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陕西省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7—2021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陕西区域空气质量的逐月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17—2021年陕西省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关中>陕南>陕北,SO2浓度年均下降12.5%,CO浓度年均下降9.9%,PM2.5年均下降7.2%。(2)关中区域和陕北北部污染较重,陕北南部和陕南区域污染较轻,城市污染程度重于郊县。(3)陕西省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重污染天多在采暖季和春季(1月、2月、3月、11月、12月)。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的首要污染物具有明显差异。陕北区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100%),关中区域为PM2.5(82%)、PM10(17%)、O3(1%),陕南区域为PM2.5(81%)、PM10(19...  相似文献   
102.
文中用2001~2015年东亚区域的气压场和对流层顶臭氧含量的资料,选用并计算了最能代表东亚地区季风活动的两种指数,应用统计分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对东亚地域内季风运动及台风过程与臭氧浓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东亚的夏季风强度指数SMC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两者在40°~50°N的高纬度地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赤道附近存在着负相关区。东亚IWT冬季风指数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在南海—西北太平洋的海域有很好的正相关。在对流层上层受台风中心强上升气流影响最频繁的地区臭氧浓度低,而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最多的地区臭氧浓度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和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配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玻璃酸钠和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KOA,更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A numerical study of tropospheric ozone in the springtime in East Asi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Models-3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 (CMAQ)coupled with 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RAMS)is applied to East Asia to study the transport and photochemical transformation of tropospheric ozone in March 1998.The calculated mixing ratios of ozone and carbon monoxide are compared with ground 1evel observations at three remote sites in Japan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observed features very well.Examination of several high episodes of ozone and carbon monoxide indicates that these elevated levels are 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continental outflow,demonstrating the critical role of the rapid transport of carbon monoxide and other ozone precursors from the continental boundary layer.In comparison with available ozonesonde data,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l-calculated ozone concentrations are generally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and the stratospheric contribution to surface ozone mixing ratios is quite limited.  相似文献   
105.
To make a detailed test on the reliability and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chemical concentra- tion cell (ECC) type ozonesonde which had been devel- oped and preliminarily evaluated by the authors, an inten- sive ozonesonde release experiment was held at two sites in Beijing and Changchun in June 201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background current and its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0.03 (0.04) pA and 0.02 (0.03) pA in Bei- jing (Changchun). The average response time and its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27.8 s (30.4 s) and 4.0 s (3.7 s) in Beijing (Changchun). The ozone partial pressure profiles at both sites showed a central peak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a side peak in the boundary layer. Large variation in ozone partial pressure was observed at the middle levels of the atmosphere (10-17 kin). A more marked gradient of ozone change was observed in Beijing (3.4 mPa km-1) at the lower atmosphere level, as compared to that in Changchun (0.4 mPa km-l).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his self-developed ozonesonde shows a high level of reliability and good performance. The ozonsonde is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pera- tional observations of ozone profiles.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贵港市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对2015—2019年贵港市国家空气自动监测站和同期贵港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逐时气象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近5a来贵港市O3污染日趋严重;O3污染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夏>春>冬;O3浓度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8:00出现谷值,15:00—16:00出现峰值;O3浓度变化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负相关,当日照时数大于8h、相对湿度40%~70%时易出现高浓度O3;不同季节出现O3浓度高值时的风向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7.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上层臭氧变化的合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逆转方法(C),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8个观测质量较好的O3地面站的近30年地面遥感逆转资料进行标准处理。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对中纬度带上层O3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层O3总的长期演变趋势较为平坦,仅80年代初及90年代初在36km以上层O3含量有突降现象。这可能与EL Chichon大火山焊发和Pinatubo大火山爆发有较大关系。此外。在上层O3含量的长期演变过程中,还可看到准11年周期,并证实28~36km层及36km以上层O3含量季节变化位相相反。本研究结果可能对南极O3洞的形成机制及近年来O3层变浅薄的机制的认识提供依据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8.
臭氧已成为中国继PM2.5之后多地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防治是中国“十四五”及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本文回顾了近60年来国内外臭氧卫星观测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卫星探测载荷和臭氧相关的反演应用技术等,分为3个阶段总结了卫星载荷天底、临边和掩星3种探测方式的发展历程。臭氧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和监测应用也随着载荷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本文重点介绍了臭氧柱总量和垂直廓线卫星遥感反演算法、近地面臭氧及其前体物观测、平流层臭氧入侵观测和区域传输、臭氧卫星观测数据的精度验证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比国际臭氧卫星遥感监测,中国臭氧监测卫星发展滞后,虽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陆续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具有初步的臭氧监测能力,但在卫星载荷在功能、性能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比如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在算法反演和监测应用方面,目前臭氧柱总量反演精度较高,还存在对流层中低层和近地面臭氧浓度反演精度不够,臭氧污染评估及成因分析不足,如近地面臭氧污染迁移转化过程、平流层臭氧侵入识别分析等问题,是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利用2008年中山站、Amundesen-Scott(SouthPole)站和Neumayer站为期一年的温度和臭氧探空数据,对AIRS第六版温度和臭氧垂直廓线产品在南极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IRS温度与探空温度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其中对流层偏差最小(RMSe2℃),近地面温度由于受到下垫面影响偏差略大(RMSe~2℃),平流层偏差较大(2℃RMSe3℃),AIRS温度平均低于探空观测且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秋冬季偏差整体上高于春夏季.AIRS臭氧反演精度在平流层(RMSe~25%)要优于对流层(RMSe~30%),RMSe最大值出现在UT-LS区域(可达40%)且在"臭氧洞"期间明显增大.AIRS产品精度在南极沿岸和内陆存在差异,由于南极地区探空资料较少且主要位于沿海,故在南极内陆地区进行探空观测对于提高卫星资料精度,改善该区域天气预报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李紫微  马庆勋  吕杰 《测绘通报》2021,(6):28-32,126
近年来,中国东部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频繁发生,臭氧(O3)作为光化学烟雾的标志性污染物日益成为影响城市或区域大气的首要污染物。为探究京津唐地区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本文基于前馈(BP)神经网络,结合地面监测站点臭氧浓度数据、卫星遥感臭氧柱总量数据与气象站点气象要素数据的非线性关系建立近地面臭氧浓度反演模型,并对近地面臭氧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可靠性的决定系数R2为0.888、RMSE为10.742、MAE为9.596,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2016—2019年京津唐臭氧年平均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四季中,京津唐夏季臭氧浓度最大,冬季最小。研究结果为近地面臭氧估算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对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