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1.
中国大气本底条件下不同地区地面臭氧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分析了晴天和阴天时瓦里关本底台、临安和龙凤山本底站地面 O3浓度的特点。晴天时 ,临安站地面 O3有明显日变化 ,以春季最大 (42 .9× 1 0 - 9) ,夏季最小 (2 0 .3× 1 0 - 9) ;龙凤山站日变化更规则 ,秋季最大 (约 2 7× 1 0 - 9) ;瓦里关本底台除了夏季有微弱日变化外 ,其它季节没有明显的日变化 ,日较差也很小 ,但夏季地面 O3浓度显著高於冬季 ;夏季晴天瓦里关地面O3浓度要比龙凤山、临安高 2 0× 1 0 - 9以上。阴天时 ,临安和龙凤山站除了日变化不很规则和日较差较小外 ,其它大致与晴天相同。阴天时瓦里关不仅没有日变化 ,而且日较差更小 ,但夏季地面 O3仍然高於冬季。太阳总辐射和 NOx 浓度是控制龙凤山和临安晴天和阴天地面O3浓度的决定性因子 ,它在不同季节和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周围地区气流向高原输送作用 ,是形成夏季瓦里关地面 O3高值以及微弱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美国 MaunaLoa基准站也曾观测到类似的输送影响。O3在低对流层随垂直高度增加的分布特征 ,决定了东西部测点地面 O3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2.
北京地面O3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北京地区地面O3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地区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月际、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O3小时浓度在一年中5-8月偏高,6月最高;在一日中12:00-16:00(北京时,下同)偏高;北京地区西、西北部O3浓度高于东北部和城区;分析了O3浓度不同等级的气象特征,影响O3浓度出现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地面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及地面风速等,并给出了日O3浓度最大值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卫星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全球大尺度山地上空有大气臭氧亏损,其极大值出现在春季或初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1979~1991年中,全球大尺度山地上空的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4.
从沿轨道运行的遥测传感器探测平流层上层臭氧长期趋势的中心问题涉及到把仪器漂移从实际的地球物理变化中区分出来.航天飞机上携带的太阳后向散射紫外辐射仪(SSBUV)的定期飞行将使得检测业务卫星携带的光学特性相同的传感器(SBUV/2)的漂移成为可能.对SSBUV和SBUV/2数据集的详细模拟确定了从轨道上进行校准的程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SSBUV从一次飞行到下一次飞行的校准的可重复性是分析中最关键的变量.约±1%的可重复性对于检测和订正SBUV/2辐射率测量中的漂移是必要的.模拟结果表明,在SSBUV每年约飞行一次、并对整个十年的SBUV/2数据集进行精确校准订正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推论出后向散射辐射率的真实地球物理趋势,其准确度可达约±1.0%/10年.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研究了从亚洲大陆流向南方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冬季风对大气臭氧的影响。在这种气流中形成热带典型的臭氧层,其浓度的最大值所在高度从22公里被抬升到26.5公里,在季风条件下,臭氧的总含量低于240多布逊单位(D.u.),有时降到197多布逊单位,形成低的热带臭氧距平区。现有资料说明,这种低距平对季风区居民的健康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16.
北半球大层臭氧和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统文  郑光 《高原气象》1992,11(2):208-212
  相似文献   
117.
118.
北半球大气臭氧和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北半球21个臭氧站1979年7月1—31日逐日日平均臭氧总量与日平均10—200hPa气温资料,分析了逐日臭氧变化与气温变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总量变化落后于50—200hPa层气温变化,超前于5—50hPa层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119.
本文用参数化方法计算了北太平洋地面泣面的太阳辐射收支各分量。在计算方案中考虑了大气水汽、二氧化碳气体、臭氧和尘埃等的吸收作用,同时计算了北太平洋上空整层大气的大阳辐射增温率,给出了上述各结果的分布特征图,描述了北太平洋地区洋面太阳辐射收支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0.
未来百年夏季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2001年到2099年A1B、A2、B1三种排放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未来百年臭氧总量在夏季(6—8月)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百年夏季高原区臭氧总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A2情景下臭氧增长最快,B1情景下增长最慢,但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原区的臭氧总量增长较慢,即高原区臭氧谷加深。高原区高空污染物的减少以及局域Hadley环流的减弱是未来高原区臭氧总量增加的原因;而南亚高压的增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辐散增强则可能是高原区臭氧谷继续加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