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海洋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在80年代初,一些学者就进行过一些研究。近年来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海洋始新世—渐新世转换”(TheMarineEocene—OligoceneTransition)国际学术讨论会由美国地质学会主办,1999年8月16~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市召开,会上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许多学者从海洋古生物(有孔虫、硅藻、放射虫、软体动物、鲸鱼、花粉、超微化石等)的演化方面探讨了海洋始新世—渐新世的演化,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对于太平洋…  相似文献   
42.
腾冲地块梁河早始新世花岗岩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地块梁河地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壳源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形成年龄为48~51Ma,属于早始新世,与腾冲地块西缘盈江地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梁河地区的早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硅、钾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和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Nd模式年龄显示源岩应为中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同时,芒东花岗岩具有高的CaO/Na_2O和相对低的Al_2O_3/TiO_2、Rb/Sr和Rb/Ba比值,说明源区为变质杂砂岩。而青木寨花岗岩具有低的CaO/Na_2O和Al_2O_3/TiO_2、相对高的Rb/Sr和Rb/Ba比值,指示其源岩以变泥质岩为主。结合区域内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特征,我们认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印度-亚洲大陆东向初始碰撞或同碰撞时期挤压背景下,腾冲地块中下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以及成熟度较高的泥岩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吉林省中部大石头河子橄榄玄武岩呈狭长带状沿松花江分布。本文对采自橄榄玄武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试,获得(43.0±1.8)Ma和(215.7±2.8)Ma两个~(206)Pb/~(238)U年龄,前者为橄榄玄武岩形成年龄,表明橄榄玄武岩形成于始新世,后者为捕获锆石年龄,与区内晚三叠世构造岩浆事件相对应。(43.0±1.8)Ma年龄的获得,对研究吉林省中部新生代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4.
This study of the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within a foreland basin of southern Tibet, which was dominated by a carbonate ramp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documents more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n can be derived from studies of the deep oceanic environment. Extinction rates for larger foraminiferal species in the Zongpu-1 Section apply to up to 46% of the larger foraminiferal taxa. The extinction rate in southern Tibet is similar to rate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but it shows that the Paleocene fauna disappeared stepwise through the Late Paleocene, with Eocene taxa appearing abruptly above the boundary. A foraminifera turnover was identified between Members 3 and 4 of the Zongpu Formation—from the Miscellanea–Daviesina assemblage to an Orbitolites–Alveolina assemblage. The Paleocene and Eocene boundary is between the SBZ 4 and SBZ 5, where it is marked by the extinction of Miscellanea miscella and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Alveolina ellipsodalis and a large number of Orbitolites. Chemostratigraphically, the δ13C values from both the Zongpu-1 and Zongpu-2 Sections show three negative excursions in the transitional strata, one in Late Paleocene, one at the boundary, and one in the early Eocene. The second negative excursion of δ13C,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P–E boundary, coincides with larger foraminifera overturn. These faunal changes and the observed δ13C negative excursions provide new evidence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cross the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in Tibet.  相似文献   
4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侵入岩形成时期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上、下两套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及其与构造运动强弱的关系、与油气成藏期的关系以及侵入岩的平面分布研究,提出了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为三垛期,而非盐城期。通过对晚白垩世以来苏北盆地各期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火山活动的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侵入岩的成因主要由于晚始新世至渐新世末,该区发生了三垛运动,并发育一系列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导致了岩浆活动,并以侵入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早第三纪早期巽他陆块向东南延伸到西苏拉威西,具克拉通性质的马来半 中国板块没有延伸到或赶出巽他大陆的婆罗洲地块,这里的前始新世露头主要是白垩系岩石。巽他大非克拉通性质的东南半岛以深水沉积物,混杂夫积和蛇绿岩岩套为特征  相似文献   
50.
尹延鸿等[1] 在东太平洋的 DSDP5 73孔发现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他们认为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为 2 5 0°,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几乎一致 ,提出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引起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突然改变为 NWW。这与万天丰等 [2 ,3 ] 提出的陨星撞击可能诱导板块运动或引起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观点一致。这假说很有创新性 ,很有趣 ,在多学科中都可能有重要意义 ,值得详细研究。始新世末期有两层陨星撞击产物 [4,5] ,上面一层是 microtektites (微玻璃陨石 ) ,稍下一点的一层为clinopyrocene-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