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1篇
  免费   4645篇
  国内免费   4729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3767篇
地质学   19331篇
海洋学   172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77篇
自然地理   517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647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689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39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164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1083篇
  2011年   1017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935篇
  2008年   979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818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903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801篇
  1998年   783篇
  1997年   760篇
  1996年   763篇
  1995年   754篇
  1994年   710篇
  1993年   605篇
  1992年   638篇
  1991年   544篇
  1990年   511篇
  1989年   416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中生代以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多期洋壳俯冲及其多构造体系叠加改造,其盆地原型、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应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最新地震调查、钻井和临近陆域资料,通过海陆对比、中生界层序地层建立、构造-沉积演化过程重塑,探讨中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问题和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存在2个超层序7个层序,中生代以来演化表现为晚三叠世前的被动大陆边缘基底、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拗陷、白垩纪活动陆缘断陷盆地;早期基底NE向格架控制中生代盆地结构与宏观含油气性,中生代两期构造演化造就了两套生储盖组合,基隆运动、渔山运动和雁荡运动控制早期油气的生成、聚集,龙井运动主要控制早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再成藏;继承性隆起(斜坡)闽江斜坡和"凹中凸"台北转折带是中生界油气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油田中后期精细开发及后续调整挖潜的需要,亟需进行更精细的储量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对于多层构造油藏,纵向细分主要根据油层组内隔夹层分布特征、小层物性特征,细分到以小层或者分布特征和物性相近且纵向上连续分布的小层组合为计算单元.根据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前后储量参数选值的理论推导,结合储层的沉积展布特征,认为含油面积范围内无储层尖灭时,仅平面油层厚度差异较大的油藏平均有效厚度变小.含油面积范围内储层尖灭时,正常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油藏各参数一般都变小;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油藏一般平均有效厚度变小,平均有效孔隙度和平均含油饱和度变大.这一结论可以有效指导储量评估过程中纵向细分计算单元方案划分,为同类油田的精细储量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较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和烟台潮间带10种代表性的大型底栖动物,比较δ13C和δ15N在不同采样部位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底栖动物而言,采样部位将直接影响到δ13C和δ15N的测定结果。当底栖动物作为摄食者,需分析其食性和营养级时,应统一采用肌肉组织,如贝类的闭壳肌或足部肌肉,蟹类的鳌足肌肉,鱼类的背部肌肉;当底栖动物作为被摄食者,需分析次级消费者的食性和营养级时,除多毛类采用去除消化道内容物的体壁外,其他种类应选取整体(难以被消化的组织除外),如贝类的软体部,蟹类肌肉与鳃等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松辽盆地北部林西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对该区黑富地1井所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质板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主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SiO2为65.05%、Al2O3为17.23%、CaO为2.58%、Na2O为2.84%、K2O为3.29%,K2O/Na2O值为0.20~3.48,A12O3/(CaO+Na2O)值为0.41~8.01;稀土元素w(∑REE)值介于80.68×10-6~215.59×10-6之间,平均值为173.41×10-6δEu值介于0.61~0.88之间,平均值为0.70,表现为Eu的负异常,δCe值介于0.91×10-6~1.01×10-6之间,为微弱的Ce负异常,LREE富集,HREE亏损;微量元素以亏损Nb、Ta、Sr,相对富集Rb、Ba、La、Ce、Pb、Nd、Sm为特征。样品元素分析和物源w(TiO2)-w(Ni)、La/Th-w(Hf)等判别图解表明,林西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物源,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岩火成岩物源区。样品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K2O/Na2O-w(SiO2)、Th-Co-Zr/10、F2-F1构造背景判别图及地球化学参数对比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林西组物源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可能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林西组应形成于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环境,水体由半咸水逐渐转变为淡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0年间14景ALOS PALSAR数据及SBAS InSAR技术,获取阿尔金断裂带中段91°E附近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场,并反演该地区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中段地区的形变速率自北向南呈3个线性梯度变化区,分别为阿尔金山东段8~12 mm/a、索尔库里盆地6~7 mm/a、阿尔金断裂带以南约0 mm/a。3个速率梯度变化区主要集中在喀腊达坂断裂和阿尔金主断裂上;拟合的断层就位于金雁山南缘、喀腊达坂断裂南邻,走滑速率从西(7.1 mm/a)向东(14.0 mm/a)逐渐增大,闭锁深度自西(4.5 km)向东(10.6 km)逐渐趋深。结合前人研究推测,金雁山(阿尔金山链东部)与索尔库里拉分盆地组成的复合破裂构造模式,是转换断层运动时应力和应变调整的主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北京北运河水系河流生态系统状态,分析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对北京地区夏季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门23种,各采样点位平均密度为1037.35 ind/L,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为0.88,均匀度平均值为0.41。全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划分成5类功能摄食类群,其中刮食者物种数占绝对优势,滤食者密度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夏季影响北运河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和p H。【结论】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粤西海陵湾养殖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2014—2016年粤西海陵湾养殖区湾内和湾外邻近海域21°27′—21°38′N、111°42′—111°57′E 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其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4种,春季种类最多为39种,秋季最低为17种。4季均以环节动物种类数最多,软体动物次之。不同季节间优势种有所差异,仅倍棘蛇尾Amphioplus sp.为周年优势种。春、夏、秋和冬季第一优势种分别为倍棘蛇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短吻铲荚螠Listriolobus brevirostris和平蛤蜊Mactra mera。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3ind./m~2和15.4g/m~2,其中丰度以春季最高为248ind./m~2,夏季最低为167ind./m~2,而生物量则以秋季最高为28.0g/m~2,春季最低为2.4g/m~2;平面分布总体呈现湾外高于湾内的趋势。底栖动物Pielou均匀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5—1.00和1.56—4.07,其中时间分布规律明显,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空间上,两者无明显分布差异。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为沉积物类型、水深、底层无机氮和悬浮物以及捕食压力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沙海域是南海北部一个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区, 其陆坡广泛发育滑塌构造。文章对采自东沙陆坡中部973-4柱样和下部平坦区973-5柱样开展了沉积学粒度、底栖有孔虫种属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等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的δ13C在末次冰期均出现明显负偏现象, 同时δ18O增高, 指示该时期东沙海域存在持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事件; 末次冰消期以来, δ13C负偏现象逐渐消失, δ18O值降低, 可能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阻止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973-4柱样仅在末次盛冰期对应层位440~600cm段存在明显的滑塌沉积, 且该层段对应的特征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spp.和Bulimina spp.的数量突增, 推测该区的海底滑塌可能是由于末次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引起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解诱发所致; 973-5柱样同样记录到了海底滑塌现象, 但其滑塌沉积晚于973-4柱样的滑塌时间, 且其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菌株Salinivibrio sp.YH4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EYHS的耐盐性及结构特征。方法 明胶底物酶谱法分析EYHS的耐盐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EYHS及6种耐盐的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EYHS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仍具有活性,属于耐盐蛋白酶。EYHS及6种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分子表面的loop区等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高,α-螺旋与β-片层则主要位于酶分子内部。EYHS分子表面酸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具有弱疏水内核。多序列比对发现蛋白酶的催化三联体两侧存在高度保守的基序和保守的极性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并存在多个保守的Gly与Ala。同源模建和表面电荷分布显示,α螺旋和β片层围成了蛋白酶的催化腔,EYHS活性中心包含由Asp32、His65与Ser215组成的催化三联体,且催化位点区域表面静电势为负。结论 上述结构特征可能有助于耐盐丝氨酸蛋白酶EYHS在高盐环境下维持其稳定性和适度柔性,并有助于其催化功能的发挥,为深入研究耐盐丝氨酸蛋白酶的高盐环境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