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Urban geography》2013,34(1):61-82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small-tow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s (CBDs) are transformed into visitor-oriented attractions. A case study of Galena, Illinois, reveals that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wntown redevelopment process are applicable to metropolis and small town alike. Similar economic “tools,” enabling legislation, and other mechanisms are available to essentially all municipalities regardless of size. Further, growth coalitions and interest groups are formed to promote the particular use and exchange values of CBDs throughout the urban hierarchy. What differs between small town and large metropolis, however, is the way in which contemporary CBDs are perceived by the community. While the metropolitan downtown is now largely viewed as a “command center” within a global economy, the small-town CBD is still varyingly perceived as the commun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center. Such contrasting conceptions of downtown hold implications for the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transform Main Street into a tourist attraction without generating substantial inter-community conflict. [Key words: small town, historic district, main street, downtown redevelopment, tourism.]  相似文献   
22.
基于GIS的福州应急避难所空间格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凸显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城市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避难所是其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研究利用福州市社区尺度的人口统计数据建立高精度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根据应急避难所的容纳人数与人口密度图动态缓冲区分析计算其服务能力空间范围,对研究区内21个避难所的空间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城区避难所建设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人口服务辐射能力弱.针对福州城区避难所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福州城区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建议,认为在人口分散区的避难所应该增加数量,适当减小规模;而在人口稠密区则可增加规模适中的避难所建设.  相似文献   
23.
崔俊山 《海岸工程》1999,18(3):55-57
该建筑物的基本横跨黄河故道及堤岸,并贯穿有地下防空洞。本文介绍了这一建筑物的复杂的地基的处理,建筑物已使用0余,经多次监测,基本没有发生异常沉降。  相似文献   
24.
单楠  阮晓红  冯杰 《水科学进展》2012,23(4):581-589
在总结水生态屏障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对水生态屏障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生态屏障的定义。从河流、湖泊、水库3种主要水生态屏障类型说明水生态屏障的主要功能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并从生态学、水文学、地理学、遥感学的技术应用评述了水生态屏障宽度的界定方法。目前,对水生态屏障适宜宽度的标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流域尺度下水库生态屏障适宜宽度的界定是水生态屏障宽度界定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综合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地形、遥感、地理信息等多学科理论及技术手段构建流域尺度的生态水文模型是界定水生态屏障及其水库生态屏障适宜宽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为数据基础,开发了基于Google地图API技术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查询、地图量测、避难场所最优路径和应急避险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及时方便准确地获取居住地周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信息和应急避险等知识,同时在城市突发灾害后的抢险救灾、疏散及安置居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从抗震设防类别探讨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认定面临的现有建筑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根据不同版本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有体育、会展、教育建筑等设计、施工时依据的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规范进行分析研究,以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27.
金英淑 《中国地震》2022,38(2):322-337
通过梳理日本防控传统传染病视角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方法,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新动向,以及日本政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与防止感染对策、日常运营管理对策等,以期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应急避难场所的运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长沙市夏季百叶箱内外温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晖  范昱 《气象科技》2014,42(5):742-747
对长沙市2011、2012年夏季(6—9月)百叶箱内外温度同步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百叶箱内外温度呈现白天箱外温度高于箱内,晚上低于箱内的日变化特征,但不同类型天气交替时间存在早晚不一。箱内外夏季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箱外温度高于箱内,且不同类型天气百叶箱内外温度存在差异,阴雨天平均相差1.2℃,多云差2.8℃,晴天差3.1℃,极端最高温差达6.4℃。特别是日最高温度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2年箱内共出现61天,而箱外多达125天;箱内极端最高温度为38.9℃,而箱外极端最高温度高达42.0℃。因此,在高温预报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应当要考虑外界温度(百叶箱外温度)与百叶箱内温度之间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中心区域与边缘地带小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中心和边缘地带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资料,对比分析了绿地中心和边缘地带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局地小气候主要体现在风速和春、夏、秋季湿度上,而气温和冬季湿度分别主要受逆温和逆湿的影响。白天,绿地中心区域的气温与边缘地带相差较小,但夜间二者相差较大;1月、4月、7月、10月夜间因近地层80 m内存在明显逆温现象,边缘地带所处地势较高,气温比中心区域高0.1~8.3℃、0.3~4.1℃、0.4~4.2℃、0.5~8.4℃。绿地中心区域3-10月湿度明显高于边缘地带,塔中本站湿度比西沙梁高0.3~1.8 g·kg-1、比东沙梁高0.7~3.5 g·kg-1,体现了绿化带增加湿度的作用,但1月因近地层80 m内具有明显逆湿现象,绿地中心区域湿度比边缘地带小。绿地中心区域和边缘地带3-10月风速较大,12月至次年2月风速较小;绿地中心区域风速明显小于边缘地带,塔中本站日平均最大风速比边缘地带约高0.5~1.0 m·s-1,体现了植被对风速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30.
基于GIS的安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火灾、爆炸、公共卫生事故、工程事故等人为灾害性事件频发,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规划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安庆城区为例,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以及城市总体的空间布局,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特征及其与城市的适应程度。采用GIS的空间查询、网络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检验该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合理性。针对城市规划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上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方案优化。研究结果将给安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