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快速检测海水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膜图像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滤膜法耗时的缺陷,提出了快速检测海水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膜图像法。介绍了膜图像法原理及试验方法。重点讨论了图像法代替人工对滤膜上的显色菌落计数的过程。试验表明图像法不但能够缩短计数时间而且计数结果与人工方法一致。最后讨论了保证膜图像法计数准确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水温对南美白对虾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不同温度下 ,对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肠道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双歧杆菌(Bifidobact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厌氧菌总数和好氧菌总数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为过路菌群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为常住菌群。厌氧菌总数、双歧杆菌随水温升高显著增加 (Ftest,P<0.01) ;好氧菌总数、乳酸杆菌随水温升高变化不显著(Ftest,P>0.05)。肠道中厌氧菌总数比好氧菌多(ttest,P<0.05) ,且随着水温升高 ,厌氧菌的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23.
A diverse suite of Archaean gneisses at Huangbaiyu village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cludes rare fuchsite-bearing (Cr-muscovite) siliceous rocks - known as the Caozhuang quartzite. The Caozhuang quartzite is strongly deformed and locally mylonitic, with silica penetration and pegmatite veining common. It contains abundant 3880-3600 Ma and some Palaeoarchaean zircons. Because of its siliceous nature, the presence of fuchsite and its complex zircon age distribution, it has until now been accepted as a (mature) quartzite. However, the Caozhuang quartzite sample studied here is feldspathic. The shape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petrography of the Caozhuang quartzite zircons show they resemble those found in immature detrital sedimentary rocks of local provenance or in Eoarchaean polyphase orthog- neisses, and not those in mature quartzites. The Caozhuang quartzite intra-zircon mineral inclusions are dominated by quartz,  相似文献   
24.
静水中人工感染太平洋牡蛎,使其体内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浓度达到105 MPN/100g,然后放入紫外线循环系统中对其进行净化,研究贝水质量比(1∶3,1∶6,1∶10,1∶50)、水交换频率(1,3,5次/h)、温度(10,15,20,25℃)及净化层数(上层,中层,下层)等不同环境因子对牡蛎体内大肠杆菌净化的影响。在前6h大肠杆菌净化迅速,之后速度减慢,至36h时能净化2~3个对数值。不同环境因子的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贝水比为1∶6,水交换律为3次/h,温度为15或25℃,净化层数为上层时净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5.
将府河从都江堰宝瓶口段至望江公园段分设9个监测点,在秋冬、春夏两季分别取水,首次建立由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及粪大肠菌群数三个微生物学指标组成的体系,对府河两季水质进行对比监测分析,以综合评价水质、分析季节影响因素并反映出污染物来源.以都江堰宝瓶口大肠杆菌耐药率作为背景值,对整个河段的9个采样点分离纯化鉴定得到102株大肠杆菌,用K-B法进行对比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府河从都江堰段起,穿过成都市区后,至望江公园段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粪大肠菌群数虽有波动,但细菌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夏季府河营养富集,水质有所降低.府河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小,β-内酰胺类耐药率在0.96%~33.33%之间,氨基糖苷类1.39%~7.84%,氟喹诺酮类11.43%~11.76%,磺胺类复方新诺明为52.78%,其中β-内酰胺类耐药性、氟喹诺酮类耐药性与源头水质有关,其余与医疗机构排放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有关,此研究为控制成都府河水体中的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探索节旋藻藻蓝蛋白的生物合成机理,以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FACHB314)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了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cpcA、催化脱辅基蛋白与色基结合的裂合酶基因cpcE和cpcF,以及催化色基合成的铁氧蛋白氧化还原酶基因pcyA;以Synechocystissp.PCC6803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了亚铁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x1。然后分别将cpcA、cpcE和cpcF基因构建到质粒pACYCDuet-1中,将hox1和pcyA基因构建到质粒pET-24a(+)中,用电击法将二者共同转化E.coliBL21(DE3),经诱导表达得到具有荧光活性的节旋藻藻蓝蛋白α亚基。在590 nm激发波长下,荧光发射峰为637.8 nm,证实了节旋藻自身的裂合酶CpcE和CpcF能够催化色基PCB与藻蓝蛋白脱辅基结合产生有荧光活性的藻蓝蛋白α亚基,为表达有荧光活性的藻蓝蛋白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7.
1996年8月在海南省三亚湾和榆林湾对海水中的叶绿素α浓度,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叶绿素α浓度和总细菌工以三亚河口和榆林湾内港为最高,离岸逐渐降低。三亚河口和榆林湾内港的叶绿素α高浓度,高的总细菌丰度和三亚河口高的大肠杆菌丰度表明其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这主要是由生活污水通过三亚河对河口和内港的造成的。  相似文献   
28.
中国对虾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重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虾素是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一种抗菌肽。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对虾素(CHP)的功能并为制备特异性抗体作准备,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的方法,进行了对虾素原核表达的研究。根据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对虾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中国对虾素成熟肽基因(CHP),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在E.coli BL21表达融合蛋白GST-CHP.结果表明,不同表达菌株的融合蛋白表达量为30%—34%,同一菌株在诱导5h后能达到最高表达量。利用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用凝血酶裂解以得到CHP,其分子量约为5.6kDa,N-端测序结果与期望的成熟对虾肽序列一致。用液体生长抑制方法检测活性,表明重组GST-CHP蛋白及CHP均表现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9.
以链霉蛋白酶制得了杜氏藻(嗜盐单胞绿藻)的原生质体。采用聚乙二醇(PEG)-钙离子法将它们与大肠杆菌(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质粒)的球1,20,1状体进行融合。“融合子”酷似杜氏藻。它们对氯霉素抗性的显著提高寓示了大肠杆菌的质粒已转移到“融合子”细胞中;而且,“融合子”的蛋白质组分与杜氏藻和大肠杆菌相比已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
大肠杆菌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 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 y, ELISA)检测VBNC的大肠杆菌O157H7,发现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其检出,最小检测 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