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位势场中槽脊的分布、遥相关型的形态和准定常波的传播路径是1月份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重要特征。通过资料分析和数值试验,本文证明此三者之间是彼此关联的整体,它们与青藏高原和落基山的强迫作用有关。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的强度在中高纬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和槽前急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导致北美和东亚存在相似的相关型分布,准定常波在两大地形下游传播的不同则导致两区域相关波链形态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2.
线性、定常、多层半球谱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在东亚纬向气流下,青藏高原能在平流层激发出强大的1波扰动,脊槽分别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在北美纬向气流下,落基山在平流层激发的1波很弱。观测资料计算指出,对流层行星1波很难通过北美对流层顶上传,但却能自由穿过东亚高纬度地区的对流层顶向平流层传播。北美地形所激发的波动在上传过程中均折向低纬传播。青藏高原所激发的行星1波和2波在上传过程中有分支:折向低纬的一支主要局限在对流层中;折向高纬的一支进入平流层。模拟和分析证明,这些差异是北半球两大地形不同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叶笃正 《气象》1977,3(10):22-23
五、各层气压变化的计算 未来气压变化趋势是预报天气的一个重要依据。由高空风也可以推算各层气压的变化,某高度上气压的变化,在于该高度上空空气总重量的加减,而一空气柱内空气总重量的加减又在于该气柱内空气温度的变化。在上节已经看到由空气水平运动引起气温变化可以用高空风算出,因此平流的气压变化也可以算出。  相似文献   
44.
正压大气中的螺旋行星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对天气图上常见的螺旋状的行星波(Rossby波)的形式、发展以及其它方面的动力学性质作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它在维持大气环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5年6月25日在京隆重举行庆祝《气象学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副理事长章基嘉同志主持,会上气象界新老专家、学者和各方来宾代表发言祝贺。会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PEKING)分别对国内、外宣传报导了这次会议。本文根据会议上部分发言摘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4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1928年创立以来,通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气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过许多重大贡献,已跻身为世界著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机构。从竺可桢先生开创中国的大气科学研究起,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本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的精  相似文献   
47.
简论人类圈(Anthroposphere)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 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近年提出的人类世 (anthropocene) 概念就是为表征地球系统演变进入了这一特殊的新纪元。然而, 人类活动并非单向地影响自然, 它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 环境变化也影响着人类行为, 迫使人类去适应自然变化, 改变生存方式。为更深入地表征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这种特征, 作者讨论了在地球系统模式里引入“人类圈 (anthroposphere)” 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科学挑战, 并提出了构建包含人类圈的地球系统模式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8.
这是叶笃正院士和董文杰研究员写给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的一封信。他们在信中提出了构建全球有序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思路,并提议中国气候变化科学界和政府有关领导部门能够在联合国(或国际上)倡议和呼吁开展"人类有序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计划,以便为COP16及其以后的相关谈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黄河流域位於北纬34°与41°之间,东西跨经度25°。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冬半年的天气和气候完全受强大的蒙古高壓和干燥冬季季风或者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当寒潮下来时,强烈的西北风使温  相似文献   
50.
我们转载《科学报》1985、1986年度刊登的叶笃正、涂光炽、孙枢三位科学家的文章,以及左大康,许越先同志的文章,供广大地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