鲆体重的选择反应,并进而分析了现实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选择反应估测值存在一定差异,其相应估测的现实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也不相同;3种方法估测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和遗传获得的均值分别为3.1983±0.5880、0.2941±0.0531和8.70±1.60,显示出足够大的早期选择反应、中等的现实遗传力和较低的遗传获得,预示利用家系选育对大菱鲆进行遗传改良能够取得良好的育种成效,同时,这些群体还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以大菱鲆2个配套选育系进行双列杂交产生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对体质量和存活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测定以及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分析5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月龄的特殊配合力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杂种优势率发现,FG1♀×HS1♂组合为最佳杂交组合。在6月龄、9月龄、12月龄和15月龄,FG1♀×HS1♂组合的体重分别为49.4010g、162.8510g、311.0716g和619.8467g,比相应发育阶段的普通商品苗种依次提高了31.36%、44.46%、50.55%和69.06%;在3—6、6—9、9—12和12—15月龄,FG1♀×HS1♂组合的成活率分别为96.4%、98.9%、99.2%和99.0%,比相应发育阶段的普通商品苗种分别提高了37.62%、27.55%、11.45%和6.35%,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性能。最佳系间杂交组合FG1♀×HS1♂的确定,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大菱鲆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红体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有红体病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肌肉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并记为H1.经人工注射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养殖大菱鲆红体病的病原菌,其半致死量LD50为2.82×105CFU/mL,而低浓度(1.41×103 CFU/mL)没有造成死亡,但注射部位有脓肿现象,注射相同体积1.5%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没有明显的症状,注射部位也无异常.革兰氏染色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呈杆状,周生鞭毛.综合该菌的形态、常规生理生化特征和API32E鉴定结果,发现H1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表性特征非常相似,相似率迭到99.9%.在分子水平上对其16S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H1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到99%.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茵(Edwardsiella tar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