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4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167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4933篇
海洋学   462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0年   5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6篇
  1945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正>IODP352航次为揭示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的沟弧体系中最早期岛弧地壳的演变而设计,基于IBM前弧为一套完整的火山地层,可提供用于确定后期俯冲引起岩浆成岩演化的基础,来验证俯冲引发地球动力学假说(图1)。IODP352航次钻取熔岩样品将是首要任务,尤其在俯冲开始地壳产生时的前弧地带,这时的地壳生长速率远大于那些研究程度较高的岛弧。地壳生长过程中岛弧发展初始阶段的模式,似乎是延伸和海底扩张  相似文献   
102.
二郎坪群抱树坪组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重要的沉积记录,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抱树坪组内火山岩夹层和花岗斑岩脉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测年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夏馆地区抱树坪组火山岩夹层已变质为(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常与黑云石英片岩呈“互层状”产出;岩石原岩为安山质凝灰岩,具有相对低的SiO2(52. 56%~62. 04%)、较高的Al2O3(10. 70%~18. 55%)、低的MgO(4. 06%~6. 21%)和FeOT/MgO(1. 23~1. 8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镁安山质岩石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认为,抱树坪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盆地。获得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原岩的结晶锆石U- Pb年龄为446. 0±1. 7 Ma,以及侵入其中花岗斑岩脉的成岩年龄为430. 0±3. 0 Ma,首次将抱树坪组的形成时代准确地限定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综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小寨组和抱树坪组在地层层序和地层时代上符合广义二郎坪群的划分方案,但大庙组、火神庙组及由小寨组和抱树坪组构成的整体三者在形成时代上表现为近于同时性,在空间上主体呈现近平行关系,可能主体属时代大体相当的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在大地构造属性方面,认为二郎坪群是在约470 Ma之前由于商丹洋向北俯冲而形成的火山岛弧,在470~436 Ma转化为弧后盆地,至约430 Ma之前最终完成消减闭合。  相似文献   
103.
滇西保山地块大地构造上位于藏-滇-泰-马中间板块中段,西以怒江-瑞丽断裂为界,东以澜沧江-柯街-南汀河断裂为界.由于缺乏出露的新生代花岗质岩石,传统上认为,在喜马拉雅期该地块花岗质岩浆活动微弱.因此,双脉地晚始新世隐伏花岗岩的发现,改写了该地块无喜马拉雅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记录.对取自研究区ZK7-1和ZK0-1钻孔岩芯花岗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1)双脉地隐伏花岗岩岩石类型为中粗粒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岩体以高SiO2低CaO为特征,总碱量(K2O+Na2O)为5.22%~8.03%,K2O/Na2O比率0.24~1.79;K,Rb,U,Th和Pb显示清晰正异常,Ba,Sr,Ti和Nb显示清晰负异常;具中等稀土元素含量(85~125μgg-1),中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4.77~7.22),以及中度负Eu异常(δEu=0.29~0.39),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强过铝S型花岗岩.(2)利用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上述两类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36.27±0.48)和(35.78±0.49)Ma,成岩年代为晚始新世.(3)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双脉地二云母正长花岗岩源岩来自成熟大陆地壳物质,具有典型S型花岗岩特征.(4)花岗岩样品w(CaO)/w(Na2O)和w(Al2O3)/w(TiO2)比值及其在w(CaO)/w(Na2O)-w(Al2O3)/w(TiO2)图上分布表明,其岩浆来自地壳富粘土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其熔融温度约为900~950℃;依据锆浓度饱和温度计计算岩浆结晶温度775~795℃;在Hf-Rb-Ta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上,花岗岩样品分布于后碰撞构造环境.(5)在喜马拉雅后碰撞造山阶段,伴随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的持续楔入,印支地块(或保山地块)向南东方向逃逸,作为地块西界的高黎贡断裂带发生大规模走滑剪切作用,并触发加厚地壳减压部分熔融形成过铝花岗质岩浆,然后冷凝结晶形成双脉地二云母正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4.
根据海相和陆相记录定量重建白垩纪大气CO2含量对于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温室气候条件"尤为重要,但目前多个阶段的古植物数据还非常有限.基于气孔指数技术,本文根据黑龙江嘉荫永安村组3个层位的铁线蕨型银杏化石表皮,重建了晚白垩世三冬期大气CO2含量.回归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冬期CO2含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过程,即从早期约661ppm(1ppm=1μLL.1)降低到晚期约565ppm.上述结果与GEOCARBⅡ基本吻合,表明三冬期CO2含量远高于现代.相对高的CO2水平为这一时期气候的温暖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植物数据显示,白垩纪CO2含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幅度的波动,并以赛诺曼晚期、土伦期、三冬早期、坎潘晚期和/或马斯特里赫特晚期最为明显.对古植物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全球陆表均温亦存在多次波动.全球陆表均温的增量(ΔT)在赛诺曼早期约为3℃,土伦中期增至4.7℃,而随后又在柯尼亚克中期迅速降低至2.2℃.自三冬期以后,全球陆表均温逐渐降低,并伴有一些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合肥某建筑基坑揭露的中更新世晚期粘土中构造节理进行详细调查编录,分别采集各期节理充填物,进行年代测定和节理发生年代分析,并辅之节理充填物定向显微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该地形成多组切割关系清晰的构造节理,反映研究区段、时段曾多次发生构造事件.这一发现和认识对于丰富合肥地区中晚第四纪之交期间变形历史和研究内...  相似文献   
106.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4个钻透上更新统钻孔为例,以岩性和沉积构造为基础,采用“C、微体和孢粉等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渤海湾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岩相古地理和新构造特征.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9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海洋氧同位素5e(MIS5e)、MIS5d、MIS5c、MIS5b、MIS5a、M...  相似文献   
107.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在中亚南天山造山带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侵入岩.中国境内这些岩体以晚石炭世Ⅰ型花岗岩、早二叠世Ⅰ型和S型花岗岩以及最晚期的A型花岗岩为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源区特征和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反映了该时期内构造环境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铁列克岩体、盲起苏岩体、英买来岩体、川乌鲁杂岩体、...  相似文献   
108.
九陂组(亚田煤组)是粤北和湘南晚二叠世重要的含煤地层,其下伏"梅田灰岩"的涵义和(虫筵)化石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的层位问题曾长期未得澄清.通过对梅田组剖面的详细工作,建立了下部的Gallowayinella组合和上部的Nanlingella jiaozishanica-Sphaerul...  相似文献   
109.
浙江早古生代孢粉型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西北部早寒武世荷塘组、晚寒武世华严寺组、早奥陶世宁国组、晚奥陶世长坞组和文昌组、早志留世霞乡组、河沥溪组和康山组、中志留世唐家坞组中发现孢粉型化石,孢粉型化石包括疑源类,隐花(陆生)植物孢子类型等,计66属、112种、31未定种。同时讨论了这9个层位孢粉型化石的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1,30(4):765-766
关于泰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架近年来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流行的是从板块构造学的角度,认为泰国在前寒武纪就分属于2个地体,东部属印支板块,西部归马来巽他板块的一部分。后者两侧为海槽,古生代以来接受了巨厚地槽相沉积,晚石炭世开始受古特提斯运动影响,古陆两侧开始增生扩大而海槽范围则逐渐缩小,直至中三叠世特提斯运动后海槽基本封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