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世界铀矿特别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北方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开发,中亚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研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总结中亚地区砂岩型铀矿赋存特征、成因机制和开发经验,对于我国毗邻区和类似矿床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费尔干纳盆地分属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具有丰富的油气、煤炭和铀矿等能源资源。本次研究在费尔干纳盆地北  相似文献   
12.
雪峰山西侧地区构造形变与油气圈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征。由于滑脱系统变形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各个滑脱层在剪切运动过程中变形量、变形规模、变形强度、缩短量等的不同,必定造成地貌高点与深部构造高点之间不一定存在吻合的对应关系。通过系统的变形构造解析,结合油气勘探实例,提出雪峰山西侧地区存在滑脱冲断圈闭、滑脱褶皱圈闭、断坡遮挡圈闭、滑脱层圈闭4种可能的油气构造圈闭形式。雪峰山西侧深部滑脱层变形、展布等的精细研究,应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和优选区圈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早期古盆地构造边界一致,东南部边界则与华北克拉通基底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部碰撞造山带的东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构造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的薄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NW,逆冲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140~130Ma。逆冲后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在主要逆冲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先存构造薄弱带。先存构造薄弱带在有利区域构造应力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构造活化,可能是燕山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逆冲变形前后均有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构造-岩浆时空组合表明,收缩构造造成地壳加厚及由此引发的深部地壳重熔,难以作为统一的机制对这些特征进行合理阐释,需要有其他方式的深部热物质与能量的参与。北京西山霞云岭—长操、教军场—大安山以及马兰—胡林等逆冲断层,是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的逆冲构造的不同组成部分,具典型、连续的断坪-断坡结构,它形成于髫髻山组(148~146Ma)之后、南窖闪长岩(128Ma)侵入之前,而不是“印支期(或更早)”,它与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构成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区域性的NW-SE向收缩构造作用及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上覆岩席的构造加载,可能是北京西山的蓝晶石带和硬绿泥石带为代表的高压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构造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发生了多期挤压-伸展构造作用,是制约该区域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下扬子区中生代构造作用对油气保存的影响,文章通过地震剖面解释资料、野外露头调查、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分析,并结合皖泾地1井获取的岩芯资料和油气显示情况综合探讨了下扬子南部地区的有利构造保存条件。地震解释剖面和地表调查结果表明下扬子南部地区晚三叠世以来主要经历了两期重要的构造作用:第一期为印支期挤压作用造成褶皱变形和逆冲断层以及隆升剥蚀;第二期为晚白垩世以来的伸展作用,形成断陷盆地和正断层活动。皖泾地1井在二叠系页岩地层中获得页岩气显示,在下三叠统殷坑组灰岩中钻遇轻质油,表明下扬子南部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富集条件和资源潜力。构造保存条件分析表明皖泾地1井位于褶皱冲断带内的向斜部位,印支期隆升剥蚀量小,晚白垩世以来伸展拉张幅度小,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成藏条件,是有利的构造保存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