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743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冰岛北部陆架MD99-2271孔沉积硅藻组合呈现暖水硅藻数量增加、冷水硅藻数量减少和这两类硅藻数量周期性此消彼长的特点,反映了气候在趋暖的背景下,冷暖交替的过程。通过该区温度指数Rw/wc值(暖水硅藻种含量与海冰种及暖水种含量总和的比值)的变化,重建了冰岛北部陆架古海洋环境:Blling-Allerd暖期时,暖水硅藻T.nitzschioides含量较高,表明印明格暖流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强;随着暖水硅藻含量减少,海冰硅藻F.cylindrus和T.bulbosa的显著增加,此时暖流强度减弱,东格陵兰寒流明显增强,冰岛北部海域进入末次冰消期以来最冷的时期——Younger Dryas冷期。11cal.kaBP左右暖水硅藻T.nitzschioides和T.oestrupii数量急剧升高,表明该海域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并逐步向全新世大暖期过渡,此时冰岛北部陆架海域现代海洋格局基本形成。全新世大暖期时,硅藻群落表现为暖水种的显著增多,海冰、极地及冷水硅藻较之前明显减少,说明冰岛北部海域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印明格暖流的影响,海洋环境较温暖;6cal.kaBP之后东格陵兰寒流逐渐增强,冰岛北部海洋环境转冷,全新世大暖期结束。  相似文献   
22.
在调查东亚冷槽西壁冰川遗迹及其海拔梯度的过程中,发现了甘山冰斗系统与磨光面、擦痕、漂砾等冰川遗迹。进而对该冰斗系统进行成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冰斗系统的"冰斗环退"的形成方式。以此为基础,就甘山冰斗系统与MIS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甘山冰斗系统是以"冰斗环退"方式形成的,该冰斗环退系统完整展现了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过程,对研究冰期的雪线高程、环境演化规律、冰川作用的进退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冰斗环退"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对应的"冰斗环进"机制。冰斗环进代表了冰川作用由高向低推进过程,冰斗环退代表了冰川作用由低向高撤退过程。通过影像分析,初步将甘山冰斗系统划分四段,共解析出了50余套冰斗环,冰川作用的时代可追溯到2.56 Ma。根据冰斗的环进、环退特征,进而发现C28冰斗环所对应MIS56,也即1.60Ma,可能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过程中的冰进向冰退演化的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23.
ZK14孔是位于苏北老黄河三角洲北部地区的1个50m全取心钻孔,对其上部(1.0~22.0m)岩心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该地区主要沉积了硬黏土层和河流沉积(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早期,22.00~16.63m)、潮坪—浅海—老黄河三角洲沉积(全新世早期至公元1855年,16.63~1.00m),沉积物主要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夹少量细砂薄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16.63m以上为单峰-双峰分布交替出现,而在16.63m以下则出现三峰分布,向下过渡为双峰和单峰分布。沉积物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态和峰度)变化频繁,表明了物源(河流和海域来源)和沉积动力环境(径流、潮汐及波浪作用)的复杂性。ZK14孔末次冰盛期以来沉积序列的形成,受到海平面与物源变化以及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4.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速率及其气候环境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岩性、粒度以及AMS14C年代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速率变化,划分出4个大的沉积阶段和4次快速沉积事件.千年时间尺度上大的沉积阶段主要受控于物源供应、海平面变化以及可容空间的大小.百年时间尺度上揭示的4次快速沉积事件主要受控于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或...  相似文献   
25.
浅谈王圪堵水库工作桥的冰冻破坏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地下水》2011,33(3):122-123
陕西省陕北榆林地区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低气温-27.8℃,冬季最大冰厚达到0.9 m.与水接触的建筑物常因冻胀作用而遭到破坏,给陕北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构成威胁.为了减轻或避免这种损失,根据王圪堵水库枢纽气象、冰情和运行管理情况,分析陕北地区冬季水库水面冻冰对工作桥桥墩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水工建筑物冬季...  相似文献   
26.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层赋存于新近系古新统塔贡组中,主要含钾矿物为光卤石,少量钾石盐.成矿期塔贡组及钾盐矿层主要受北西向的边界断裂及塔贡向斜控制;成矿期后钾盐矿层主要受褶皱(盐向斜、盐背斜)控制.在钾盐矿层沉积后,先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形成宽缓褶皱.由于向斜部位相对沉降,沉积速度较快,钾盐矿层上部的碎屑岩较厚;而背斜部位相对上...  相似文献   
27.
复合地基是通过褥垫层的调整作用,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作用,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基于复合地基的实际工况,设计了一种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系统,既体现了褥垫层的调整作用,又可测得复合地基中桩体、桩问土、复合地基的荷载与其相应的沉降,同时可得出复合地基受力过程中桩土荷载分配过程与桩土应力比,提示了复合地基工作机理。通过工程实例测试,探讨了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为复合地基的科研、设计与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新疆若羌县阿热力一带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地层区划隶属于秦祁昆地层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该区冰沟群分布广泛。对该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对冰沟群的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中,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实验测试等方法对冰沟群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狼牙山组和丘吉东沟组。把该区冰沟群与区域上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研究,认为该区的冰沟群与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具明显可对比性。依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对冰沟群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狼牙山组沉积环境属于潮下较深水陆棚相低能环境;丘吉东沟组属于浅海陆棚相带内缘斜坡沉积环境。并对冰沟群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即第一层序(B-1)和第二层序(B-2)。  相似文献   
29.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青山景区,冰臼和峰林地质奇观成为这个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景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边缘、克什克腾旗东部,距经棚镇25km、赤峰市区200km、北京市580km。景区总面积30余km2,最高峰1574m。花岗岩构成的山体岩石经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奇  相似文献   
30.
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蕴含的古环境信息进行了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层位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6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