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是必然过程,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是必然选择。因此,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为了刺激的海洋生态服务的供应,改善海洋生态质量,促进海洋转型必要的方式。结合大连海域个案研究得出对辽宁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三维互动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框架、路径与运行机制,并提出加速海洋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与考核奖罚并举的制度体系;增加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加速海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增大相关补偿标准量化方式与相应技术的研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条例尚未出台,虽然陆地资源生态补偿有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海洋生态补偿却尚未进行。文章通过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隶属问题、资金来源问题、海洋生态补偿评估标准与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衔接性以及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条例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环境与沿海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补偿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补偿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由于研究视角差异导致的概念界定模糊、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不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海洋生态增益型补偿和抑损型补偿的基本分类,针对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关键点,分别从补偿主体与受偿对象、补偿范围与标准、补偿方式3个侧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希望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在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出现的补偿资金有限、补偿标准不一、缺乏长效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关系脱节等问题,文章提出:①海洋功能区划引领,优化海洋生态资金使用;②规范生态补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③规范生态专项转移支付,建立纵横向交错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④多种海洋生态补偿方式并举,统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4条对策,以期探索建立健全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陆域资源生态补偿已经有所落实,而海洋生态补偿尚未进行。本文提出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观点,目的是支持和鼓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同时,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此外,本文还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损失补偿指用海者履行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责任,对因开发利用海洋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进行的资金补偿。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过程,梳理了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新旧标准的演变过程,对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资金征收的经济效率。结果表明,按照旧标准,只考虑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失的补偿,每公顷用海所缴纳的生态补偿资金为8.143 3万元;按照新标准,考虑对经济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补偿,每公顷用海应缴纳的生态补偿资金为12.043 9万元,比旧标准提高了48%。补偿标准提高,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用海成本,但还只是补偿了企业用海所造成生态损失的1/4左右,还有3/4的生态损失没有要求企业补偿,需要国家财政增加生态修复投入。山东用海生态损失补偿政策的实施,很好地发挥了环境经济政策的效果;企业主动缩减围填海等用海面积,采用环境友好的用海方式,既节约了企业用海成本,又减轻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耗。在全国推广山东的开发用海生态补偿制度和标准,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理性用海、集约高效用海,助力海洋产业绿色转型,体现生态文明入宪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并重点关注了国内外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实践。通过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8.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判断生态补偿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实际偏差,识别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效力发挥的短...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海域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国内在海洋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急需开展海洋生态补偿相关研究.本文在对中国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状况调查分析基础上,运用外部性理论和模型对海洋生态补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对策,为解决海洋生态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甚少,直面主要课题是机制创新。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行为明确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协商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依照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海洋资源资产服务功能、海洋生态系统损害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损失评估报告、海洋生态系统补偿与受偿主体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补偿金额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补偿执行、海洋生态系统补偿监控、海洋生态系统补偿评估与终结等运作程序创建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而,从提升社会公众认知、明确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选定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生态补偿效益维度,探讨了海洋生态补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应对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和提高海洋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文章以辽宁为例,在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分析海洋环境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建立海洋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陆海联动和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提供海洋生态产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基于海洋生态产品供需的理论框架,分析目前机制下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海洋生态产品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部门;针对供给条件受损、供给不足、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需求实现机制欠缺以及多主体供给机制缺失等问题,亟须从优化政府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和加强多角度协同保障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空间载体,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山东省海域使用类型基本齐全,但开发利用结构规模不均衡,渔业用海比重较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根据山东省海域使用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空间使用现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自然岸线保有压力增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性不足、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及服务功能受损较重、海洋污染造成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够完善、陆海统筹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海洋空间资源、陆海统筹污染防治体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山东省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对山东、广东政府部门在2010—2020年间颁布的海洋强省建设方面政策文件进行分析,从颁布主体、政策类型、文种类型、关键词与语义网络4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颁布主体来看,山东省更强调部门间合作协调配合,广东更强调政策执行的权威性;从政策类型来看,山东更加强调对海域海岛的规范监督以及产业规范和财政资金运用,广东则更强调功能区的划分和海洋生态保护;从文种类型来看,两省结构类似,但山东更多偏向管理办法;从关键词与语义网络来看,山东侧重于推动海洋渔业建设、资源开发等,广东更侧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最后得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4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我国海堤建设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陆海统筹理念,文章分析海堤生态化建设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生态化建设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面临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长时间序列多源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创新理论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度以及完善陆海数据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6.
As a result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has been a rapid increase in sea use around the island of Taiwan. Such increased use is placing pressure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its resources. Three draft territory laws (the Draft National Territory Planning Act, the Land Re-conservation Draft Bill, and the Draft Coastal Ac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ct are neither consistent nor sufficiently comprehensive. Consequently, local Governments (municipalities and counties)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in planning and managing their inshore water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ole local Governments plays in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working in specialist marine affairs units from Kaohsiung and Keelung cities were surveyed to elicit their views with regards to management authority,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resources, officials’ commitment, and intergovernmental coordination/collaboration with respect to inshore water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also conducted with local directors of specialist marine affairs units along with expert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problems brought to light through the survey and to propose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study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pecify the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uthority, as well as the scop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both the Coastal Act and Local Government Act. In order to sustainably develop Taiwan’s marine and coastal areas,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following four primary factors (management authority,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resources, officials’ commitment, and intergovernmental coordination/collaboration)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7.
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海上化学品泄漏的生态环境风险损失进行先期评估,并将价值评估信息纳入到海洋环境管理中,可为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岸带管理经济刺激手段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进行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生态效应识别与影响预测,评估环境风险的生态损害价值,从而为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文章梳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近海海水养殖产量同比略有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同比略有降低;2008—2017年养殖空间有所优化,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为主,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产量显著提高,海洋捕捞以拖网捕捞为主;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海水养殖能力与养殖面积不相称、养殖空间日趋萎缩和超负荷、养殖低效以及海洋捕捞能力不均和强度较高等问题,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污染海水环境、占用生态空间和破坏渔业资源等不利影响,亟须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