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尹力峰  赵瑞斌  张勇 《地震地质》2000,22(4):436-438
1995年 5月 2日新疆乌苏南发生了MS=5 8级地震 ,震中位于人迹罕至的依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奎屯河上游一带 ,最大震中烈度Ⅵ度。震中区房屋建筑破坏轻微 ,但是有感范围较大 ,沿高山狭谷的公路受到较严重的破坏。根据生命线工程的特点 ,建议用功能失效概率对公路震害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2.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裂 -背斜带的形成、演化和发展都受控于统一的近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然而 ,南北两个山前坳陷在变形强度、地球物理细结构、地球动力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些不同点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点的存在 ,使得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内的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出不对称性 ,即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第 3排 (秋里塔格 )逆断裂 -背斜带上 ,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坳陷南部准噶尔南缘断裂附近及其以南的天山内部  相似文献   
13.
发育在北天山山麓的活动断裂褶皱带属于向前扩展的薄皮构造,且所有的背斜都是断裂扩展褶皱,主滑脱面距地表8~9km深。距今292万年以来,地壳缩短13.5~14.6km,缩短率是4.62~5.0mm/a。自30000年前至今,准噶尔南缘断裂和齐古道断裂褶皱带的活动十分微弱,而独山子和玛纳斯道断裂-褶皱带则是活动褶皱-断裂带。北天山地区普遍发育三级阶地,受活动逆断裂和褶皱的影响,均产生褶曲变形和错断。距今12000~13000年以来,吐谷鲁逆断裂-背斜的垂直滑动速率、抬升速率、缩短速率分别是0.83~0.91、3.46~3.75和1.23~1.33mm/a。1906年的玛纳斯地震发生在一条盲断坡上,但是其同震破裂和褶皱隆升却出现在玛纳斯逆断裂-褶皱带上,震中距玛纳斯逆断裂-褶皱带约40km。揭示出北天山挤压拗陷区的孕震构造是一个由深部盲断坡-滑脱断层-浅层断坡构成的复杂构造系统。通过上述活动构造和古地震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天山北麓未来发生大震(M≥7.0)的位置可能是在呼图壁河至金沟河段和金沟河至奎屯河段的齐古道断裂-褶皱带上,其震级相当于1906年玛纳斯地震。乌鲁木齐挤压坳陷中的活动逆断裂褶皱带上只有发生M≤6.0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市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天山地震带中段,城市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 年”活动的号召和近期内中国实现大中城市的减灾目标,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阐述了乌鲁木齐的地震环境,介绍了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今后面临的问题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东昆仑山8.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 0 0 1年 11月 14日中国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中的 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的西段。这是一条大型活动块体边界断裂。青藏高原东北部向东逃逸而产生左旋剪切运动使该断裂成为一条青藏高原北部强震密集带。这次地震震中在北西西向东昆仑断裂与北东东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 ,破裂表现为自西向东单向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盲断裂、褶皱地震与新疆1906年玛纳斯地震   总被引:31,自引:18,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时沿准噶尔南缘断裂产生的地表破坏是由非构造成因的振动和重力效应而形成的。天山山前第二排逆断裂和褶皱带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沿带已发现了长约130km的断续的地表破裂和最新隆起带。所以1906年玛纳斯地震是沿北天山主逆断裂带发生在深部的一次盲断裂地震。地表变形主要以褶皱隆起为主,是一次典型的“褶皱地震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盆地地震地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吐鲁番盆地是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生、发展起来的沉积盆地.晚新生代以来,盆地演化为单侧冲断推覆型压性盆地。盆地本世纪内地震活动水平整体上是较低的,但区内断裂、褶皱活动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盆地中央断裂带经开挖研究认为,全新世以来有3次古地震活动事件,其大震复现间隔为3000年左右.由于最后一次大震发生距今已有约2500年,所以盆地中央潜在大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李顺群  栾茂田  赵瑞斌  王沛 《岩土力学》2008,29(11):2927-2932
根据圆液面假设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球形颗粒紧密堆积模式在水封闭状态(状态2)时的吸力特性,得到了状态2中3类吸力和3类等效吸力与饱和度的定量关系和以接触角和饱和度或饱和半径为参数的吸力比表达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状态2中吸力比都小于1,与基于松散堆积模式在水封闭状态(状态1)时得到的结果比较后可知,随着颗粒排列密实度的增大,相对于基质吸力,张力吸力的作用将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另外,随饱和度变化,状态2中的3类吸力,特别是3类等效吸力的变化趋势与基于状态1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在状态2中,对数吸力比与饱和半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吸力比与饱和度也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前者与状态1中的吸力演化规律一致,而后者则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了将相对于IGS14的位置时间序列转换到NChina20的方法,并列举了NChina20在城市地面升降长期观测领域的应用。NChina20的稳定性(精度)在水平方向约为0.5mm/a,在垂直方向约为0.6mm/a。参考框架的稳定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建议NChina20的使用范围在时间上限于2006~2025年的时间窗口内,在空间上限于华北活动地块区域内。选用华北地区5个基岩站20年(2000~2019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地区季节性地面升降预测模型。华北稳定参考框架将每隔几年更新一次,以缓解框架稳定性随时间的退化,并与IGS参考框架同步更新。  相似文献   
20.
1995年5月2日乌苏南发生Ms5.8级地震1995年5月2日19时48分09秒在新疆乌苏南发生Ms5.8级地震。震中位于λE84°40’,ψN43°49’;震源深度29km;震中烈度Ⅵ度。地震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长石鉴邦率领考察人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