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Fluorine is 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reflecting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fluoride by clay minerals, respectively. The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fluorine in soil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includ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clay minerals, pH and sanity of soil solutions, climate, grazing and agriculture activities.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process of fluorine in soil can be found with interaction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22.
在内陆干旱区,作为重要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常面临含量超标问题。查明内陆干旱区高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了解在地下水中的富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既可丰富高地下水的研究体系,也是保证内陆干旱区饮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典型山前洪积扇——依格齐艾肯河-喀拉玉尔滚河河间地带为研究区,基于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刻画了高地下水的分布区;结合离子含量与特征性水化学指标间的关系,揭示了高地下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中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6.1 mg/L,83%的水样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上限(1.0 mg/L);②总体上,含量沿地下水流动路径逐渐增大,低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北的补给区,高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南的径流区和排泄区;③高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型为主,而低地下水则以Cl·SO4-Na型为主,高地下水相比于低地下水优势阴离子偏向于HCO3-;④地下水的pH值范围为7.9~8.9(均值为8.4),表明其处于弱碱环境中。地下水中ρ(F-)与pH值呈正相关,此外构成浅层含水层的上更新统沉积物中含有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其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可交换F-,这表明水中OH-与矿物表面F-间的阴离子交换可能对的富集有一定贡献;⑤地下水的F-含量与Ca2+含量呈负相关,即高地下水中ρ(Ca2+)小于低地下水。考虑到化钙(CaF2)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含矿物,也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来源,ρ(F-)与ρ(Ca2+)间的这种负相关指示着高地下水中可能存在去Ca2+、Mg2+作用,如阳离子交替吸附或碳酸盐岩沉淀等。研究区地下水样中ρ(F-)与ρ(Mg2+)间也呈负相关关系,且和ρ(F-)与ρ(Ca2+)间的关系高度相似,也佐证了高地下水中去Ca2+、Mg2+作用的存在;⑥绝大部分地下水样品都位于氯碱性指数图的负值区域,且ρ(F-)与CAI-1和CAI-2均呈较好负相关,CAI-1和CAI-2都随ρ(F-)的增大而减小,这表明高地下水中存在Ca2+、Mg2+与Na+间更强的交换作用,对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地下水中ρ(F-)与SAR间呈较好正相关关系,且高地下水样的SAR均值(5.71)远大于低地下水SAR均值(1.67),这也进一步证明高地下水中的Ca2+、Mg2+与含水介质的Na+间存在强烈的交替作用,对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⑦所有地下水样中的萤石均处于未饱和状态,且萤石的饱和指数(SI)与F-含量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这表明地下水对含矿物(主要是萤石)的持续溶解应是导致研究区地下水中富集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反,研究区所有地下水样中的方解石均处于过饱和状态(SI>0)。这表明CaCO3的沉淀可能促进了CaF2的溶解,导致地下水中离子质量浓度增高;⑧研究区低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20‰~-10.67‰间,平均值为-10.94‰,而高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65‰~-11.21‰间,平均值为-11.49‰,即低地下水较高地下水富集δ18O。此外,F-质量浓度较低(ρ(F-)≤3.0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即低地下水具有更正的δ18O值;F-质量浓度较高(ρ(F-)≥4.8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随F-质量浓度的增高,δ18O值基本维持不变。以上表明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中的富集贡献较小;⑨研究区地下水中ρ(F-)/ρ(Cl-)比值与ρ(F-)间呈现正相关,即ρ(F-)/ρ(Cl-)比值随ρ(F-)增高呈增大趋势,这也说明地下水中富集的主要原因是含矿物的溶解,而不是蒸发浓缩作用。此外,Gibbs图也提供了证据:研究区地下水样基本处于水岩作用主导区域,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包括的富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蒸发浓缩影响很小。总之,地下水中的富集主要由溶解作用引起,OH-与矿物表面F-间的交换也有贡献,但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微弱。含矿物持续溶解的驱动机制是阳离子交替吸附(地下水中Ca2+与岩土颗粒表面Na+之间)及方解石沉淀所引起的地下水中Ca2+的衰减。   相似文献   
23.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氟高含量区形成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经过系统的1∶250000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在三角洲冲积平原存在的高含量分布区。高含量区分布于第四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从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沉积相含量变化很小。从地表至深部,含量变化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海陆交互相含量变化很小,而陆相含量变化较大。高含量区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在沉积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可能与珠江三角洲形成过程,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大量含物质,加上海水富含,导致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含量较高而出现大面积的高含量区。  相似文献   
24.
在流纹质熔岩的气孔和裂隙中出现黄玉,表明母岩浆中F及亲F元素(Sn、W、Mo、Be、Li、Ta、Nb等)的含量很高,因此可能伴生有这些元素的火山成因或次火山成因的矿床。在墨西哥中央高原上分布极为广泛的黄玉流纹岩,与美国西部黄玉流纹岩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它们在科迪勒拉东部边缘的高原上呈线性带状产出,而不像美国西部的盆岭区那样呈大面积分布;②它们的年龄范围较窄,代表了大约在30Ma以前发生的岩浆幕,而不像美国西部那样代表在50Ma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③黄玉流纹岩分布区未出露前寒武纪岩石,而在美国人们通常假定黄玉流纹岩下伏有前寒纪岩石;④它们与双峰火山作用的伴生关系远不如美国西部那样清楚,而且不涉及玄武质岩石;⑤似乎没有含石榴石的黄玉流纹岩;⑥它们伴有大量的锡矿化,但在美国,黄玉流纹岩伴有克莱马克斯型斑岩钼矿床;⑦与此相当的侵入岩特别富B。直接与喷出的黄玉流纹岩穹丘有关的矿床仅包括:(1)玻斑状顶盖角砾岩、陆倾斜流动条带、交叉断裂中的喷气孔锡石和木锡矿以及边缘砂矿;(2)充填裂隙的宝石黄玉和宝石黄玉砂矿。明显地与同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地下矿床包括(3)产于碳酸盐岩中的Ag-Pb-Zn脉状矿床和交代矿床;(4)近地表花岗岩接触带中的含铀萤石矿床;(5)与更深处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萤石/Zn-Pb-Ag/Sn/Be矿床。在Pinos、Zac地区流纹熔岩下之很厚的火山泥矿床,可能是由于岩浆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些与岩浆相互作用的地下水后来在平流循环时引起碳酸盐岩围岩中出现银矿化。 Spor山型的铍矿床可能产于某些黄玉流纹岩熔岩流还未出露的底部,但这还没有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25.
一、铜 1、生理功能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在生物体内常与蛋白质结合并以酶的形式发挥功能作用。铜可维持正常造血机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并有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等作用。此外,铜对胆固醇代谢、心脏功能、免疫功能、激素分泌等也有影响。人体缺乏铜元素不多见,但在蛋白质和能量营养不良婴儿恢复期、早产儿、长期使用肠道外营养病人而营养液中未加铜,以及消化道功能障碍者可出现铜缺乏。铜缺乏者可发生不同程度贫血,此外还可见到关节炎、动脉病、色素消…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中含量的测定,结合在测区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南极磷虾体中其它元素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在磷虾体内的分布和赋存形式,并对其可能的富集机理及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28.
29.
土壤中氟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宁夏盐池地区高土壤为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样品中各形态进行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各形态的含量。根据研究目的及土壤特点将的形态划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5种形态;对各种形态连续提取过程中使用的提取液进行了选择。采用建立的方法获得提取土壤中F-的检出限为0.76μg/g;方法精密度(RSD,n=7)各形态为水溶态11.3%,离子交换态13.5%,可还原态10.7%,可氧化态8.9%。  相似文献   
30.
2016年10月制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将三甲烷(HFC-23)纳入了其附件F第二类管控物质名单,并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的技术对HFC-23进行销毁。伴随中国二一氯甲烷(HCFC-22)原料用途需求增长,其副产物HFC-23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尽管HCFC-2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HFC-23的副产率逐步下降,预测2050年HFC-23产生量将达到2.47万t(或365.56 Mt CO2-eq),2020—2050年HFC-23累计产生量约56.3万t,折合约8332.40 Mt CO2-eq。截至2015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减排专项的资助,中国以焚烧分解技术销毁HFC-23累计54585 t,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减排也花费了巨额资金投资焚烧设备和支付焚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浪费了资源。研究显示,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且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正在逐步增加,鼓励和推进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消除HFC-23排放可行的技术途径,也是未来中国加入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关键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