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洪湖垦殖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88-1990年在洪湖设6个剖面站位,对洪湖地区不同时期的垦殖剖面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通过对沉积物层序间的21个元素的聚类分析,探讨垦殖剖面中元素的分布,地下水及垦殖对元素迁移的影响和再沉积作用与垦殖土壤的关系,指出由于湖泊区域性干演和垦殖过程的变化,导致沉积层序发生变化。这是人类垦殖活动对沼泽化湖泊产生影响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2.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北,形若一斜放的等腰三角形,面积在水位20.5米时为27.89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1米,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东湖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中型浅水湖泊。 湖之南,两列东西向残丘(以瑜家山最高,151.84米),互相平行,断续相连。这两列残丘皆为泥盆系石英砂岩所组成的向斜山,它们之间为志留系页岩所组成的背斜谷地,表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湖泊演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省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湖泊分布区,在历史时期湖泊分布广阔,是著名的云梦泽的主体.由于江湖关系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积变化迅速,尤以20世纪为甚.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期的水利图、地形图、遥感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取湖泊水域信息,对湖北省湖泊的主要分布区--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水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湖泊面积和个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50年代到70年代迅速减少,70年代至2000年减幅明显减缓.这种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作用更为突出.湖泊面积的减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湖泊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8—19世纪前期流民的大规模移入引发了秦巴山地的全面开发,而落后的、掠夺性的农业垦殖方式及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水旱灾害频繁.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农耕面积显著减缩,单产下降,人口大量外流,经济普遍衰退,人民生活愈益走向贫困.  相似文献   
15.
夏季东亚大槽和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40年东亚地区500 hPa平均位势高度场,结果显示东亚夏季高度场发生明显增高,增高主要发生在4~10月和120°E以西的亚欧大陆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夏季东亚大槽至少向西移动20个经度,这可能使我国西北降水增加而华北降水减少。另外印度半岛孟加拉湾高度场也有年代际增高趋势。通过公式诊断半球尺度的"极地—赤道"温度梯度减小和东亚大陆尺度的东西温度梯度减小是共同促使这次东亚大槽年代际西移和副热带高压北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RS/GIS的支持下,采用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构建涨渡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将DEM模型与涨渡湖区2003年的LANDSAT-7 TM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不同湿地类型的平均高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水位、淹没面积、容积的关系模型.结合试验区的农情状况和水利设施的排涝能力,对比分析出通江前后涨渡湖地区调蓄能力的变化:通江前湖区最大调蓄面积为38.75 km2,最大调蓄容量为1.644亿 m3;通江后其最大可淹没面积为273 km2, 最大可调蓄容量为9亿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