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余氯对大亚湾海区平鲷和黑鲷幼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含游离余氯、化合余氯的海水分别对大亚湾平鲷Rhabdosargussarba、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浸毒处理30min和60min。结果表明,两种形态余氛对色的耗氧率有明显抑制作用,游离余氯对平鲷、黑鲷的48hLC50分别为0.19和0.18mg·L-1,48hLC1分别为0.07和0.06mg·L-1;化合余氯的48hLC50分别为0.56和0.60mg·L-1,48hLC1分别为0.21和0.24mg·L-1。游离余氯的毒性大约是化合余筑的6倍。游离余氯、化合余氯安全阈限估算值分别为0.09和0.28mg·L-1,稍高于48hLC1。  相似文献   
32.
核电站冷却水系统对渔业资源影响评估的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核电站对周围环境中水生生物的影响,在卷吸率和死亡率的测算基础上,提出一种评价核电站对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模型,即把核电站卷吸作用对淦业资源的影响假设为捕捞作用。采用股群分析,由已知的捕捞死亡率和渔获量反求鱼类自然死亡率和群体中成鱼个体数目,进而评价核电站对渔业生态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次表层BOD和COD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大亚湾海区海--气界面微表层对BOD和COD均产生了富集,但富集概率有所差别,BOD为87.5%,COD为100%,平均富集因数,BOD为3.00,COD为3.28.BOD和COD与相应的营养盐和Chl·a的回归分析表明,其相关显著性水平,微、次表层优于表、底层.  相似文献   
34.
1998年 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区定点 2 4 h连续观测 ,测定了痕量金属、营养盐、溶解氧和盐度等项目 ;利用质量平衡实验验证了切向超滤实验对痕量金属回收的可行性 ;分析了不同粒径微粒上痕量金属与水环境要素的周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5.
INTRODUCTIONTheseasurfacemicrolayer (SM)withspecialphysical,chemicalandbiologicalproperties,hadbeenwelldescribedasasiteofintensiveaccumulationofdissolvedandparticulateorganicmat terinvolvingphytoplanktonandbacteria (Hardy,1 982 ) .Thisenvironmenthasgreatimpor…  相似文献   
36.
大亚湾生态系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的分区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年10月和11月大亚湾进行的海洋生物-化学要素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大亚湾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大亚为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初步得出了大亚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有分区特征,将大亚湾划分为五个各具特点亚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7.
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邻近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1991年、1994-1995年、1998年监测资料,选用pH、溶解氧、总溶解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为评价因子,以水质质量综合指数(WQI)为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水体质量状况,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无论核电站运转前或运转后,其邻近海域水体质量一年四季均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近20a来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和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中NH3N、NO3N、NO2N、PO4P、SiO3Si、DIN、叶绿素a的多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89、1.55±0.86、0.30±0.25、3.57±1.55、0.33±0.35、22.03±9.40μmol/dm3和2.47±1.28μg/dm3.自1991年以来,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溶解态的无机氮的含量则上升,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变化较小.大亚湾大部分水体属于贫营养水平,养殖海区水体属于中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域水体的N/P平均值为21.69±19.38.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过去的氮限制转变为现在的磷限制.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改变,已对该海湾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浮游植物的小型化和渔获量的大幅下降等.  相似文献   
39.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20a来获得的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环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贫营养状态发展到中营养状态,局部海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N/P比的平均值由20世纪80年代的101.5上升到近年的大于50,大亚湾营养盐限制因子由80年代的N限制过渡到目前的P限制;生物群落组成明显小型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衰退。大亚湾具有珊瑚礁、红树林、岩礁等多种海岸类型,但近年出现了石珊瑚白化现象,珊瑚礁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在大亚湾的澳头港附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快速的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40.
南海的平均T-S,S-Z,T-Z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国家海洋数据中心(NOAA,NODC)1966—1977年的历史水文资料,采用类似Emery和Dewar方法,计算南海每5°×5°经纬方格各标准层次的平均温度、盐度值及标准差,从而提供了各海区每隔0.5℃的温盐对应值和T-S,S-Z,T-Z曲线及标准偏差图。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调查,提供一个检验测量数据准确与否的基本依据。并通过对所划分的5个海区的T-S,T-Z,S-Z曲线的对比及标准偏差情况的分析,考察了各海区海水的物理特性,为进一步分析南海水体的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异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