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3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表层沉积中的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通过对北冰洋楚科奇海和令海41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类等钙质微体化石和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发现表层沉积中浮游有孔虫几乎缺失,这可能与该区表层生产力相对低、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有关,而底栖有孔虫和硅质微体化石的丰度分布则明显受表层沉积物类型、表层初级生物生产力和碳酸盐溶解作用所控制。其中,北冰洋楚科奇海陆架区有孔虫丰度和分异度低,含少量浅水介形类,放射虫在陆架浅水区缺失,但含有较多硅藻和海绵骨针等其它硅质微体化石,反映该区由于海冰、表层海水温度较冷而导致表歧初级生产力相对低。白令海陆坡区底栖有孔虫丰度比较科奇海高一个数量级,底栖有孔虫分异度也相对高,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丰度与钙质化石一样,其丰度比楚科奇海明显高,反映表层初级生产力相对高。根据白令海陆坡区底栖有孔虫和硅质微体化石丰度、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比值的水深变化,推测该区碳酸盐溶跃层和补偿深度(CCD)相对浅,分别位于水深2000m和3800m处。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南海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有机质、碳酸钙和蛋白石)和非生源(岩源物质)组分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以沉积学分区为基础,结合5个沉积物捕获器站位,将南海划分为N、C-NE、SW和S 4个区域,对比分析了各区表层沉积物和水柱中沉降颗粒物中各组分含量、沉积通量分布特征和变化,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及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南海4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平均含量多数低于沉降颗粒物中的平均含量,而碳酸钙、岩源物质的沉积通量却多数高于沉降颗粒物中的沉积通量,分析得出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平均含量和沉积通量不仅受水柱中各组分输出量影响,还受到陆源物质输入、溶解作用和上层水体营养盐影响.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沉积通量大小对应其输出生产力的大小.但是,由于陆源有机质、生源颗粒侧向漂移的影响,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分布并不完全对应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大小分布,尽管南海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与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比值与世界大洋"f"比平均值基本一致,但是,明显低于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只有在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较高区域,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大小才最接近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  相似文献   
23.
Primary productivit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during the Quaternary. The average Corg/N ratio was 7.0 from the core MD97-2140 in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WPWP) over the last 1 755 ka, which indicates a main contribution of marine organic carbon to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s. Large fluctuations in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MARs) of biogenics and lithogenics from this core since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6 reflected the moderate variability in oceanographic condi...  相似文献   
24.
南海北部陆坡渐新世的蛋白石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海北部陆坡ODP1148孔蛋白石沉积的研究发现, 在距今约30-27.5 Ma的早、晚渐新世界线附近, 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丰度以及沉积物孔隙水中的H4SiO4突然增加, 反映南海在这段时间有较高的蛋白石沉积和保存. 几乎与此同时(约30-28 Ma), 赤道中太平洋的生物硅质沉积的含量亦高. 与大西洋ODP929孔蛋白石沉积的对比表明, 渐新世太平洋与大西洋低纬区的蛋白石沉积呈互补性关系. 早、晚渐新世界线附近在大西洋保存的生物硅质沉积物降低而在太平洋增高, 可能反映了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和加强, 从而导致两大洋盆之间底层水分馏作用的增强. ODP1148孔沉积物的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 大部分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溶解和再沉淀作用的改造, 已经由蛋白石-A转变成蛋白石-CT.  相似文献   
25.
通过白令海B2-4和B2-9柱状样中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高分辨率研究发现, 它们分别与格陵兰冰芯GISP2和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从而识别出B4-2柱中C. davisiana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YD和B/A事件, Heinrich 1和D/O1事件, 以及B2-9柱中分别与氧同位素事件2.0, 3.1, 3.3, 4.0, 5.1和5.3对应的C. davisiana事件b, c1, c2, d, e1和 e2. 经过C. davisiana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芯GISP2和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的调谐, 建立了这两个柱状样的深度-年龄框架, 为下一步的古气候与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地层学基础. 这两个柱中C. davisiana在冰期高的含量说明, 它们可以作为冰期亚北极太平洋中层水的替代物, 并进一步证实冰期亚北极太平洋中层水产生于白令海.  相似文献   
26.
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的放射虫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冲绳海槽南部 2 5 5柱状样的 6 5个样品进行放射虫定量研究 .根据属种分布和Q型因子分析结果 ,冲绳海槽南部近 2 0ka来出现过 3个不同的放射虫组合 ,冰期的Tetrapylequadriloba组合与表层高生产力和沉积物中富有机碳含量有关 ,冰后期的Carposphaeraglobosa组合和Polysoleniaspinosa组合对应于较低的表层生产力 .而放射虫碎壳率的变化显示冰后期SiO2 的溶解作用较冰期强 .  相似文献   
27.
28.
王汝建 Abelm.  A 《地球科学》2000,25(6):553-556
试图通过南海更新世以来3个柱状样中Botryocyrtis scutum (放射虫) 的研究, 探讨其地层和古海洋学意义. 根据南海更新世以来3个柱状样中Botryocyrtis scutum的丰度变化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 氧同位素18期以来Botryocyrtis scutum丰度变化与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其丰度变化随冰期与间冰期旋回而波动.冰期丰度降低, 间冰期丰度增加.其丰度变化基本上与氧同位素记录一样, 反映了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并且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工具.   相似文献   
29.
30.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硅质生物的变化及其环境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汝建  陈荣华 《地球科学》2004,29(6):685-690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采取了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其中对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的详细研究发现, 它们主要由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组成.其中, 硅藻在样品中的丰度均占绝对优势, 高出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一个数量级.它们与环境控制因素关系的分析表明, 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丰度的高低及其保存程度与深度、温度、盐度和受大规模季节性气候变化控制的表层海水的高营养和高生产力, 以及陆源物质输入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对白令海第四纪的古气候与古海洋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