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53站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降水存在由多转少的突变;降水量年际变化则与苏门答腊一西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分布存在很好的关系。当苏门答腊一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海温呈现“+-”异常分布时,引起大气热源的异常,加强哈德莱环流,同时,在南海及孟加拉湾附近激发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西南地区东部则处于南海气旋性环流外围异常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从而造成西南地区东部的干旱。通过大气环流模式NCARCAM3.0(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3.0)的海温异常试验,验证了上述观测结论。  相似文献   
102.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住着比“国宝”大熊猫还珍稀的世界濒危物种——黔金丝猴,其数量之少,被称为“世界独生子”。据科学考察,目前全世界黔金丝猴的数量仅有700多只。  相似文献   
103.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廊道,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富集区和世界级基因库,但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主导了区内多民族沿河谷分布、在山间盆地聚居的“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大。因此,该区一直是地学和生物学等研究地表复杂环境系统与生命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地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该区资源富集,短期开发行为多、环境退化加剧、贫困普遍,保护与发展矛盾极为突出,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观测资料在西南地区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4版WRF同化与预报系统开展自动站、探空、GPS大气可降水量和云迹风资料的同化对比试验,了解现有业务中已同化观测资料在新版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确定资料同化优选方案,为西南区域中心数值预报业务改进提供参考。试验表明:(1)自动站资料测站多、分布不均,对初猜场低层要素调整作用大,会减小温度、相对湿度误差;探空资料站点少、垂直信息丰富,对初猜场各层误差减小均有贡献;云迹风资料垂直分布不均,集中在对流层中高层,因此对初猜场的最大调整集中在中高层,会减小位势高度误差;GPS测站少,被剔除的比例高,对初猜场调整作用很小;(2)单独同化试验发现探空、云迹风资料有助于该地区降水预报改进,而自动站和GPS资料对降水预报有负作用;(3)同时同化探空、云迹风资料有利于西南地区降水预报准确率提高,尤其对大降水中心预报。  相似文献   
105.
西南地区持续性气候事件的未来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egCM4.0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BCC_CSM1.1模式输出资料进行连续积分获得的模拟预估数据,对西南地区未来2025-2055年在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持续性干期和持续湿期事件的特征及其相对于历史基准期的变化进行了预估分析。结果表明,最长持续干期和湿期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的变化趋势不一致,RCP8.5情景下的最长湿期和持续湿期事件的发生频次相较RCP4.5并没有大幅增加,而是比RCP4.5情景具有更高的年际变率特征。相对于历史基准期,两种情景下的最长持续性气候事件的日数和发生频次在西南地区的东南部区域显著性增加,而在川西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对于持续干期发生的频次FCDD和最长持续湿期而言,四川中部以及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邻接处在RCP4.5情景下表现为显著增加的区域在RCP8.5情景下转变为显著减少。未来几十年西南地区持续性湿期和干期的分布特征可能更加趋于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根据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和地质灾害特点,分析了国家现行应急体系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国家西南应急指挥中心-省(市)-区县"三级应急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的构架模式,着重解决应急现势数据获取、基础数据共享和应急联动保障机制建设,提高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7.
近48年西南地区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0-2007年西南地区97个观测站点的日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年、季节的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量分布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态,高值区位于四川盆地的雅安地区和滇西南区,且这两个地区也是四季中降水最多的。年雨日、春季雨日和秋季雨日呈东北—西南向的"偏少—偏多—偏少"型分布,夏季雨日呈"西多东少"型分布,冬季与夏季分布相反。近48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弱的减少趋势,春、冬季的降水量呈增多趋势,而夏、秋季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夏季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准16年周期变化。雨日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类似,夏季雨日呈明显的准17年周期变化。另外,中雨日和小雨日呈明显减少趋势,但暴雨日、大雨日均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天气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8.
清代西南地区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全球潜在植被数据,确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地垦殖前森林植被可能的分布范围,并通过量化地形(海拔、坡度)和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温度、水分)与农林地分布间的关系,构建了土地宜垦性评估模型和历史森林面积网格化分配模型,重建了清代西南地区5个时点、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森林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本文设计的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森林变迁历史过程的基本特征;②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从雍正二年(1724年)的54.7%下降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27.8%,其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南中南部以及贵州大部;③从网格占比的变化趋势看,1724-1911年,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小于10%的网格占比上升了约31个百分点,而覆被率大于80%的网格占比则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9.
In the last decade, a series of severe and extensive droughts have swept across Southwest China, resulting in tremendous economic losses, deaths, and disruption to society.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is motivated by the paramount importance of as- sessing future changes i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Precipitation is likely to decrease over most parts of Southwest China around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followed by widespread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the increase in potential evapotran- spiration (PET), due to the joint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net radiation and decreased relative humidity, will overwhelm the whole reg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21st century. In comparative terms, the enhancement of PET will outweigh that of precipitation, particularly under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RCP) 8.5, resulting in intensified drought. Generally, the drying tendency will be in the southeast portion, whereas the mountainous region in the northwes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wetter owing to abundant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Droughts classified as moderate/severe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standards will become the norm in the 2080s under RCP4.5/RCP8.5. Future drought changes will manifes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on the time scale: the magnitude of change at a time scale of 48 months is nearly twice as great as that at 3 months. Furthermore, we will see that not only will incidences of severe and extreme drought increase dramatically in the future, but extremely wet events will also become more probable.  相似文献   
110.
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Regional Extreme Events,OITREE)和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省和重庆市)101个站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进行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识别研究,确定了相应的OITREE方法参数组,并识别得出87次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其中9次达到极端强度,而2009年9月—2010年4月发生的特大干旱是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最严重的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80 d,最长可达231 d;11—4月是西南地区的旱季。云南和四川南部是西南干旱的频发和强度中心地区;强的(极端及重度)干旱事件可分为5种分布类型,其中南部型出现机会最多。过去50年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频次显著增多,强度有所增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所致,而气温升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