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6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与环流关系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用点相关和SVD方法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的异常与前期(5月)和同期(6~7月)80~140°E,0~50°N区域附近的环流场的异常有关。当梅雨出现正(负)异常时,SVD分解的风场出现有利于(不利于)降水的主要分布模态。在用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初边条件的异常对梅雨降水的影响时,证实环流场异常对梅雨降水的影响比较显著。RegCM3模拟结果表明,1998年和1988年初边条件的异常对降水有明显的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对此异常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83.
江南汛期降水基本气候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江南汛期降水异常的基本气候特征。指出:雨季开始于3月,雨量集中于春末夏初(4~6月),是中国东部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最早的地区。江南汛期降水近50年来略有减少的趋势。影响江南汛期降水的海温异常关键区位于9~1°S,121~129°E,关键影响时段为前一年的5~7月。长时间的海气相互作用使前期的海温异常影响了后期的大气环流,导致江南地区次年汛期的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84.
局地海陆热力对比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使用P-σ区域气候模式,通过两组海温异常下的数值试验和2个理想试验来初步探讨南海与中南半岛局地海陆热力对比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季南海海温增暖使南海高低空均呈现出有利于季风环流形成的形势,促进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冬春季南海海温变冷的作用则基本相反。南海地区局地海陆热力对比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原因之一,这种局地的海陆热力差异叠加在大尺度的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之上,对南海季风在南海地区突发性爆发特征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海陆分布和地形对1998年夏季风爆发的热力影响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应用1980-1995年5天平均的CMAP降水资料、美国NMC850hPa风、卫星反演的向外长波辐射(OLR)和上部对流层水汽亮温(BT)等资料分析比较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BT能够反映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及其与周围地区降水的关系,但局地降水信息的反映不够具体;OLR能够比较好的反映热带海洋上的降水,但陆地上的低值OLR可能受到地形的影响,仅仅850hPa风场不能完全确定夏季风的爆发。南海季风转换区域定义在南海的中北部比较合适,这是因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就存在着长年位于南海南部的带海洋对流性雨带;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西南季风气流和季风雨带从印度洋经孟加拉湾和南海伸向西北太平洋,开始了南亚和东亚夏季风的爆发过程。  相似文献   
86.
杨波  钱永甫 《海洋学报》1999,21(3):30-39
设计了一个两层简单斜压海洋模式(H1=501,H1+H2=250m),利用1月和7月多年平均的海平面气温场、海平面气压场和由该气压场诊断出的海面风场,对此模式的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冬、夏季海洋表层及次表层流与实况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7.
刘鹏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8,27(2):231-238
通过构建C网格的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的差分方案,将C型跳点网格引入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对东亚地区1月和7月气候平均场及2003年夏季降水进行数值模拟,检验了C型跳点网格对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C型跳点网格的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包括对流层低层风场和气温场的模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对风场的改进尤为明显.由于风场得到了改进,进而对降水的模拟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区域气候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黄丹青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8,66(1):90-100
为了改进太阳短波辐射参数化,运用考虑了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SLOPE)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GRAPES(全球/区域同化和预报系统),模拟和讨论了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在不同模式分辨率情况下对中国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数值试验表明:(1)当水平分辨率较低且坡地平缓时,通常可忽略坡地辐射效应,但当水平分辨率较高且地形陡峭起伏时,则不能忽略;(2)在高分辨率(3 或6 km格距,下同)的情况下, 降水的增加和减少与坡地坡向引起的地表短波辐射(GSW)的减少和增加相对应,降水量的增减量大部分均为-5-5 mm;(3)在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地表温度与地表热通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大都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多山地区;(4)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引起的GSW、降水量、地表温度和地表热通量等要素的变化除了在地形复杂的多山地区比较明显之外,在其他地区也存在.这是由于考虑了坡度和坡向的作用后,影响了大气环流的变化,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其他地区上述物理量也相应地存在一定的变化;(5)坡地坡向对短波辐射的作用,在降水量较小,云量较少的天气过程中,可以更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在地形复杂和水平分辨率较高情况下,需要考虑坡度坡向作用.  相似文献   
89.
A number of AGCM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including various land–sea distributions (LSDs), such as meridional LSDs, zonal LSDs, tropical large-scale LSDs, and subcontinental-scale LSDs, to identify their effects on the Asian monsoon. In seven meridional LSD experiments with the continent/ocean located to the north/south of a certain latitude, the LSDs remain identical except the southern coastline is varied from 40 ° to 4 ° N in intervals of 5.6° . In the experiments with the coastline located to the n...  相似文献   
90.
赵勇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9,67(3):397-40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中国160个站降水资料,以及由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指数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温度季节转换(3-6月)的空间特征,结合均方差分析,确定高原主体(28°-38°N,75°-100°E)、高原东部以北区域(38°-48°N,90°-105°E)和高原西部以北区域(38°-45°N,75°-90°E)为关键区,分析了1951-2002年5月不同关键Ⅸ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化与夏季东亚季风环流和江淮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这3个区域地表温度异常均对夏季东哑850 hPa环流有显著的影响.5月高原和其以北区域地表温度异常存在较大尺度的热力对比,由此,将高原主体和其以北区域的温度异常之差定义为一个指数,反映这种热力差异.相关分析发现:当5月这一热力差异增大(减小)时,夏季东亚中高纬的中高层(500-200 hPa平均)西风加强(减弱),且两风中心轴线位簧南移(北抬);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偏北),致使夏季东亚季风环流偏弱(偏强),江淮流域降水增多(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