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为补充和印证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揭示的东北地区始新世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细节,利用时频、时序分析以及降噪滤波等方法分析依兰始新世沉积碎屑组分中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的旋回性及细节特征揭示其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依兰地区始新世存在暖湿、较暖湿、较干冷和干冷4种气候状态;伊普利斯期气候由初期的干冷逐渐变得暖湿,在卢泰特期开始达到始新世最暖湿的状态,卢泰特期晚期向干冷变化,到巴顿期早期达到最干冷状态,之后气候波动回暖;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所指示的结果与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推断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整体呈镜像关系,镜像程度越高,推断结果越同步,则推断结果越可信;其中长石/石英整体上对暖湿过程敏感,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对干冷过程敏感。  相似文献   
52.
53.
鲁北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鲁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在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上都具有可对比性。鲁西南露头区古近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对鲁北覆盖区古近纪古环境的恢复和沉积特征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对两个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官庄群在鲁西南地区的沉积分布,发现了在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鲁西南盆地发生时间有从南向北、由东向西推迟的规律。通过对鲁西南和济阳塌陷沉积和断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至早始新世以左旋剪切活动为主,派生了鲁西南和济阳塌陷NW向的断层;早始新世末期是一个构造转型期,鲁西南和济阳塌陷发育了近EW向的断层;中、晚始新世是郯庐砌裂右旋剪切活动员强烈的时期,鲁西南和济阳塌陷发育了NE向断层。  相似文献   
54.
将青藏高原北部祖尔肯乌拉山一带,广泛分布的一套近水平熔岩被状产出的、同位素年龄为古近纪始新世中晚期的中酸性熔岩(岩性主要为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玄粗岩夹火山角砾岩),新建为正式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祖尔肯乌拉山组,指定了正层型和副层型剖面,并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5.
同号文 《地层学杂志》1996,20(1):23-28,T002
衡阳市郊五马归槽始新世鱼化石保存在黑色湖相纹层中。根据纹层序列的对比,发现该地的鱼化石均为同一层位;根据鱼化石在纹层序列中的具体位置及鱼化石的保存状况,笔者推测鱼群的死亡并非由于季节更替,而是由气候干旱引起的湖水盐度升高所控制;黑白纹层的变化是由大气降雨所致。  相似文献   
56.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周期性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明钾1孔的孢粉数据进行了处理,发现在中、晚始新世时期孢粉植物群的波动存在各种周期成分。长周期有1.2Ma、2.0Ma及5.0Ma,中周期有0.2Ma、0.4Ma、0.6Ma、0.8Ma,其中1.2Ma及0.2Ma、0.4Ma、0.6Ma的周期成分在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中也存在,且与8.0Ma B.P.以来的构造气候旋回,亚旋回的准1.2Ma及0.4Ma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地球运动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制约作用由来已久。该孔孢粉时间序列的趋成分显示最少有4个水平,反映了孢粉植物群演化的4个阶段。曲线还揭示36Ma B.P.前后的波动周期及振幅都有明显的变异,可能预示了一次大的环境变革。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喜马拉雅一期运动和地球南半球一次大的海洋和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57.
西藏措勤地区年波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宗群年波组为始新世火山岩地层,岩性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局部夹淡水灰岩,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成果,显示这些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岩石,不相容元素K,Rb,Ba,Th强烈富集和Nb,Sr,P,Ti等元素明显亏损等特征,且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8.
在晚始新世早期的沉积物记录中 ,至少两次地外行星对地球的强撞击产生了至少两个紧邻的冲击抛出物散布场 (含单斜辉石类球粒散布场和北美陨石雨散布场 )。两个直径为90~100km的撞击坑被认为是抛出物散布场的来源 ;切萨皮克海撞击坑和Popigai撞击坑。在某些地区计算的这两个抛出物地层相差10 -20ka。然而 ,在大多数地区 ,由于其中的一个地层缺失或者垂向混合 ,两个地层已无法辨认。北美陨石雨散布场的玻陨石40Ar/ 39Ar测年 (两个地层的上层 )为35.5Ma。生物地层学研究揭示了这些撞击碎屑层与海洋生物的…  相似文献   
59.
The Ching-dar syncline is located to the west of the city of Birjand, in the east of han. The ca. 500 m thick studied section at the eastern flank of the syncline contains a sequence of almost continuous shallow- marine limestones that exhibit no major sedimentary breaks or evidence for volcanic activity. Skeletal grains consist of large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green algae whereas non-skeletal grains are mostly peloids and intraclasts. They were deposited on a shallow-marine carbonate ramp. The limestones have undergone extensive diagenetic processes with varying intensitie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are micritization, cementation, compaction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internal filling and stylolitization.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limestone samples revealed high calcium and low magnesium content. Major and minor element valu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riginal carbonate mineralogy of these lime- stones. Petrographic evidence and elemental values indicate that calcite was the original carbonate mineral in the limestones of the Ching-dar syncline.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Ching-dar car- bonates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y have stabilized in a meteoric phreatic environment. Variation of Sr/ Ca vs. Mn values suggests that diagenetic alteration occurred in an open geochem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60.
腾冲地块梁河早始新世花岗岩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地块梁河地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壳源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形成年龄为48~51Ma,属于早始新世,与腾冲地块西缘盈江地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梁河地区的早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硅、钾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和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Nd模式年龄显示源岩应为中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同时,芒东花岗岩具有高的CaO/Na_2O和相对低的Al_2O_3/TiO_2、Rb/Sr和Rb/Ba比值,说明源区为变质杂砂岩。而青木寨花岗岩具有低的CaO/Na_2O和Al_2O_3/TiO_2、相对高的Rb/Sr和Rb/Ba比值,指示其源岩以变泥质岩为主。结合区域内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特征,我们认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印度-亚洲大陆东向初始碰撞或同碰撞时期挤压背景下,腾冲地块中下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以及成熟度较高的泥岩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