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2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航运船只的吨位越来越大,航运船只的数量越来越多,珠江口目前所用的伶仃航道与航运业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为使大型船只能够直驶黄埔港,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国家决定在伶仃洋开辟一条大型航道,并将珠江口航道整治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02.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试,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103.
基于GIS的马岙港航道冲淤数字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舟山海域历史海图及2004年实测航道水深测量资料,利用GIS技术生成不同时期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并据此对舟山拟建马岙港航道纵剖面和候潮锚地各历史时段的冲淤分布进行数字化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航道冲淤总体上趋于稳定状态,锚地海域海床冲淤基本平衡,港址前沿净沉积甚少。  相似文献   
104.
综合钦州湾的实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阐述了海湾地貌概况和沉积物分析,分析和讨论了河流泥沙的影响,潮流作用下的泥沙输移,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转移,并预估了航道泥沙回淤强度。  相似文献   
105.
航道测量内业制图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航道处引进开发的海图、水运工程图和地形图自动制作软件,包括软件的主要功能、图的管理功能、制图的特点及全要素图的绘制等。  相似文献   
106.
河口地区航槽开挖后槽内流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民雄 《海洋通报》1997,16(6):51-58
根据河口挖槽的特点进行水槽与挖槽设计,并在宽水槽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因次和线型分析,得出顺直挖槽和斜挖槽后统一的流速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为接近,本文公式已用于实际航道回淤预报计算中。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不同年代的水深图和物质来源测量资料,研究了青岛港外航道开挖区的海床演变情况。分别利用等深线、区域地形及海底地形剖面来对比水深地形变化,研究开挖区的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拟开挖航道区近70 a来,其海床演变主趋势为轻微侵蚀,而其南北两侧的邻近海域海底地形变化则既有局部侵蚀又有局部淤积;通过外航道开挖区域11个观测点测量的有关水流、底沙粒径等数据计算分析,得到其开挖后淤积厚度在0.453~4.149 cm/a之间。青岛港外航道开挖区年平均回淤速率不大,适合扩建。  相似文献   
108.
CWA2000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WA2000水道演变分析系统是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长江航道管理部门的具体运用,涉及到测绘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图形学、现代数学、三维可视化等众多领域的相关知识。设计并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三维立体图生成,航道维护的冲淤变化分析,挖槽、护坡、护底方量计算等功能。重点介绍了航道数字地形表示、高度真实感三维图形绘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9.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