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21.
叶笃正  李崇银 《气象》1983,9(4):34-38
一、引言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流体力学方程组及有关物理定律研究大气运动和天气演变的规律。它不同于一般流体力学,首先,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地转偏向力(又称科里奥利力)对于大尺度大气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水平气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华北地区春季两个多雨年和两个少雨年为例,研究半干旱地区大范围持续性降雨对地面物理过程的影响。 根据地面边界层热通量和辐射通量的参数化公式以及地面水份倾向方程,计算分析了春季降雨异常增多后地面热状况、热量平衡各分量和水文状况的变化,发现降雨异常增多后,地面土壤温度和地面气温明显降低,土壤湿度和地面蒸发潜热明显增大,地面反照率也有所降低。值得指出的是,地面物理状况的变化相对于降雨异常过程有明显的时间上的后延现象,在空间场上有较好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23.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的维持大致是高原尺度环流系统的涡旋能量通过非线性过程,分别向高原区域以外更大尺度的系统和次网格尺度的对流系统输送,输送的损失由强大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气流产生的涡旋能量补充,从而维持了高原地区环流场的稳定.赤道附近热带强对流活动区域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其高层和低层的区域尺度环流场通过非线性作用都从更大尺度环流场得到涡旋能量,并把涡旋能量转送给次网格尺度积云对流系统,使自身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24.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25.
热带风暴的结构及其螺旋云带的形成——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红外加热于香烟的方法,在转动的密封箱中模拟了热带气旋的生成。测量了模拟的热带气旋的温度和风速的分布,与实际热带气旋的观测结果很相似。风速随经向的分布,满足Vr~n?常数(n?0.5)的关系(眼壁以外)。还测量了各层气旋性环流所占面积随高度的分布,与实况也相似。 在模拟的热带气旋的上部还观测到重力波,波速与波数满足下列关系: C=[g(T_2-T_1)/k(T_1+T_2)]~(1/2),T_2和T_1分别为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模拟的热带气旋有很清楚的螺旋云带结构。 模拟的热带气旋的结构很不对称。在上层一边为巨大的反气旋环流,另一边则为气旋性环流。观测到的重力波也是集中于一个象限。  相似文献   
26.
The advances obtained by the project "Investigation on Laws, Causes and Prediction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for this three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laws of decadal scale, interannual and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se two valleys are analysed in detail. Moreover, the preliminary views of the caus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se two valleys are put forward.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ject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thermal stat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conn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warm pool and the conn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may be siganificant caus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caused in these two valleys. Besid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ccurance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 of droughts and floods resulted in these two valleys and their predic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by using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research of the project are also analysed so that to obtain th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 more higher level.  相似文献   
27.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48,自引:6,他引:142  
叶笃正  丑纪范 《地理学报》2000,55(5):513-521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沙尘天气次数陡增,影响广泛,损失明显增加。利用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对今年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在于:①北方地区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今年强沙尘天气陡增是因为处于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②我国北方地表覆被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也是今年强沙尘天气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必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和  相似文献   
28.
小地形对于气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叶笃正 《气象学报》1956,27(3):243-262
本文总结了小地形对于气流的影响。文中着重地指出和讨论了过去背风波理论中的矛盾。作者认为这些矛盾是由于山的大小选择和上界边界条件的选择而引起的。当山的宽度的一半l≈(L_S/2π)时(L_S=u/(g/θ αθ/αz)(1/2)),和当大气中有一个固定的盖或不连续面存在时,背风波出现。 在第一种情况下,山的强迫振动与大气中的自由振动共鸣;在第二种情况下,只具有某些滤长的振动可以存在,这波长就是背风波的波长。这样的讨论背风波的物理意义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29.
探空资料的应用(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笃正 《气象》1977,3(12):21-23
四、探空的时间剖面图 上面讲的是从某一天的探空资料探讨测站附近天气系统情况。如果我们把探空资料也绘制成时间剖面图,则更便于分析。现举例说明。图3是1963年12月20日00时到30日00时北京的时间剖面图。纵座标为气压,横座标为时间,填图位置:右上方为等压面高度,右下方为24小时变高,左上方为温度,左下方为24小时变温。为了简单,只用了500毫巴以下的资料,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