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长江干流悬浮物中元素相态组成与环境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水库内悬浮物地球化学组成如何变化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相态分析表明,在长江重庆至南通段干流悬浮沉积物中,不同元素在酸不溶相和酸溶相所占比例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变化,Ca和Mg在酸溶相中比例相当高,而Al、Fe、K、Na等元素主要赋存于酸不溶相中。长江悬浮沉积物元素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流域风化物质的来源、风化程度和水动力环境控制。重金属元素组成研究显示,在三峡库区及下游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Pb、Zn、Co、Cu等在悬浮沉积物中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三峡水库内沉积动力环境的不均一性导致水体中元素组成的垂向变化。  相似文献   
32.
运用1N HCl对冲绳海槽中部西陆坡DGKS9604孔沉积物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酸不溶相组分,利用ICP-AES分析常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主要氧化物与Al<,2>O<,3>的比值以及氧化物通量在垂向上呈规律性变化,反映了近30ka以来的元素地层以及沉积古环境对沉积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30~22 ka、17.8~11.8 ka、7~3.5 ka和2ka B.P.以来氧化物通量高于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主要氧化物组成记录了7.4 Cal ka和25.8 Cal ka B.P.两次火山事件;因子分析揭示钻孔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物源、热液活动、沉积动力环境及火山活动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3.
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岩芯常量元素组成与古环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黄海中部三个晚第四纪沉积物岩芯的粒度和常量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岩芯YS1和YS2沉积物组成接近,而与YS3沉积物明显不同.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推测沉积物的来源不同,YS1和YS2沉积物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以长江沉积物为主;而YS3沉积物则主要来自朝鲜半岛,长江和黄河的细粒沉积物可能通过黄海暖流输运而影响该岩芯沉积.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受黄海暖流的影响显著,暖流形成前后的沉积物物源及沉积环境并不相同.黄海暖流靠近中国大陆一侧沉积区域的沉积环境由于气旋型涡旋的影响,水动力环境较弱,粒径较细,沉积速率缓慢;而靠近朝鲜半岛一侧的粗粒沉积物则由于靠近南黄海东北部的潮成砂体区,水动力环境相对较强,沉积物颗粒较粗,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与中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4.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黄河曾由苏北入海并携带了大量泥沙,其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最近2000 年来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而相对重矿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一、开发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频临的黄海、渤海、东海、南海总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海岸带滩涂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20米浅海面积有2亿亩。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由于我国海域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气候带,因而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海域生物有2万多种,石油资源也较丰富。初步勘察显示石油储量约  相似文献   
36.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noticed in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surface sediments.The former sediments are rich in some major elements such as K,Fe,Mg,Al,and most of the trace elements which show wide variations in element concentrations,whereas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s only have higher Ca,Na,Sr,Ba,Th,Ga,Zr,Hf contents and show slight variations in element contents.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termediate-acid igneous rocks and complicated source rocks together with strong chemical weathering which determine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s,while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s are decid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oess from the Loess Plateau and intense physical weatering.Cu,Zn,Sc,Ti,Fe,V,Ni,Cr,Co,Li and Be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s from te Yellow River sediments and be treated as tracers for both the sediments to study the processes of their mixing and diffusion in the coastal zon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37.
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晚前寒武纪)是白云岩广泛发育的海洋碳酸盐沉积时期,在灯影组中部发育从海水直接沉积沉淀的原生白云岩,目前仍保留其原始组构特征。从40个原生白云石(岩)中测得:泥晶白云石的δ13C值为3.64‰,δ18O值为-1.17‰(n=6);白云岩的13C值为3.52‰,δ18O值为-1.86‰(n=15);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为2.90‰,δ18O值2.65‰(n=8);海水刃状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C值为2.96‰,δ18O值为-2.41‰(n=8);晶纹层和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C值为2.79‰,δ18O值为-3.13‰。40个岩样的δ13C平均值为3.25‰±0.44‰,δ18O平均值为-2.12‰±0.98‰(均以PDB标准)。对于灯影峡期海相云岩的原始δ13C和δ18O值,不采用所有样品的平均值,而是采用原生白云石沉积物与海水白云石结物δ13C值和δ18O值两个图示分布区重叠部分的最重同位素值,即:δ1C值为4.43‰(PDB标准),δ18O值为-0.62‰(PDB标准),将其作为灯影峡期海洋碳酸盐岩的原始同位素组成。对海水原生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盐度进行了测定,海水δ18O计算值为2.90(SMOW标准),用原始δ18O值计算的原生白云石形成时的海水温度为40.8 ℃。这说明中国南方灯影峡的海洋为炎热的较高的海水温度环境。  相似文献   
38.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末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分为其下的海侵层序和其上的海退层序。随着δ18O 3期的海平面下降,长江开始下切,至δ18O 2期低海面时形成巨大的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系的充填和河床、河漫滩-河口湾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等。溯源堆积是产生下部河流沉积单元的主要过程,其中河漫滩沉积中出现的潮汐层理和少量小个体有孔虫说明了海洋因素的影响,河口湾-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形成于最大海侵之时,三角洲的进积则产生了具有多期河口坝的三角洲。古河间地表面的硬粘土层经历了沉积和成壤作用交替、持续成壤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它们大致分别对应于δ18O 3期、δ18O 2期和δ18O 1期,硬粘土层中留下了这3种作用的烙印。长江三角洲古河间地的古土壤母质属河漫滩相。持续成壤阶段河流基面和地下水位均较低,年降雨量约为500~800 mm,相当于现今的温带地区,干湿周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升降频繁。所有这些表明,当时并非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39.
苏北陆上潮成砂体的特征和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陆上以东台为顶点呈扇形向东展开的潮成砂区 ,是南黄海辐射沙洲的早期发育阶段 .冰后期最大海侵之后 ,距今约 5 0 0 0~ 6 0 0 0a前开始产生 ,水下潮成砂体不断出露 ,成陆 .环境磁学法证明陆上潮成砂层形成于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 .潮成砂层的物源早期为长江泥沙 ,晚期为黄河泥沙 ,潮流侵蚀海底也提供重要物源 .钻探和地质雷达探测表明 ,不存在大河由陆上或海域潮成砂区顶部直接供沙的可能性 ,河流的沉积物须通过沿岸运移参与潮成砂体的塑造 .这与物源和古潮流场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0.
长江三角洲DY03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大量沉积,长时间序列沉积地层研究对于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化和长江变迁历史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长江三角洲DY03孔古地磁、磁化率以及岩性分析,初步建立了研究钻孔较为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序列中有多个具有全球对比意义的短时期磁性漂移事件,对磁性地层定年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研究区晚新生代地层中普遍发育的硬黏土层不仅是晚第四纪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而且对整个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地层对比都会发挥重要作用。长江三角洲沉积演化基本呈现出早期受构造活动控制,后期受海平面升降和气候变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