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沙蚕科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远  杨宇  吴宝铃 《海洋学报》1992,14(5):95-100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fucata)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进行了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属的双管阔沙蚕和褐片阔沙蚕及日本刺沙蚕和琥珀刺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可以互相诱导异性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naptial dance)和释放配子;雌性或雄性的多齿围沙蚕、雄性的绿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体腔液分别可以诱导异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发生婚舞并释放配子;但雌性或雄性褐片阔沙蚕、雄性的日本利沙蚕、琥珀刺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却不能诱导异性多齿围沙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或释放配子.不过,雌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的体腔液能引起雄性多齿围沙蚕异沙蚕体脑电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42.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具有C_4途径的海洋藻类却具有与C_4植物相似的特征:低光呼吸速率、低氧抑制、低二氧化碳补偿点。这是因为海洋植物可吸收利用海水中的HCO_3~-,使海水中可利用的无机碳浓度([CO_2]+[HCO_3~-])达到2.0mmol/L,相当于  相似文献   
43.
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在光暗周期下研究了光强对一种海洋硅藻--伪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荧光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强,DCMU增强荧光产额、荧光增强比、细胞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值均增高,荧光产额、细胞叶绿素a含量降低;而细胞蛋白质含量在10-100μE·m-2·s-1光强范围内,随光强的增强而降低,当光强大于100μE·m-2·s-1时则升高.取样时间对生长光强与细胞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叶绿素a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的关系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的研究。比较了中华哲水蚤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摄食习性的差异,并评估了其摄食在水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存在摄食选择性和摄食速率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57cells/ml和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达到981 cells/ml时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76 cells/ml时,中华哲水蚤对其停止摄食。米氏凯伦藻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的无选择性滤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的排斥摄食行为,影响水华进程,最终导致水华物种向米氏凯伦藻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45.
人类对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无机碳源的认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对水生植物无机碳营养的研究仅始于20世纪初。受陆生植物光合碳利用机理的影响以及对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和无机碳水化学的认知所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水体中的游离CO_2是藻类利用外源无机碳的惟一形式。1910  相似文献   
46.
应用PRIMER软件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但用PRIMER软件的聚类分析(Clustering)和多维尺度转换排序(MDS)分析表明,添加营养盐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变化,同时,PRIMER软件的相异系数(ANOSIM)分析也表明,在同时添加N、P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只添加P的围隔中的变化显著。这显示了PRIMER软件在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评价水域富营养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In 1980 and 1981 a multi-item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Bohai Sea for four season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90 stations have been analysed and wroked out. Presented in ths paper are some res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a and the primary production thereof.  相似文献   
48.
渤海水域叶绿素a的分布及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1980-1981年在渤海90个测站上进行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叶绿素含量、海面辐照度、海水光学参量以及海洋水文要素调查,还作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率和同化系数的测定。绘出渤海水域各季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平面分布图。渤海水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为1.04,0.69,1.27和0.64毫克/米3。初级生产力的测定采用叶绿素法。通过调查计算得出渤海初级生产力平均值:春季为357毫克碳/米2·日;夏季为171毫克碳/米2·日;秋季为305毫克碳/米2·日;冬季为88毫克碳/米2·日。渤海初级生产力的年平均量为90克碳/米2·年。整个水域全年有机碳生产量约为800万吨。  相似文献   
49.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变态阶段的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 ,强调应根据敏感性和代表性水平来选取生物有机体进行生物毒性实验 ,并探讨了运用幼虫变态实验来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针对我国东海2种重要赤潮肇事生物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进行了种群增长过程和种间竞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不同氮磷比对东海原甲藻和亚历山大藻种群增长过程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会影响其最终的细胞密度;在混合培养时,营养盐组成比例不同对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种间竞争过程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其最后竞争结果。竞争物种的细胞起始密度对种间竞争结果有明显的影响,P.donghaiense和A.tamarense的接种细胞密度比为2 000∶100和2 000∶200时,东海原甲藻占优势;当接种细胞密度比为4 000∶400时,塔玛亚历山大藻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