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3篇
海洋学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机制。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的SDG 14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诸多区域多边合作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例,通过梳理APEC海洋议题的主流化进程和实践特征,分析并展示APEC在落实SDG 14中的补充性作用和有益进展,进一步探讨其在实施SDG 14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区域层面更好地实现SDG 14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亚太区域海洋国际合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陆域资源对经济增量的承载率越来越小,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就业增长点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引入重心概念,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模型和中国沿海各省区海洋经济发展数据和涉海就业人口数据,计算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重心与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动态演变过程,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运用区域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海洋经济就业贡献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等角度对地区差异展开分析。研究表明:①我国海洋经济重心与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均出现了"中心偏离"现象,海洋经济重心由东南偏移转向东北偏移,说明中国区域海洋经济高密度区由南往北移动,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部,反映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一直都是涉海就业人口的高密度区。②天津、上海和海南的海洋经济就业人口比重在20%以上,海洋经济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表现出较大优势;山东、江苏、浙江、广西海洋经济就业贡献度低,海洋经济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还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作为蓝色国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海洋的各项工作。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厦门市为例,运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对现有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其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工作思路,以期为厦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对策参考,为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极优选模型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发展极"是"增长极"理论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延伸出的概念,根据区域发展极特点,同时考虑到各指标数据可获得性,从适宜度和优势度两大方面进行评价,构建区域发展极评价指标体系和优选评估模型。运用增长极理论探讨福建省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区域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主张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增长极区域,然后逐步发展非核心区。通过分析发现福建省沿海地区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厦门市和福州市区,具备一级增长极的潜质;宁德市区、漳州市区、罗源县、莆田市区、泉州市区等可以作为次一级的发展极加以培育,尤其宁德市区、漳州市区和泉州市区,发展条件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海南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海洋捕捞业趋于稳定、海水养殖进入转型关键期、苗种业已成为区域优势产业、水产品加工业面临较大压力、休闲渔业迅速兴起,目前主要在生产方式、基础设施、产业实体、技术创新和资金配套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优化养殖空间布局、打造产业综合发展平台、夯实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扶持培育领军企业、推进苗种品牌建设、提高融资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快速增长的海洋经济做出可靠的预测,可以深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确定海南省海洋经济增长前景和目标、制定海洋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参考意义。文章在对比不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数据基础,遴选出灰色系统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作为预测工具,对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灰色系统模型在海南省海洋经济预测方面更为有效。②目前海南省海洋经济正处于成长期,未来10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③根据预测结果,到2025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3 34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2.5%。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约束条件,赋予了海洋经济发展更丰富的内涵。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生态文明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内涵包含:(1)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实现海洋经济量的稳定增长;(2)有效提升海洋生态产品供给能力;(3)提升社会福祉。海南省作为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具有...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成为城镇群地区跨越发展门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研究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一项全新、紧迫的科学问题。文章从空间视角切入,提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空间响应系数”,定量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不同产业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时空特征,探讨了城镇空间响应强度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内在关系。根据第二、第三产业的城镇空间响应强度,将珠三角各县(区)划分为一致响应型、偏R2(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空间响应系数)响应型和偏R3(第三产业发展的城镇空间响应系数)响应型。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集聚水平、区域政策和制度是影响珠三角城镇空间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工业化进程越快,城镇空间响应强度越强。在不同工业化阶段,要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措施,把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镇空间优化相结合,建立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承接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各个县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模型进行适宜度和优势度评价。结果显示,在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80个县区中,有14个县区为最优产业承接地,另有22个县区适宜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地区不仅资源环境条件优越,还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其中粤西地区是优选产业承接地最集中的地区;粤东则是另一集中地,尤其是汕头市,该市除海岛县——南澳外,其余县区均列为优选产业承接地;粤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三大区域中优选产业承接地比例最低的区域,今后的发展仍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