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中尺度静力平衡层状云系数值模式;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特点,开发了模式预处理、后处理和产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一套可在业务中实时运行的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经过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实用,对降水场和云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小、中雨量级的稳定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模拟的云场同卫星、雷达实测云系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及降水预报等实时业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雷达资料选择可播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使用分块法,把整个回波区域划分为小块矩阵,确定各小块可播性,然后把小块矩阵作为稀疏矩阵来处理,采用正交链表存储方式,使用相邻搜索算法,自动找出所有可播区域,并应用c++语言描述该方法的实现算法以及采用的相应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从而解决了使用雷达资料选择可播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95GHz云雷达对一次冷锋云系结构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毅梅  周毓荃 《高原气象》2012,31(4):1129-1138
利用安徽寿县W-Band云雷达(95GHz,波长3.16mm)、地面微波辐射计、探空和地面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11月5-7日一次冷锋云系的云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雷达的多普勒速度可以初步确定粒子相态和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雪晶或雨滴;在0℃层附近有回波暗带产生,这主要是由于波长为3mm的雷达对雪晶的衰减较强以及粒子的非Rayleigh散射引起的;云雷达观测可以清楚地识别混合云中的融化层。冷锋云系发展、演变过程及结构非常不均匀:锋面前部,在5~7km之间有一水凝物含量大值区,不断有长大的冰雪晶下落,使云底逐渐下伸,触地后产生间歇性阵性降水;降水过后,5km左右有一相对干层,上部为高层云,下部为散乱的多层云结构;冷锋临近,云层冷区没有水凝物含量大值区,回波强度较弱,暖区2km以下是干冷的东北气流,限制了雨滴通过暖雨过程增长,导致锋面降水强度较小,持续时间短。锋面后部4~7km高度,由于冰雪晶沉降,相对湿度较小,云层分裂成两层云;冷锋过后,出现了较强的降水,这主要是由暖雨过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所选取的2004—2013年共78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将中部区域春秋季降水过程分为3个类型:低槽/切变线冷锋型、低涡(西南涡/西北涡)气旋型、低槽/切变线冷高压型。统计结果表明,中部区域春秋季降水出现概率最多的类型依次为切变线冷锋型、低槽冷锋型和西南涡类型,各天气类型的雨区移动方向均以自西向东为主,低层700 h Pa和850 h Pa多存在西南或偏南急流,水汽主要来自于孟加拉湾。分析中部区域3种主要降水类型特征及其增雨潜力区位置发现:1)低槽冷锋类型降水一般出现在500 h Pa和700 h Pa低槽前部、地面冷锋后部,多为连续性降水;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500 h Pa低槽前部、700h Pa槽前和西南急流出口区的左侧,以及地面冷锋后部或锋线附近区域。2)切变线冷锋类型降水多出现在地面冷锋后部、低层切变线两侧附近;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700 h Pa和850 h Pa两切变线之间且较靠近700 h Pa切变线一侧、急流出口左侧的带状区域。3)西南涡波动类型降水一般出现在低涡中心及700 h Pa暖式切变线两侧附近,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700 h Pa和850 h Pa低涡中心附近及暖式切变线北侧区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基于多源探测数据的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建立对比区选取的相似性度量系数(APC,Analogy Deviation-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建立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的无量纲化指数PIDI(Physical Inspection Dimensionless Index)方法。结果表明:(1)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PIDI指数方法,能够实现以相似性度量系数APC最大程度削减增雨作业催化云体及降水的自然变率影响,以无量纲化处理方法综合多种具有量纲差异的云物理探测参数,最终以一个百分数变化率的数值形式综合度量多种云物理参数的整体变化趋势及程度。(2)应用PIDI方法对2014~2019年24架次飞机增雨作业进行增雨效果物理检验。人工增雨催化引起作业后3 h的云顶温度、云粒子有效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组合反射率、≥30 dBZ回波面积、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7项指标平均变化率3.4%~19.6%。18次作业的小时降水量变化率呈0~58.3%的增雨效果,6次作业的小时降水量变化率呈?37.5%~0的减雨效果。多数增雨作业引起的云物理参数变化明显小于降水变化。(3)具有增雨正效果的18次增雨作业,人工催化引起多数作业的云顶温度、组合反射率、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多数作业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呈减小趋势。(4)利用飞机增雨个例对比PIDI指数方法与K值方法异同。对于降水量变化趋势的检验二者具有一致性。二者差别在于PIDI指数方法能够反映人工催化引起的所有检验指标平均变化率。  相似文献   
17.
播撒碘化银实施雹云催化的数值试验--个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三维冰雹云模式基础上,采用湿热泡扰动方式激发对流云,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河南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模拟并做催化试验.结果表明,该例雹云具有含水量累积区,对累积区中心播撒碘化银能够减雹、增雨;而在此中心之下较低的高度作业,或播撒时间选取不当,则有可能增加冰雹.  相似文献   
18.
黄毅梅  周毓荃  刘金华  李铁林 《气象》2008,34(7):108-113
综合利用雷达、卫星、数值模式产品和探空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的资料,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自动选择人工增雨可播区域.该方法把整个区域分解为若干小块,形成小块矩阵.通过处理不同分辨率资料,使之与一定小块之间建立相关,利用这些资料综合判断小块可播性.然后把小块矩阵看作一个稀疏矩阵,采用正交链表存储方式,使用相邻搜索算法,自动找出所有可播区域.文中描述了该方法的实现算法以及采用的相应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并简单地分析了一个应用个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Cloudsat的降水云和非降水云垂直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云是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了解降水云系的垂直结构对于人工增雨可播条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利用Cloudsat卫星2008年3月—2009年2月资料,首先通过大量个例分析并结合地面降水量观测验证Cloudsat卫星识别降水云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华北和江淮地区降水云与非降水云的垂直结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降水云与非降水云垂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两地区降水云云底高度都在2 km以下,非降水云的云底高度以高于2 km为主。两地区单层降水云云厚以大于6 km为主,多层降水云云厚以2~4 km为主,非降水云云厚以小于2 km为主。两地区降水云夹层厚度集中于1~2 km,非降水云夹层厚度集中在4 km以上。江淮地区多层云降水频率略高于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20.
GrADS在数值产品分析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GrADS图形分析系统的编程方法,应用GrADS软件对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进行了编程处理,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它在实际中的多种程序设计和图形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