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6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钱永甫  黄媛媛 《气象科学》1990,10(3):237-247
本文用一个土壤和地表温度的计算模式,讨论了土壤物理参数、大气中的云量、大气透明度、土壤模式层厚度以及温度初值给定方法等因子对土壤和地表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表明:土壤密度和比热、土壤导温率越大则地表和土壤内温度日变化越小;但是,土壤内的热量传输越大。云量影响也是显著的,尤其是对土壤内温度的影响,在云量增加时,温度和热量通量均减小。透明度的影响与云量的影响类似。土壤模式层厚度的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的日振幅影响很大。在夏季,温度初值对地表温度和热通量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2.
73.
A numerical model with the p-sigma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system and primitive equation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initial soil moisture in desert areas on the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deserts have a tendency to expand. When the initial soil moisture in the desert regions increases,the desert areas will shrink but can not disappear. The small deserts may not remain any longer when there are sources of water vapour around. Both the land-sea contrast and the topography are the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present desert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the downdrafts and the rar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desert regions.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desert soil moisture will weaken the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consequently, the monsoonal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74.
南海季风区地面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1979年1月至1995年12月17a南海季风区修平均地面温度资料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中南半岛西北部和印度半岛分别为地面修平均温度标准差的大值区,其位置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月份具有显著差异。从候平均温度纬圈偏差的时间演变来看,中南半岛地区纬圈温度偏差由正转负的时间早于印度半岛地区,并分别与南海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其本对应。在夏季风爆发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地区的地面温度是逐候增加的,季风爆发以后地面温度迅速降低,而海洋上的表面温度增温幅度明显小于与其相邻地陆地,此外,从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年中南半岛与南海地区表面温度距平差和各自温度距平的时间演变看,中南半岛地区地面温度的变化在触发南海季风爆发及其年际变化过程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5.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Ⅱ:机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井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上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
有地形模式中气压梯度力误差扣除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有有地形的数值模式中,陡峭地形区气压梯度力的计算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计算精度较高的格式比较繁琐而费时,简单省时的格式又不精确和不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等在最近提出了一种方法,称为气压梯度力的误差扣除法。该方法假定:气压梯度力的计算误差主要来自地形而与气压形势关系较小。用理想场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后表明,这一方法是成功的。本文则用气候模式对作者提出的有地形数值模式中气压梯度力的误差扣除法进行了模拟检验。所用模式是作者等使用多年的P-混合坐标系5层模式,选用了四种气压梯度力的计算格式,即DDD格式、Corby格式、平均温度格式和经典中央差格式。比较了这四种格式在有无误差扣除时的模拟结果,发现:对于计算精度较高的格式,如DDD格式、Corby格式及平均温度格式,有无误差扣除的结果相差不大,但误差扣除法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拟效果。对于计算精度差的格式,如经典中央差格式,在无误差扣除时计算不稳定,得不到模拟结果,进行误差扣除后,从根本上提高了其计算精度,因而也提高了计算的稳定性,达到了较满意的模拟效果。而且与其它格式的模拟结果相当接近。本文提出的误差扣除法可同时用于格点模式和谱模式。  相似文献   
77.
本文总结了本专题自1991年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围绕着专题的中心内容所做的研究工作结果。着重点放在有地形数值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以及数值模拟试验这两个方面在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方面,又着重介绍模式区域的拓宽、土壤下垫面的引入、海洋混合层模式和海洋表层流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在数值模拟试验方面,则主要介绍气压梯度力的新算法──“误差扣除法”及其模拟检验、包络地形试验、地形与大气湿过程对夏季风气候特征影响的试验、沙漠初始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试验、下垫面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试验以及海温异常的影响试验。没有在本文中介绍的数值试验结果,可参看本文集中作者等的其它论文。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利用差微差一致性坐标变换原理和公式,将高度(z)坐标系中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变换到具有最一般意义的n坐标系中,然后设η即为气压p或无量纲地形坐标σ,从而导出了相应坐标系中具有二阶精度的大气动力学微分或差分方程组。文中还指出,通常所用的p坐标系和σ坐标系经典动力学方程组只具有一阶精度,因此,它们的简单中央差形式的差分方程组在具有高而陡的大地形的数值模式中常常造成很大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79.
夏季东半球中低纬日平均加热场的模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五层模式,对夏季东半球中低纬地区的日平均加热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並就其特征进行了讨论。模拟结果表明,除太阳短波辐射加热场外,其他加热分量场经常在几内亚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中心。沿海陆交界线附近,加热率的梯度很大,反映了海洋和陆地表面极不相同的热力性质。本文还讨论了几个主要加热分量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形成机制。本文所得到的日平均总加热场和各分量场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有助于对夏季平均气候场形成机制的理解并可供数值试验中设计固定加热场时参考。  相似文献   
80.
索马里低空气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用P-σ混合坐标系五层初始方程模式,模拟了索马里过赤道低空气流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索马里低空气流的发展可分为二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低空气流在贴近地面的层次上发展,略高的层次上有序的气流尚未形成;第二个阶段为低空气流在近地层继续加强,同时较高层次上也出现了有序的气流.结构分析表明,索马里低空气流一般在700hPa以下,在索马里海岸附近有一个热力性垂直环流,索马里低空气流穿过其中。有关形成机制的模拟实验表明,在边界层中,气流的发展主要决定于非绝热加热的海陆不均匀分布,与地形高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