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3篇
  免费   1313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180篇
地质学   3868篇
海洋学   259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5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郯庐断裂南段左行平移时间的地震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自1964年徐嘉炜提出左行平移的观点后,曾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关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平移时间主要存在着3种认识,即印支期前、印支期和燕山期。最新完成的横跨合肥盆地及郯庐断裂的地震剖面为进一步研究郯庐断裂的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依此为依据,认为郯庐断裂走滑的时间在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理由如下:郯庐断裂带的老地层逆冲在西侧合肥盆地的中、下侏罗统之上,并切断中、下侏罗统,说明郯庐断裂的走滑是在中侏罗统沉积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在国土规划、抗震规划及高、深、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活动断裂的研究,已成为勘测、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影响张家口市城市安全的活动断裂的类型、空间展布、活动特征、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及工程对策等予以阐述,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层序-盆地-构造为主线,对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发育的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1)构造控制盆地边界,进而控制层序充填轮廓;2)构造级次控制层序和层序级别;3)构造属性控制盆地性质,进而控制层序成因格架和界面成因类型;4)随着层序规模和界面级别的增大,构造控制的意义和痕迹越明显;5)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层序的内部构型;6)构造基底活动形式控制着层序容纳空间和结构型式;7)构造演化控制着盆地演化及性质,进而控制着层序充填样式和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04.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劲草  夏斌  漆树基 《新疆地质》2003,21(4):383-386
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由2种类型的成矿构造组成,一种是火山机构中的高角度塌陷式断裂;另一种是爆发.沉积相中的低角度水压式断裂.阿希金矿受控于弧形塌陷式断裂,其北东段坍塌强度大于南东段,最大张裂空间控制的矿体群向NE侧伏.阿希火山机构东侧的阿恰勒河组下可能隐伏着与西侧对应的高角度弧形塌陷式成矿断裂.爆发.沉积相中硅化岩型金矿受控于水压式断裂,不透水凝灰岩层圈闭富水粗火山碎屑岩层,组成压力仓构造并发生水力压裂作用.由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层控水压式成矿断裂出现的几率,远大于后期由非成矿断裂切割抬升它们出现的几率.构造解析表明吐拉苏火山盆地2类成矿构造控制的金矿具有巨大的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5.
天津地区构造沉降及控沉远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第四纪地质、统计地貌学和历史水准点调查等手段,研究了天津地区的构造沉降背景,讨论了控制地面沉降远景目标问题。研究工作使用天津地区第一海相层底板埋深、全新统地层钻孔、深层基岩标和历史水准点等一系列资料,获得天津市和邻近地区构造沉降的平均速率为1.7mm a左右。研究还发现了基底构造沉降背景具有这样一些规律:(1)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区内沉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沿海河发育了一条北西方向的构造沉降异常带。(3)以海河为界,沉降分布的方向不同,北部为北西西向,南部为北东方向,整体活动规律反映了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07.
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口海域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查明,新生代地层可分为5个地震层。分别为第四系、上新统、中新统上段、中新统下段及始新统。第三纪地层自东北向西南依次超覆、减薄尖灭,上部被第四纪地层不整合覆盖。沉积基底主要由晚侏罗世火山岩系及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构成,未发现早第三纪及晚白垩世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很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归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皆为正断层。前两者数量多、延伸长、断距大,与同区的航磁异常构架吻合。北东向断裂分段明显,西南段为第四纪断裂,中段为晚第三纪断裂,东北段为早第三纪断裂;而北西向断裂分段不很清晰。两者的垂直位移速率平均在0.015mm/a。本文对该海域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20 0 2年 1 2月 1 4日 2 1时 2 7分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西盆地南缘 ,玉门市西旱峡煤矿 -妖魔山一带发生了MS5 9破坏性地震 ,它是继 2 0 0 0年景泰 5 9级地震、2 0 0 1年 7月1 1日肃南祁青乡 5 3级地震后 ,在祁连山北缘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是中国大陆 2 0 0 2年度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 ,也是甘肃省遭遇的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城市地震。整个玉门市震感强烈 ,部分建、构筑物 ,工业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坏。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讨论本次地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特征。1 主要震害及其特征1 1 震害及其类型本次地震造…  相似文献   
109.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总被引:86,自引:6,他引:86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断裂的切割,川滇菱形块体(Ⅱ)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Ⅱ_1)和滇中(Ⅱ_2)2个次级块体,保山-普洱块体(Ⅲ)包括保山、景谷和勐腊等3个次级块体(Ⅲ_1,Ⅲ_2,Ⅲ_3)。通过断错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厘定了川滇地区各级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裂的基本类型和长期滑动速率值;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块体的运动状态,并讨论了变形协调性问题,指出川滇地区各级块体运动是平移、转动和隆升等3种基本运动的复合或叠加,其中马尔康块体、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南东向或南南东向平移速率1~5mm/a,顺时针转动角速率1.4~4°/Ma,隆升速率1mm/a左右;保山-普洱和密支那-西盟两块体也发生过大规模的顺时针转动.它们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北移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变形局部化和差异运动的应交响应。由于存在横向活动逆断裂带对东向或南东向平移分量的吸收和转换,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量或挤出量是有限的,为“叠瓦状道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  相似文献   
110.
甘孜-玉树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与近代大地震破裂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野外调查获得甘孜-玉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近代地震破裂的新证据,由7个地点的断错地貌及其相关沉积物年龄确定出近5万年来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122)mm/a,该结果与鲜水河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估值很接近,反映了沿川滇~羌塘活动地块的北~东北边界的晚第四纪水平运动总体上是协调的,沿断裂的3个段落均发现近代大地震地表破裂的遗迹,其中,北西段1896年破裂至少长70km,相应地震的矩震级为7.3;中段的最新破裂长约180km,是一次矩震级约为7.7、未知年代的大地震形成的;东南段未知年代的最新破裂长约65km,最大同震左旋位移5.3m,估计相应地震的矩震级约为7.3,已根据调查资料推断了后两次大地震可能分别发生在1854年和1866年,这些证明该断裂的不同段落均具有发生大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