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杨波  钱永甫 《海洋学报》1999,21(3):30-39
设计了一个两层简单斜压海洋模式(H1=501,H1+H2=250m),利用1月和7月多年平均的海平面气温场、海平面气压场和由该气压场诊断出的海面风场,对此模式的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冬、夏季海洋表层及次表层流与实况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22.
POM对南海海温年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将Internet上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改造为能够模拟南海(SCS)海洋要素的模式。在POM中,加入了真实的南海海底地形,使用了误差扣除的压力梯度计算方法,引进了海气界面上热通量计算方案,增加了前置和后置处理程序,使模式能够根据研究目的,模拟和预测海洋要素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改造后的POM模拟了南海海温的年变化,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改造后的POM可较好地模拟出南海海温的年变化特征,其模拟性能随季节而有不同。文中对模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3.
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季节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雪娟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0,58(5):545-555
文中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 (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 ,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模拟结果表明 :1~ 1 2月 ,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海流 ;黑潮右侧的大尺度反气旋性暖涡全年都存在。在所模拟的海区中 ,南海海区表层海流受季风影响最大 ,季节变化最明显示。改进的 POM对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能再现西南季风爆发前后 ,南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海温的突增和暖水区的北推过程 ,以及东北季风开始前后 ,海温的下降过程。这为以后发展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南海地区降水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江静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0,58(1):60-69
文中利用美国 NCEP重分析资料中的 1 979~ 1 995年 1 7a逐旬的全球降水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地区降水的多时间层次和多空间层次结构 ,研究了南海季风的爆发及时间演变 ,探讨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机制。结果表明 :( 1 )南海季风爆发于 5月中旬 ,季风爆发过程实际上是小范围 ( 32个经度 )降水向大范围 ( 64个经度 )降水调整的过程 ,一旦出现较强的大范围降水 ,并到达南海地区 ,就爆发了南海季风 ,调整完毕则是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相继爆发。( 2 )在 1 0°N以北的地区 ,季风最早发生在南海 ,然后逐渐西移到印度 ,达到印度季风最盛期后 ,迅速东撤。( 3)南海地区可分为 3个区域 :北部 ( 2 0~ 2 2°N)、中部 ( 1 0~ 2 0°N)和南部 ( 1 0°N以南 )。南海雨季主要发生在 1 0°N以北的北部和中部 ,北部雨季是平稳增强的单峰型 ,而中部雨季是突发性的 ,雨季内降水起伏较大。( 4 )南海季风区有很强的年变化 ,30~ 60 d和 2 0~30 d的变化也比较显著 ,还有 3个月左右的周期变化。除年振荡以外 ,各种周期振荡随时间变化较大 ,在雨季表现得最强烈。( 5)南海季风的爆发与 2 0~ 30 d和 30~ 60 d两种低频振荡有关。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利用—维地气耦合模式研究了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和云的气候效应。模拟结果表明,边界层内低云和气溶胶都能使地面和土壤温度下降;而低云还能使云下大气降温。当云和气溶胶并存时,气溶胶的作用不明显。云和气溶胶的温度效应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光学厚度和光学特性,还与下垫面的物理特性有关,沙漠下垫面所受的影响要比一般性裸土下垫面的大。   相似文献   
126.
1 INTRODUCTION The flood period in South China (SC) lasts long and rains heavily.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ST in the near sea has been studied by Chinese meteorologists early. Liang[1] found that the rainfall of Guangdong in warm water years of South China Sea (SCS) is more than in cold water years. Xie et al[2]. analyz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ainfall in Guangdong flood period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and SST in northwest Pacific, and built prognostic equations for monthl…  相似文献   
127.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中国160个站的逐月降水与地面气温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找出了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南半球关键区——50~60°S。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前期1月份的环流异常能够影响当年夏季华北地区的降水,反映这种异常的指数IDX高时,华北夏季降水偏少;IDX偏低,华北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28.
Seven key areas of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global oceans are determin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lobal data of monthly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urface wind, temperature, humidity, sea surface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luxes. The time-lag correlation between SST and each atmospheric element in each key area are focally analyzed to expose the same and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air-sea interaction in different key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sea thermal interaction is strong in each area, SS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an be fairly replaced with one another, particularly in the central eastern Pacific and the south India Ocean. The dynamic effect on SST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 and in the central western Pacific such effect is more importa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nsible heat, latent heat and SS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Pacific,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two major monsoon areas —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the south India Ocean. By analyzing the sustainable correlation probability of SST and every atmospheric element in each key area, we further know that the anomalies of which element, in which area and in which period are well sustained or easily destroyed. This is beneficial not only to prediction, but also to discussion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air-sea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29.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51-2004年中国73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分析了不同持续时间的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35°N以南,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以及高原东南部,且在这些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持续时间也较长。季节分布上,主要出现在夏季,以低持续性事件为主。在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时间越长的极端降水其强度往往越强。趋势分析表明,全国持续1d极端事件的相对频数具有上升趋势而平均强度具有下降趋势,其空间上均表现为全国大部分上升、华北和西南等地下降的趋势。持续2d以上极端事件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江南地区和高原东部等地区有显著增多和增强的趋势,而在华北和西南地区有减少和减弱趋势,但全国平均的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0.
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钱永甫  周宁芳  毕云 《高原气象》2004,23(4):417-428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下称“高层温度”)和100hPa高度(下称“高层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下称“我国温度”)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了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气温和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整体空间分布形势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关键区的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异常有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耦合特征。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其以南的热带低纬地区是高层温度和高度场的关键区。高层温度场对我国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而高层高度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华南和江南地区是受高层温度场和高度场异常影响最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