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1155篇
海洋学   11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俯冲边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块俯冲作用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形式,其在板块边缘产生以弧盆体系为特征的地质构造单元及相关的成矿作用,如火山弧及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床、弧后盆地及相关的火山岩赋存块状硫化物矿床等。板块俯冲边界形成的矿床多具有规模大、带状聚集分布,金属种类多样和易开采等特点,对全球铜、金、铁等资源储量贡献巨大。近些年来俯冲边界成矿作用取得了很多进展,如:基本建立了斑岩及浅成低温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确认了古今VMS型成矿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成矿模式;重新确立了一些与俯冲作用相关的新矿床类型等。但是,俯冲边界成矿作用仍然存在较多的科学问题,如:斑岩铜矿的成矿机制,特别是成矿背景、成矿岩浆作用的特点、金属来源和萃取机理等方面争议较大;不同俯冲边界(如环太平洋安第斯、西南太平洋、北美西部、中国东部等成矿带)成矿差异性机制以及古弧盆体系后期改造的过程与影响等。这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正引领着俯冲边界成矿作用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02.
大地震在哪里发生是地震预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反演GNSS观测数据得到的2011年日本东北9级大地震前7年(2004-2010年)断层上的应力变化,我们发现了这次地震断层的孕震区.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孕震区的演化过程,本文继续反演这次大地震在1997-2003年间的断层应力变化过程.通过这两期的反演工作,我们看到,在这1...  相似文献   
103.
孔静  张宇  段建锋  陈略  王宏  樊敏 《测绘学报》2023,(4):588-595
“天问一号”任务中,单向多普勒轨道确定在我国深空探测任务中得到首次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单向多普勒的“天问一号”轨道确定方法。首先对单向多普勒进行观测建模和误差理论分析,然后利用“天问一号”中继轨道段的单向多普勒进行定轨计算,最后使用定轨结果与基准轨道的星历进行比较及重叠弧段轨道比较两种方法,分析仅利用单向多普勒的定轨精度,验证了单向多普勒的定轨能力。分析表明,星载频率源的不稳定和太阳相位闪烁噪声是影响单向多普勒测速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天问一号”中继轨道段,仅利用单向多普勒数据可以实现优于1 km的定轨精度,这为未来我国更遥远的深空探测任务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存储。  相似文献   
104.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地块。克拉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巨厚、刚性的岩石圈地幔。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具有高度难熔(富Mg、贫Fe)的特点,其密度较下伏软流圈小,能够“漂浮”在软流圈之上而长期存在。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是在地球早期壳幔分异之后形成的,其形成可能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典型的克拉通没有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大地震,因此,传统理论认为克拉通是稳定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克拉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被改造和破坏,从而失去稳定性。造成克拉通破坏的原因是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在大洋板块俯冲触发的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中,克拉通赖以稳定存在的刚性岩石圈地幔遭受改造和破坏,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转变,进而导致克拉通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5.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6.
东秦岭造山带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元古代-古生代主要与裂谷、坳陷槽有关的海盆同生沉积成矿以及中生代与大规模陆内俯冲造山体制有关的后生热液成矿两大阶段,且中生代所形成的浅成和中深成两类热液矿床在横向上分带并呈相邻平行展布,成对共生,构成双成矿带,其形成机制是扬子地块及华北地块分别往秦岭发生陆内俯冲,使与挤压、转换挤压-变质变形、深成侵入-深源流体成矿系统有关的中深成热液型矿床形成于仰冲板片前缘的推覆-隆升带中;而使与伸展-高地热场(火山、浅成侵入)-地热流体成矿系统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形成于推覆-隆升带后侧的同碰撞伸展带中.  相似文献   
107.
Chia  -  Yen  Ku  许树坤  孙桂华 《海洋地质》2009,(4):10-22
菲律宾海板块沿台湾岛和吕宋岛之间东倾的马尼拉海沟向欧亚板块仰冲。板块汇聚边缘自南而北逐渐由南海岩石圈的正常俯冲过渡到台湾造山带的初始碰撞。与俯冲相关的地震遍及台湾附近,往台湾方向增生体急剧增宽。为了认识这种以俯冲一碰撞转换带为特征的汇聚板块边缘,我们分析了12条位于吕宋岛与台湾岛之间横切马尼拉海沟的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显示,南海海盆北部基底通常向东和向南倾。在马尼拉海沟北段,海沟充填沉积物南部比北部多,t0层序界面是近海沉积与海沟充填沉积物的界面。可能由于台湾地区的碰撞作用,t0层序北部坡度更平缓或者被抬升。构造分析显示,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地壳具有三个特征带:正断层带(NFZ)、原始逆冲带(PTZ)和逆冲带(TZ)。正断层带主要由俯冲地壳顶部或上部的一系列正断层组成,在接近深海沟的部位,这些正断层逐渐被海沟充填沉积物所覆盖,暗示正断层带发生在地壳开始弯曲、并引起上部沉积层重力变化的地方。由于增生体附近板块边缘强烈的汇聚作用,一些被埋藏的正断层而被活化为隐伏逆冲断层。原始逆冲带位于正断层带和增生体的前缘逆冲带之间,含隐伏的逆冲断层或者褶皱而不是逆冲断层。海沟区正断层、隐伏逆冲断层和逆冲断层在地壳结构中的连续分布,指示隐伏逆冲断层是沿着之前拉张正断层的位置发育的。上部沉积层的脆性变形很可能是强烈的挤压作用和水分较少的原因所致,最终隐伏逆冲断层可能向上发展,成为海底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108.
北军 《海洋世界》2005,(5):36-39
日军"飞龙"号航空母舰下午14时45分,日军"飞龙"号航空母舰被美军侦察机发现,斯普鲁恩斯立即命令"企业"号航空母舰的24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起飞,去攻击"飞  相似文献   
109.
胶南-威海造山带中的榴辉岩为晋宁早期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沿造山带广泛分布的花岗质片麻岩,则为晋宁晚期板块由俯冲转为碰撞过程中同造山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们与全球性的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属同一事件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穿时性.侵入于同造山花岗质片麻岩的片麻状花岗岩及震旦纪朋河石组,为后造山伸展机制下发生的岩浆及沉积事件的产物,与700~650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地质灾害治理,阐述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