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经过前期(1995~2000年)及近2 a对桂林盘龙洞13个滴水点的2 个水文年的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的动态监测, 发现现代洞穴碳酸钙(CaCO3)沉积有两种类型: ①常年性滴水沉积碳酸盐, 其δ13C值记录了全年气候变化特征; ②季节性滴水沉积碳酸盐, 其δ13C值记录了季节性气候变化特征。现代碳酸盐沉积监测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 桂林盘龙洞外部峰体主要为C3植物(几乎没有C4植物), 现代沉积碳酸盐的δ13C记录显示, 在夏半年, 夏季风强、降水丰沛、生物的活动量大, 现代碳酸盐沉积量大,δ13C值则较偏负, 平均为-13.13‰; 现代碳酸盐的δ13C全年平均值为-12.23‰, 最负值达-14.5‰; 而在冬半年, 由于降水相对较少, 新沉积碳酸盐的δ13C值, 显示稍有增加(或偏正), 其δ13C值为-10‰~-11‰。此外, 当在降大雨或暴雨后(无论是在夏半年或是在冬半年), 滴水在滞后半个月或1个月后沉积形成的碳酸盐, 其δ13C值显示突然偏负, 主要反映的是降雨效应引起的CO2 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岩溶洞穴沉积物的地震记录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同时也是地震信息的存储器,是研究地震遗迹的良好材料。近10多年,在西南地区开展洞穴资源调研、古气候环境研究期间,观察到一些洞穴沉积物的特殊坍塌现象,以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中岩溶洞穴沉积物发生破裂、坍塌等现象,认为它们与地震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洞穴沉积物中保存或记录的新、老地震印迹、铀系测年数据等,来恢复史前的地震事件和史载资料未记录的地震事件,并对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进行对比等。洞穴沉积物中记录的地震印迹可为研究地震历史提供对比证据,填补历史丢失的地震记录, 并能对未来地震的监测以及预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降温事件的石笋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桂林响水洞、荔波董歌洞和云南宁蒗泸沽湖拉家仙人洞3根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 S-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西南地区6000a B. 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6000a B. P.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1) 6000~ 4000a B. P. 间的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盛逐渐变为减弱,气候温暖湿润;( 2) 4000~ 2100a B. P.间的中全新世晚期,是气候冷事件的突变或转换期,显示东亚冬季风增强,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气温降低,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特别是在4000~ 3500a B. P.发生的降温事件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 Y. D)以来最为寒冷的一次降温过程,也是历史时期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小冰期,是全新世气候演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 标志着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晚全新世(新冰期-Neog lacial)的开始。( 3) 2100~ 130aB. P.间的晚全新世,是气候相对波动的降温期,在其内包括若干个由干冷到暖湿或由暖湿到干冷的气候变化亚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体模式和目标模式两方面对国外海岛自然保护区立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我国应从中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岩溶大省,其岩溶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2%.广西岩溶洞穴十分发育,至少有6万个洞穴.洞穴景观资源丰富,为广两的旅游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岩溶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同时,也是地震信息的存储器,是研究地震遗迹的良好材料.地震活动不仅导致岩溶洞穴及洞穴沉积物发生破裂、坍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西桂林凉风洞洞穴空气(CO2、δ13CCO2)和滴水的物理、化学指标(水温、电导率、pH、Ca2+、HCO3-)开展一年监测。结果表明:受到洞穴上覆土壤层CO2的影响,洞穴空气CO2和δ13CCO2分别呈现出明显夏季高、偏轻,冬季低、偏重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各个监测点CO2和δ13CCO2存在差异的主要因为是受到洞穴内部结构的阻隔作用,以及土壤层CO2在岩溶表层带不同滞留时间的影响,但是δ13CCO2变化相对于CO2对于外界环境的响应更加灵敏,且不同季节洞穴的通风模式差异使得洞穴空气CO2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夏季土壤CO2为主要影响因素、冬季大气CO2为主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洞穴滴水水化学指标也均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虽然雨季携带进入管道或裂隙的CO2增加,但是与表层岩溶带“老水”混合使其整体上呈现为缓慢上升。桂林地区季节性干旱使得洞穴顶部入渗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对围岩的溶解量相对降低,使其成为水化学指标快速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每个滴水点的水化学指标变幅因其径流路径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P89井区长7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芯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分析,对长7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岭地区P89井区长7油藏中构成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微溶孔、残余的粒间孔隙以及微裂缝;喉道主要有收缩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孔隙结构可划分为四种类型:①低排驱压力-细喉型;②中排驱压力-细微-喉型;③中高排驱压力-微喉型;④高排驱压力-微喉型。总体上看,研究区长7油藏储层整体为超低渗-致密层储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西峰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钻孔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形成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生绿泥石主要以孔隙的环边衬里形式出现,其沉淀作用发生在沉积期后而不是沉积阶段或沉积作用以前,其分布对应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华坪葫芦洞FL4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MS—230Th/U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6 060-4 185 a BP间高分辨率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而揭示了该时段发生的3次季风减弱事件。 这3次百年尺度(持续时间为90~240a)的干旱寒冷事件,分别发生在6 060-5 950 a BP、5 380-5 140 a BP、4 810-4 620 a BP,呈台阶状演变;而石笋的碳同位素记录揭示了2次强降水事件,分别发生在5 503-5 443 a BP和4 210-4 185 a BP,持续时间分别为25a和60a。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的西南季风减弱以及强降水事件明显受太阳辐射强度的控制。分辨率为3~10 a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表明,在百年尺度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上,叠加了一系列十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呈锯齿状的高频波动。这些短时间尺度的季风气候波动事件与树轮14C 残差、冰芯记录极为相似,反映低纬度地区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与高纬度及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极好的可比性,可能主要是受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控制印度季风的快速推进或退出(萎缩)以及百年尺度上的气候波动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湖水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Fisher图解求取了延长期可容空间变化,结合露头、岩芯、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期三级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并对其进行了识别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与湖泛层Ⅲ、Ⅳ、Ⅴ、Ⅵ相对应的长7、长4+5、长3、长2的湖水分布特征及整体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各期湖泛层沉积厚度中心分布特征探讨了延长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演化问题,认为延长湖除长7存在一个大的沉积洼陷外,其它各期是多个沉积洼陷同时存在的、且其沉积洼陷整体逐渐向东北部迁移的坳陷型湖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