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0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93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266篇
地质学   2376篇
海洋学   66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56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鄂伦春自治旗东部主要耕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查明了研究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有机储量和有机密度分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壤有机储量、有机密度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含量分布不均,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有机储量和有机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
王春禹  姚鹏  赵彬 《海洋学报》2020,42(10):1-13
于2014年3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采样,分析了沉积物粒级组成、比表面积、总有机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正构烷烃及其相关分子指标,讨论了此区域沉积有机和正构烷烃的高分辨分布特征,并结合基于主成分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对沉积有机的来源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含量为0.45%±0.16%,近岸泥质区总有机含量较高,外海砂质区含量较低。总正构烷烃(C14?C35)的绝对含量和相对于总有机的含量分别为(1.42±0.73) μg/g和(0.34±0.21) mg/g。泥质区以长链正构烷烃占优势,具有较强的奇优势;砂质区以短链正构烷烃占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偶优势。长江输入、老黄河口输入、闽浙沿岸小型河流输入和水动力分选等因素制约了正构烷烃的输运和分布特征。模型结果显示此区域沉积有机来自海源、土壤和高等植物的混合输入,其中以海源为主,其贡献为42.70%±18.18%,由陆地向外海贡献逐渐升高,其次是土壤和高等植物,其贡献分别为28.99%±15.37%和28.31%±17.12%。在水动力分选作用的影响下,两种陆源有机在入海之后的输运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分异,土壤有机主要与细颗粒物结合,并沿闽浙沿岸向南输运,而高等植物来源有机则在长江口存在东北方向的输运。  相似文献   
23.
南海北部早渐新世发生明显的营养供给和二氧化浓度的变化,相关地质记录为研究颗石藻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实验室。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石藻群落演化的指标,定义为E*比值。该比值由富营养属种和中等-贫营养属种的相对丰度计算而得(E*=e/(e+c)×100,e代表富营养属种,c代表中等-贫营养属种)。其中富营养属种包括小ReticulofenestraReticulofenestra lockeri组,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和Coccolithus pelagicus组,而中等-贫营养属种包括Cyclicargolithus spp.。E*指标与早渐新世营养盐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不同二氧化浓度的条件下表现不同的公变趋势。将群落组合与已发表的二氧化浓度数据对比,我们提出颗石藻可能在二氧化持续降低的环境下改变其对源和营养盐的利用方式,指示颗石藻的浓缩机制可能开始于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24.
25.
为研究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6年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对獐子岛岩相潮间带(39°01′E,122°43′N)的大型海藻进行调查,并对其有机含量和δ~(13)C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海藻3门49种,其中红藻门24种,占总数的48.98%;褐藻门17种,占总数的34.69%;绿藻门8种,占总数的16.33%。大型海藻种类数为春季(35种)冬季(24种)=夏季(24种)秋季(23种)。不同种类海藻体内的有机含量为15.54%~35.03%,δ~(13)C值在–33.42‰~–7.43‰之间变动。不同季节海藻体内有机含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δ~(13)C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相似文献   
26.
市场和电力市场将共同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共同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带来经营和发展挑战。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发电机组经济性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定量评价不同能源结构投资收益经济性,以及对集中竞价市场出清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偿配额比例和价增加,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逐步攀升,燃煤机组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最高将达29%,燃气机组此比例达6%;在设定市场高比例配额有偿分配和高价情况下,煤电和气电单位发电收益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远低于可再生能源,推动投资逐步向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倾斜;成本将成为竞价市场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发电机组出清顺序,进一步巩固高效率、低排放机组在集中竞价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7.
作为全球煤电装机规模最大且仍在扩张的国家,中国需要慎重评估兑现《巴黎协定》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带来的潜在煤电资产搁浅问题。研究运用“上下交互”的锁定曲线模型,识别不同产能扩张情景下(无新增、新增200、300和400 GW)的搁浅煤电机组。首先,从“自上而下”角度匡算中国煤电行业2℃温升目标下的配额。然后,从“自下而上”角度,根据高精度的燃煤电站信息核算煤电累积CO2排放量。最后基于“上下交互”模式筛选出搁浅燃煤电站,在此基础上运用现金流量法估算其潜在的搁浅价值,并对其关键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无新增情景下,煤电搁浅资产规模约为0.38万亿元;若继续增加200~400 GW煤电装机,则搁浅价值将较无新增情景增加3.7~8.2倍。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应树立煤电规模峰值意识,严控煤电新增产能,避免错过最佳减排时机。  相似文献   
28.
中国正面临着低减排和保持经济增速的双重挑战。为利用排放权交易机制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减排目标,我国自2013年起开始建设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7年12月起宣布正式启动全国市场。然而市场的顶层设计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在我国宏观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分阶段逐步推进。短期(2020年前)市场建设重在强化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市场交易基础。中期(2021—2030年)市场建设要形成活跃的市场氛围,充分降低我国的温室气体达峰成本。长期(2031—2050年)市场建设要形成稳定上升的价趋势,为我国的低转型提供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29.
杜陈军  张梦瑶  高永恒 《水文》2018,38(2):46-52
以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典型高寒草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小流域气象监测数据和小流域径流水样分析,探讨了小流域水体氮输出特征,分析了气象因子和土壤水热对小流域水体氮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水体氮质量浓度均较低,其中可溶性有机(DOC)、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分别在2.95~6.96mg.L-1、0.45~1.15mg.L-1、0.02~0.88mg.L-1和0.16~0.36mg.L-1之间;DOC、DON、NO3--N在8~10月份之间随时间逐渐升高,9月中旬达到峰值后波动下降,NH4+-N无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溶解氮中DONNO3--NNH4+-N;DOC和DON的输出量与降水、不同土层(20、40、60、90、120cm)地温和不同深度(10、20、40、60cm)土壤水分、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90、120cm土壤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NH4+-N的输出量与降水、气温、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NO3--N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30.
陈威宇  陈衍景 《岩石学报》2018,34(12):3709-3720
古元古代早期爆发了全球性大氧化事件(GOE),诱发了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和2.3~2.06Ga的拉玛岗地-瓦图里酸盐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 Event,LJE)。滹沱群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沉积地层,变质程度最低,地层学研究程度高,是探索GOE以及HGE和LJE的理想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和分析滹沱群酸盐岩同位素研究结果,我们发现:(1)滹沱群主体未显示δ13Ccarb正漂移现象,但下部大石岭组有高达3.5‰的δ13Ccarb正异常;(2)显示δ13Ccarb正异常的大石岭组可能形成于2.08Ga之前,未显示δ13Ccarb正异常的东冶亚群可能形成于2.06Ga之后;(3)五台地区记录休伦冰川事件的冰碛岩应发育在大石岭组之下,即四集庄组砾岩。总之,滹沱群形成于2.3Ga之后,下部豆村亚群沉积于HGE或LJE期间,可能保留了更显著的δ13Ccarb正漂移信息及冰川沉积记录,中部的东冶亚群沉积于LJE之后,不存在δ13Ccarb正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